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波动、振动和尾波的特征分析,提出以足够大的力冲击桩顶,在桩顶附近记录综合波列图,利用其振幅衰减、周期变化和反射波震相等判断桩身成型质量:波列周期均匀且较小,同时波列振幅衰减较快,而又未见明显反射波震相者桩身成型良好;而有缺陷如断裂、缩径等时波列振幅衰减变慢,反射波震相明显,且有大周期出现.它对桩的浅部(特别是桩顶下5米以内的)缺陷检测特别有效.另外利用动态PS曲线也可判断桩身成型质量:曲线较平滑者,桩身成型良好;曲线出现弯折者桩身存在缺陷,缺陷程度可参照承载力受影响大小确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锚杆锚固质量弹性波检测理论研究工作欠缺的问题,开展了锚杆锚固体系条件下弹性波传播的正演问题研究.论文编写了二维弹性波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程序,并在围岩、砂浆及缺陷等各种因素变化的条件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获得了两个重要结论:1)围岩及砂浆的波速变化不会影响锚杆杆底反射波的波至时间,但其频率会随之有所降低;2)砂浆缺陷的大小会影响锚杆杆底反射波的振幅.砂浆缺陷越大,钢筋底部反射波的振幅越大.论文指出:上述结论可能会为锚杆锚固体系砂浆饱满度的求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瑞雷面波在防渗墙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瑞雷面波均匀介质理论和弹性层状介质中的频散理论都是在半无限弹性空间基础上进行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将瑞雷面波引申在水平方向宽度有限的墙状介质中应用,结合室内实验和防渗墙施工问题,得出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技术,用以控制防渗墙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地壳测深方法较多,人工爆破是当前研究深部构造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它是在地面利用人工方法激发起地震波,地震波传入到地壳深处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引起反射波和折射波,我们利用仪器将这些波接收记录下来,推算出地下速度分界面的深度及速度分布,从而  相似文献   

5.
地震数据中的面波是严重降低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干扰波,它的存在影响了后续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本文根据地震记录中面波与反射波信号形态结构的差异,采用基于二维字典形态成分分析方法对面波噪声与反射波进行分离。根据面波信号的低频、低视速度和频散的特性,选择二维非抽样离散小波变换作为面波的稀疏表示字典,根据反射波局部相关性较强的特点,选择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作为反射波的稀疏表示字典,构建地震记录在联合二维字典下的稀疏表示模型并采用块协调松弛算法进行求解,将地震记录分解为反射波部分和面波部分。对合成地震信号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有效压制强能量的面波干扰,而且还能很好保护反射波信号的波形。  相似文献   

6.
井巷工程反射波超前探测逆时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井巷隧道工程反射波法超前地质预报成像问题.从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出发,推导了二维各向同性介质情况下弹性波逆时传播的高阶差分格式,实现了弹性波在数值空间中的逆时延拓.构建反射波法隧道超前探测中的断层、软弱夹层等介质模型,以反射波探测的正演记录作为初始条件,并从程函方程出发,采用逆时差分格式求取介质模型网格空间中各点的直达波旅行时作为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实现多波多分量资料的逆时偏移.偏移结果表明,逆时偏移能够使隧道壁接收到的波场准确归位,提高隧道反射波超前探测的资料处理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为基础理论研究, 从热弹性波方程组出发, 求出了热弹性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的解析解, 并给出了热弹性波对于平面夹层的反射波, 透射波及其伴随的具有相同传播速度的温度波。此时,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均为复数表明, 反射波、 透射波的振幅及相位都受介质的物性参数、 夹层厚度及入射波频率的影响。这些与弹性波不同的结果会在地震勘探、 地震工程等有关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庆电场地震实验资料的面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电场作用下的地震面波特征的研究,发现电场对地震面波的影响比对地震反射波的影响要大,这对进一步研究电场地震的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纤光栅传感器(FBG)具有抗电磁干扰、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在传感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自行开发的管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进行了混凝土梁纯弯标定实验;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了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变变化;应用该种传感器,对在白噪声、正弦波、随机波三种动力荷载作用下碾压仿真混凝土大坝坝段模型结构各个工况下的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行开发的管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测量值与电阻应变片测量值符合很好;成功监测了碾压仿真混凝土大坝坝段模型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应变和启裂应变,为大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健康状况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地壳上地幔结构的人工地震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工地震探测在研究大震区和潜在震源区深部细结构,发震构造的深部特征、介质物性,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火山深部结构,油气生成的深部构造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人工地震资料解释中P波和S波的联合应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在地壳浅层细结构、深浅构造关系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断层发育地区,记录上常见一种强度较大,视速度较正常反射低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经过分析,说明这种波是反射一反射波.反射一反射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在地层面反射,后在断层面反射;另一种先在断层面反射,后在地层面反射.文中讨论了两种反射一反射波的运动学特征,并初步讨论了它有较大强度的可能原因,指出了利用这种波可以确定断稜位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为基础理论研究,讨论了热弹性P波在有流体夹层介质中的传播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热弹性波在流体夹层的传播中,不仅存在反射波、透射波,而且,还伴随有具有相同传播速度的温度波;且其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均为复数,并与介质的物性参数及夹层厚度有关。同时指出反射波、透射波的振幅、位相均受介质的物性参数及夹层厚度的影响。此外,还表明夹层中往返震荡的层间波是一系列正传热弹性波和反传热弹性波的叠加。  相似文献   

13.
《地震》2016,(2)
本文作为基础理论研究,讨论了热弹性P波在有流体夹层介质中的传播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热弹性波在流体夹层的传播中,不仅存在反射波、透射波,而且,还伴随有具有相同传播速度的温度波;且其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均为复数,并与介质的物性参数及夹层厚度有关。同时指出反射波、透射波的振幅、位相均受介质的物性参数及夹层厚度的影响。此外,还表明夹层中往返震荡的层间波是一系列正传热弹性波和反传热弹性波的叠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工程多波地震勘探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小平  赵鸿儒 《地震学报》1996,18(2):262-268
从矿井和隧道超前探测、工程地质灾害勘探和工程抗震、工程质量无损检测以及岩石物性测定几个方面对工程多波地震勘探思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了详细的综述和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煤田陷落柱、地下巷道、地下空洞及隧道前方断层的探测;地面岩溶塌陷、活动断裂的探测、地下生命线工程抗震;桩基质量与承载力动态无损检测、混凝土道路路面强度、厚度、缺陷的无损检测、水底隧道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和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测定、异形标本物性测定.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弹性反射波频谱分析对比法检测浆砌片石挡墙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浆砌片石挡墙需要作快速质量检测,作者比较了利用弹性波速、瑞利面波和弹性波频谱分析法后,认为后者分辨率高,方法简单,并作了几百个点的检测,得到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数字错位散斑技术引入CFRP加固混凝土界面粘接质量的检测。对预制缺陷模型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地对CFRP加固粘接质量作出检测和评价,为混凝土结构加固界面粘接质量无损诊断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将多根连接钻杆近似为无约束的一维杆状体,阐述了轴向激发的弹性波在钻杆中一维纵波的传播规律:弹性波传播到钻杆顶端将产生能量较强的反射波;钻杆中弹性波各振型频率的差为一定值,且随着杆长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在钻杆底端激发、接收弹性波,利用钻杆顶端的反射波的到时和弹性波各震相的频差,根据已标定的弹性波在钻杆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从时间域和频率域计算钻杆的长度,从而确定钻孔的深度.对煤矿瓦斯抽采孔进行快速抽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拟建中的虎跳峡水电站水库蓄水后距虎跳峡上游20 km处的龙蟠右岸变形体是否会突然失稳崩滑为许多人关注.本文在折射波勘探方法获得龙蟠变形体底界形态、埋深、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折射波勘探已经采集的炮集记录识别的反射波、面波、折射波等来研究变形体的内部结构和弹性及非弹性参数,获得变形体内部存在纵向横向结构的依据以及面波和折射波衰减系数,进而估算了变形体介质横波和纵波的非弹性性质参数与弹性性质参数的比值分别为0000184和0000144.由此判断水库蓄水后因变形体介质大量孔隙充水,造成孔隙压增加和剪切强度降低,进而导致变形体可能发生稳定非弹性变形或滑动,但稳定变形或滑动是否会演化成突然的非稳定滑动尚缺乏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动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年完成的穿过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了川西高原的地壳结构具有地壳增厚(主要是下地壳增厚)、地壳平均速度低等特点,显示地壳的缩短与增厚的碰撞变形特征。根据川西高原上设置各爆炸点的记录截面图共同呈现PmP(莫霍界面反射波)弱能量的特点,推断在川西高原的下地壳介质具有强衰减(Qp=100~300)的性质。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的宽频带地震台站的面波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在周期T=29.2s和T=42.9s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图上,显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包括川西高原)呈现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多方面的结果表明,地震学方法为当前流行的下地壳流动模型提供了深部证据。  相似文献   

20.
剪力墙结构、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种结构体系的模型,即钢筋混凝土剪力培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壤结构和钢框架混凝土填充墙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三种结构的模型均为4层,1/3几何比例,整体尺寸相同,按静力等强度原则进行设计。利用5m×5m液压振动台逐渐增大输入地震的峰值加速度直至模型破坏,在试验过程中测量并比较三种模型在弹性和开裂等状态时加速度、位移、应变的反应情况,并用微幅激振测定模型在相应状态下动力特性的变化,从而综合比较和研究它们的地震反应、破坏机理和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