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对青岛市123座桥梁的考察结果,建立了与青岛市桥梁类型比例相当的国内243座桥梁的资料,并以此为对象阐述了城市桥梁震害预测因子法的研究过程,确定了桥梁易损性影响因素及其取值,给出了桥梁震害预测指标计算方法和各种破坏状态的划分依据等。最后将此方法运用到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对青岛市的123座桥梁进行了桥梁震害模拟。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对青岛市123座桥梁的考察结果,建立了与青岛市桥梁类型比例相当的国内243座桥梁的资料,并以此为对象阐述了城市桥梁震害预测因子法的研究过程,确定了桥梁易损性影响因素及其取值,给出了桥梁震害预测指标计算方法和各种破坏状态的划分依据等。最后将此方法运用到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中,对青岛市的123座桥梁进行了桥梁震害模拟。  相似文献   

3.
静载试验在既有桥梁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种工况情况下的桥梁静载荷试验,测定了桥梁应变、挠度值,对既有桥梁的结构强度、刚度进行了分析,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做了鉴定.  相似文献   

4.
广东多座大型桥梁相继建成了强震动监测台阵,为了及时处理与评估地震事件对桥梁的影响,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处理及安全评估系统。基于Java技术、MySQL数据库开发了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震报警、桥梁振动数据实时分析、桥梁快速仿真和安全评估功能。系统成功应用于多座大型桥梁的强震动监测台阵,可以为桥梁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决策,为桥梁的地震安全评估及抗震设计与加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型桥梁结构抗震分级设防与安全评安标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围绕大型桥梁安全度标准的设置,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桥梁的重要性分级与设防,桥梁整体安全性评价方法,桥梁安全度标准的确定等三个方面做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桥梁抗震安全标准设置的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中桥梁破坏严重,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对绵竹市公路桥梁的震害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绵竹市地质地貌、烈度分布与桥梁的概况,然后对绵竹市桥梁震害进行统计和分析,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桥梁震害,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特别是我国近些年跨海桥梁建设发展迅速,鉴于1995年日本Kobe地震中存在跨海桥梁损伤的案例,如东神户大桥和明石海峡大桥(地震时未完工),因此跨海桥梁的地震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桥梁抗震问题的研究与总结主要集中于陆上桥梁,针对跨海桥梁的抗震设计方法与研究相对较少。归纳了世界范围内经受地震考验的跨海桥梁的震害表现,通过分析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几座典型跨海桥梁的抗震设计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总结了跨海桥梁抗震技术的发展与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桥梁健康监测及诊断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分析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诊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桥梁结构损伤探测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及论述。提出了桥梁健康监测和诊断的研究新领域——无线监测系统。最后指出了桥梁健康监测和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既有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估涉及桥梁状态评定、养护与管理、维修与加固等,不仅是桥梁工程师的基本职责,也是广大业主所非常关心的。本文指出了桥梁评估与设计的基本区别,介绍了桥梁承载力评估的静力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桥梁评估规范的异同。接着提出了一套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动力方法,该方法结合现场环境振动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具有显著的优点。文中采用2个典型桥例,分析了不同评估方法的结果与结论。最后依据发展要求,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区范围内的铁路和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部位震害分布特征及破坏等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铁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X"形,公路系统桥梁破坏曲线呈波峰状的"X"形,同等地震作用下,公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比铁路系统桥梁震害损失大,公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比铁路系统桥梁抗震性能差;基于桥梁震害统计得到了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2种系统梁式桥梁破坏的易损性矩阵,采用贝塔分布函数拟合得出2种系统梁式桥梁地震易损性曲线及分布函数参数,结果表明:2种系统梁式桥梁在低强度地震作用下均以完好、轻微破坏为主,在高强度地震作用时,铁路桥梁以中等破坏为主,公路桥梁则以严重破坏及毁坏为主。研究成果可为地震灾区震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各种跨径所适应的不同伸缩装置的构造及特点,桥梁伸缩装置设计施工的基本要求,简要介绍了桥梁伸缩装置计算方法及选型原则,着重介绍了GQF(交通行业标准代号)型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供从事桥梁设计及施工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隔震桥梁的设计特点,分别利用非线性水平和转动弹簧单元来模拟减、隔震支座的桥梁延性塑性铰的非线性性能,计及隔震器与减震器的作用对桥梁结构非线性弹塑性动力反应进行了研究。在把桥梁结构和减震器作为整体考虑的情况下,用算例分析了隔震桥梁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胜利黄河公路大桥震害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桥梁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桥梁作出符合实际的震害预测意义重大。以胜利黄河公路大桥为例,介绍了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核法、Push-over方法、大跨度桥梁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桥梁震害预测方法。分别用Push-over(推倒分析)法和大跨度桥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震害预测方法对胜利黄河公路大桥进行了震害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振动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超 《华南地震》2003,23(1):82-86
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桥梁原型振动试验的若干问题,分析了桥梁、尤其是特大跨度桥梁的振动特征,阐述了原型振动测量的检测技术和对检测仪器性能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5.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技术内容:1基于B/S架构的桥梁强震观测台阵实时监测技术;2基于多指标信息融合技术的桥梁安全评估方法;3快速桥梁数值仿真技术和抗震性能评估;4桥梁监测与评估系统集成与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桥梁强震监测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诊断、仿真和评估一体化。平时不间断地分析诊断桥梁与初始或完好状态动力特性的差异,为桥梁养护和加固提供参考依据;发生船撞或地震时,快速评估事件后桥梁的安全状态,并对异常进行警报,给桥梁管理方提供破坏事件的强度信息。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震公路交通系统的震害统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山地震是研究公路交通系统地震灾害的一个极好震例。调查收集了唐山地震时194座桥梁和河北省境内公路路面的破坏资料,调查资料区分了桥梁的结构类型和规模类型、结构破坏和功能破坏,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同结构破坏和功能破坏的桥梁数按地震烈度的分布,并进一步计算了桥梁的结构破坏概率和功能破坏概率,给出了相应的拟合结果。把桥梁与路面的破坏概率相对比表明,桥梁的结构破坏概率明显高于路面的结构破坏概率,路面在Ⅷ度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桥梁减隔震技术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提高强震区桥梁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现有的桥梁减隔震装置,归纳了国内外经受过地震考验的多座隔震桥梁的抗震性能和震害表现,特别分析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的隔震桥梁及支座的抗震性能。根据减隔震桥梁的震害特征,总结了减隔震设计和应用是需注意的问题,包括减隔震设计方案选择、设计方法与构造要求、临近断层的设计挑战、减隔震装置耐久性等。最后展望了桥梁减隔震技术与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对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陇南公路总段桥梁震害及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公路总段所辖百余座大中小桥,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些桥梁的震害和现场鉴定情况,然后为验证桥梁易损性理论分析与现场科学考察所得震害等级的一致性,在收集大量所需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公路桥梁震害预测经验统计法,对其中154座有详备资料的桥梁进行了易损性分析,并与科考结果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对比,从较好的一致性中验证了桥梁震害预测结果。最后在公式修正和桥梁加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境激励信号的桥梁结构响应在线检测系统,利用高灵敏度三分量宽频带地震计,连续监测北京市四座典型在役桥梁在自然荷载作用下的微弱振动信号,分别利用峰值法和互相关函数法获得了在役桥梁结构不同方向上的频谱特征及其结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三分量地震计能够准确可靠地连续记录宽频带范围内的环境激励的微弱振动信号,非常适用于构建新型的桥梁结构响应检测系统;(2)峰值法和互相关函数法都能够可靠地识别多阶桥梁模态频率,互相关函数法的识别结果更为稳定;(3)桥梁的模态频率受桥梁结构、材料、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桥梁不同方向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不同类型的桥梁的结构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该桥梁结构响应检测技术为在役桥梁实时健康诊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归纳了桥梁结构采用隔震技术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模型桥梁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的意义,简要介绍了模型试验设计情况及三种隔震体系模型桥梁动力特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