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相山矿田低温热水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飞 《地球科学》2005,30(2):206-210,240
从矿田现代温热水入手,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等手段,结合地热基础理论与方法,剖析了典型矿床地温特征,对温热水的补给源、热源进行了研究;结合铀成矿机理分析,探讨了热水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认为相山矿田温热水属隆起断裂型热水,大气降水为温热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深循环及放射性生热为温热水获得热量的主要途径,热水活动对铀成矿作出了重要贡献,铀源主要来自水-岩作用,形成了受基底构造和火山盖层构造联合控制的地温高场、温热水及铀矿化于一体的空间组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向山地区典型矿床研究表明 ,区内黄铁矿矿床属火山热水沉积型。构造、次火山岩体、古地理环境等为其主要控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主要有热水沉积岩、铁帽、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异常、地球化学异常等。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黄铁矿矿床地质概念模型 ,以指导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易门式铜矿床的多因复成成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在概括易门铜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讨论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及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认为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 ,最终建立其成矿模式 ,为今后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粤北仁化棉花坑铀矿床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地下热水的形成环境及补给源特征。棉花坑矿床地下热水为HCO_3~--Ca~(2+)-Na~+型水,其δD_(V-SMOW)值为-44.5‰~-40.7‰,δ~(18)O_(V-SMOW)值为-6.8‰~-6.4‰,分布于本地雨水线附近,为大气降水成因;热储温度为67.8℃,补给源高程为650~1150 m,循环深度为标高-1250~-660 m,d-excess值7.5‰~10.5‰,表明地下热水可更新能力较强,热水径流距离短,水—岩作用较弱;结合粤北花岗岩区地质地貌特征,认为补给源来自矿床东南向的南山一带;地下水深循环是形成矿区地热主因,同时岩体铀矿物放射性蜕变产热可增强地温梯度;地下热水铀含量为40~120μg/L,呈氧化环境,现今地下热水活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矿期古热水活动特征,对铀矿床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热水循环深度指示矿床深部仍具有非常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赤城县独石口地处沽源中生代火山盆地南部塌陷内,其火山构造活动强烈,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铀矿化异常线索丰富。铀矿化主要产于晚侏罗世潜火山岩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构造及潜火山岩复合控制,与赤铁矿化、硅化、萤石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关系密切。通过对地层、潜火山岩体、构造、航放、遥感铁染及羟基蚀变异常等成矿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具备较好的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圈定一级远景区3处,二级远景区2处,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具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云南易门式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润生  邹海俊  刘丛强  马更生 《地质通报》2007,26(12):1549-1563
系统地概括了易门铜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及2种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为该类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铀矿的区凋、普查工作中,发挥水化学找矿的优势,提高找矿效果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解释、评价所找到的水异常。为此就必须弄清工作区内铀矿与地下水放射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南岭南部地区多年的水化找矿资料,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阐明了地下水放射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放射性水的分市特征。从已知铀矿床水异常特征分析中提出了矿致水异常的五项标志,这对我国南方潮湿大陆地区水异常的解释与评价有着普遍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氡水异常(水中铀和镭含量不够异常值的单氡型水异常)在花岗岩地区非常发育,因而研究氡水异常与铀矿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是可以使我们正确确定水化找矿标志,提高水化找矿效果,其二是为氡水异常的解释和揭露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江西地区5个岩体13个矿床的水化找矿资料,对氡水异常的形成条件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鸡东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阐明了地温异常与基底断裂构造,古火山的管道等地质因素的关系,确定了盆地地热类型及盆地高异常区地热的赋存规律及与地下热水的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温测量是研究地温场分布最直接的方法。地热热源的强度与分布,直接影响地壳表层土壤温度场的分布,特别是存在热储层、热运移通道等都会使地温场的分布产生异常。在研究区16个民井和32个钻孔中进行地温测量,分析地温场分布状况以及地下热水活动规律,效果明显。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孔与深孔地温场平面特征一致,越接近东北角地温越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地温异常区呈NNE向条带状分布,宽度约700 m,与NNE向断裂展布方向一致,地温最高点位于NW向断裂与NNE向断裂交汇处。研究区在纵向上地温分布特征差异性明显,地下热水分布范围较小,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受构造断裂、岩溶发育程度等控制,温度低的地下水大量涌入导致地下水温降低,地温梯度出现异常;这种地温梯度异常现象也说明了研究区地下热水主要储存于灰质白云岩或角砾岩的裂隙溶洞中,裂隙、岩溶成为地下热水良好的运移通道。地温测量方法圈定了研究区地热异常区范围,为进一步勘查地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相山矿田西部邹家山、居隆庵及牛头山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井温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邹家山矿床温热水形成的主要条件,以及矿田西部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热水铀矿化作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热水型铀矿化作用,指的是深循环的地下水被热源加热、汲取围岩中的铀,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形成铀矿化的一种地质作用。热水是一种深循环的被加热的地下水,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加热地下水的热源可以是:(1)残余的或过渡的岩浆房;(2)火山活动;(3)构造活动;(4)地热增温。  相似文献   

13.
新城子次级火山盆地地处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南部,区内目前已发现21号小型矿床、 13号铀矿点及几十个铀异常点。近年来通过钻探查证发现,矿化主要受NW、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赤铁矿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关系密切。通过对次级火山盆地的铀成矿条件、铀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次级火山盆地成矿条件较好,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宁芜玢岩铁硫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芜玢岩铁硫矿床是受中生代火山喷发、火山构造、浅源富钠闪长岩浆控制的一套矿床组合,空间上具“三部八式”分布规律。成矿作用与富钠闪长岩浆演化有成因联系,为构造一岩控成矿系列。积50余年找矿经验认为:地质与物探工作配合,通过地质调查■物探■地质解释→钻探验证的工作循环,是最合理、最见成效的找矿方法。依现有地质概念和重磁找矿模型,通过矿床分布律、信息量、秩相关、回归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等手段得出:宁芜成矿带本身找矿潜力已十分微弱,而盆地南部雍镇矿田及其南延地区是较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地温场是采矿活动的重要地质条件之一。基于332井次钻孔测温数据、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构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探讨了寺家庄井田地温负异常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寺家庄井田现代地温场受地层及热导率、地下水和开放型构造等三大地质因素控制。地层砂岩所占比例较高,其导热性强、热传导快,不易造成局部聚热,是井田地温值整体偏低的主要控制因素,区域地下水的强径流状态是现代地温整体偏低的宏观控制因素;地下水径流状态对围岩温度起到"制冷"和诱发构造通道散失双重控制作用,是研究区地温负异常和地温场分异的重要控制因素,开放型张性较大正断层、陷落柱不但为地温的散失提供了有利通道,亦为邻近含水层间地下水循环、径流对围岩温度的"制冷"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井田地温负异常和地温场分异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的成矿判别的基础上,结合永平、乐华两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系统提出了江西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铜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并指明了这一成矿模式的理论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高堤地区以往放射性水化学找矿成果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认为区内水动态变化大,水交替比较强烈,放射性水化学异常强度特高,水化学异常水循环较深,异常特征明显,反映深部存在隐伏或者反向的富集铀矿的断裂构造,其放射性水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与同岩体探明的D矿床、X矿床相类似,进一步揭露观测点出露的高放射性水化异常水源,探索区内东南部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的地段,可望查明区内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18.
570火山岩型铀矿床是多方面复杂因素的综合产物,本文主要从火山机构与铀矿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出发,去认识570火山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一、地质背景概述矿床位于新华夏系隆起区内一个NE向火山喷发岩带的东侧,即福罗山火山盆地NW边  相似文献   

19.
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北西段、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的结合部位。矿床地质特征表明其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成矿经历了火山沉积、动力变形和热液叠加3个阶段,与典型的VMS型矿床有很大的区别。精细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在尕龙格玛东矿区存在3条异常峰值带,矿化富集规律表明矿区内具多个成矿元素富集中心,略显等距性分布特点。综合多元找矿信息,推断东矿区具多层矿体或矿带的展布规律,并预测东矿区内从南至北依次存在Ⅰ、Ⅱ、Ⅲ三条矿带,为下一步探矿工程的布置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于宝山 《铀矿地质》1998,14(5):287-293,307
本文从辽西-冀北铀矿床成矿地质环境、时空分布及矿床特征出发,以遥感信息为主,综合地质、物化探、水文等资料进行全区联幅分析、复合成图与应用,建立了不同岩区环、弧形构造解译标志并阐述其地质内涵。解译了火山机构、小型封闭沉积盆地和与铀矿密切相关的岩浆岩体,控矿构造和矿化蚀变带的产状、类型,解译了卫片图像“热晕点”并讨论其地质意义及其铀矿的关系,最后建立了遥感地质找矿模式和综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