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矿床地质概况该矿床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个钨、铀伴生矿床。矿床位于某古隆起东南缘的一个向斜盆地中,矿区出露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上亚群、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西侧为一复式花岗岩体。泥盆系是矿区的含矿地层,分下统、中统和上统。下统为底砾岩,中统应堂组为碎屑岩及东岗岭组白云岩及灰岩,上统榴江组为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及泥灰岩等。矿区内的F_1和F_2断裂是控制铀、钨矿化的  相似文献   

2.
三都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从下统、中统至上统均有出露,特别在上统生物化石极丰富,是研究过渡相区寒武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1954年卢衍豪报导了本区上寒武统的三叶虫,1957—1959年钱义元等对本区寒武纪地层作过详细研究,并确立了下寒武统渣拉沟组,中统都柳江组,上统杨家湾组和三都组等地层序列,历年来均用此层序与各区地层进行对比。尔后贵州地矿局区调队及石油地质队先后在本区开展地层研究工作。1977—1979年笔者  相似文献   

3.
新疆柴窝堡盆地侏罗纪孢粉地层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三工河组的孢粉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对柴窝堡盆地侏罗系沉积发育特征、各岩组所含孢粉组合面貌及其地质时代作了研究,建立了可信的侏罗系层序:水西沟群包括下统的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统下部的西山窑组,艾维尔沟群包括中统的头屯河组和上统的齐古组与喀拉扎组。研究证实,早至中侏罗世早期该盆地气候温湿,植被发育,沉积以河湖相为主,为重要成煤及生油期;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受燕山运动影响盆地抬升,气候逐步变得干热,沉积以红色粗碎屑河流或山麓河流相为主。  相似文献   

4.
甘肃的寒武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北山、祁连山、河西走廊及陕甘宁盆地。根据沉积岩相及动物地理区系分为三大沉积区和7个沉积分区:北山沉积区分为下统双鹰山组、中统大豁落井组、上统西双鹰山组;祁连山沉积区未见下统,中统月牙山群、黑茨沟群和格尔莫沟群,上统香毛山群;华北沉积区下统未分,中统毛庄组、徐庄组和张夏组,上统仅见崮山组。三大沉积区的动物群分别为东南型(除早寒武世外)、过渡型和华北型。寒武系下界相当于滇东的沧浪铺阶之底界,并与震旦系冰碛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寒武纪岩相古地理轮廓受当时的地壳变动和气候条件所控制。早寒武世中晚期开始海侵,在北山沉积区之西部呈海湾,在陕甘宁盆地西缘呈浅海陆棚,省内其余地区(除西秦岭外)呈古陆状态。中寒武世广泛海侵,在祁连山形成海槽,且地壳运动加剧,火山喷发活动频繁。晚寒武世大规模海退,仅在北山局部地区、祁连山西段和陕甘宁盆地有沉积,其余均为古陆状态。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湖南泥盆系除下统、中统跳马涧组未见珊瑚化石外,自中统棋子桥组至上统锡矿山组均有产出。其中棋子桥组和余田桥组尤为发育,其丰富、完美程度为华南地区所罕见。是研究南方泥盆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湖南晚泥盆世地层素有“湖南统”之称。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若尔盖—迭部地区志留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西秦岭若尔盖—迭部地区的志留系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了6个岩石地层单位,即下统的羊肠沟组、塔尔组、拉垅组、下地组,中统的马尔组和上统的卓乌阔组。并对各组的生物群特征及时代进行了讨论。首次在该区发现早志留世珊瑚动物群,主要属种有Amplexoides,Kodonophyllum cf.leijiatunense,Ceriaster,Mesofavositesshiqianensis,Fletcheria cf. sinanensis等,可与扬子区石牛栏期珊瑚群对比。对该区志留纪沉积、生态环境特征、白龙江裂陷槽演变也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对志留系的铀、金来源、成矿带及富集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湖南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南方泥盆系的重要地区之一。以往对浅海相地层如中统棋梓桥组、上统佘田桥组和锡矿山组研究较详,而对陆相—滨海相地层如跳马涧组工作不够。长期以来无论湘中或湘南都习惯把中统棋梓桥组以下一套碎屑岩统称为跳马涧组,并认为属中泥盆世沉积,近年与外省对比还将其全部置于中泥盆统吉维特阶(D~2_2)下部。虽少数同志怀疑湘南跳马涧组下部可能属早泥盆世,但均无化石依据,故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相近的成因特征;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沥青、三叠系延长组含油砂岩沥青与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沥青具有类似的成因特征;神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东胜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煤沥青、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以及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成因特征相近;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沥青可能与准格尔黑岱沟石炭二叠系煤沥青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沥青与放射性铀矿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天然气的物质来源复杂,且与石油和煤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因较复杂、相互问关系密切,且具有多源性成藏(矿)特征。  相似文献   

9.
聂拉木地区位于西藏南部、珠峰的中段,本区侏罗系海相地层广泛发育。科学院西藏科考队于1966—1968年间对该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工作,将其命名为聂聂雄拉群。1980年,王义刚将侏罗系下部改名为普普嘎组,中部名为聂聂雄拉组。地质部青藏地调大队十一分队于80年对该区侏罗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工作,将下统命名为普普嘎桥组,中统的下部(相当巴柔期)仍沿用聂聂雄拉组,中统中、上部(相当巴通期—卡洛期)另命名为拉龙拉组(十一分队详有专文)。本文样品是作者80年野外工作期间所采集,样品产自普普嘎桥组和聂聂雄拉组。样品分析及标本照相均由作者本人完成。本文最后经郝诒纯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泥盆—石炭纪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石炭纪地层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新疆研究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目前海相泥盆纪地层中有化石佐证的只有中泥盆世,而早泥盆世地层存在与否尚难定论。描述珊瑚计22属22种。中泥盆统3属3新种,石炭纪19属12新种。塔里木盆地西—西南缘的中泥盆统称克孜勒陶组,上泥盆统为奇自拉夫组,属陆相沉积。石炭系自下而上为下统库山河组、克里塔克组、和什拉甫组;中统卡拉乌依组、阿孜干组;上石炭统塔哈奇组、克孜里奇曼组。  相似文献   

11.
该矿点位于永吉县双河镇东北7.5Km,在大黑山斑岩型钼矿西北方向9.5Km 处。由当地修水库的人们报矿,经吉林省地质局物探大队七分队地质人员检查确定的。矿点附近出露的地层为二迭系下统范家屯组变质砂岩、凝灰质板岩和侏罗系中统南楼山组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  相似文献   

12.
前言本区火山岩为予西熊耳群火山岩的西延部分,1∶20万区测资料将本区划分为上熊耳群。其时代问题,多数单位认为属震旦系下统,在本区与下伏铁铜沟组石英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部与震旦系中统下部的高山河组和白玉沟组石英岩呈整合过渡关系。本区火山岩分布面积约260平方公里,1973年我们在该区部分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工作。现将工作初步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七宝山多金属矿床成因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地质条件七宝山是湖南省颇为有名的一个多金属矿床,开采历史悠久。它位于永和—七宝山—桂竹湾断褶带的次一级构造——永和—横山向斜的东端。向斜核部分布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向斜北翼由震旦系下统莲沱组及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组成,南翼被区域断层(F_1)破坏,致使上元古界冷家溪群千枚岩逆冲在壶天群之上(图1)。  相似文献   

14.
区内泥盆系可以划分三个组,分属上统和中统,但各家划分不尽一致。本文依据近几年的野外工作,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地层层序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原划为中统的王冠沟组应属上统的层位。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区域、矿区及矿床地质概述合川锶矿地处川东褶皱带的西部,华莹山帚状褶皱束的西北分支,沥鼻峡背斜的东北段。背斜长约28km,轴向北东45°~50°,北西翼倾角60°~85°,南东翼倾角30°~40°。背斜轴部出露少量二叠系长兴组(P_2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_1f)。两翼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_1j),中统雷口坡组(T_2l),上统须家河组(T_3xj)。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北东段的西北翼,地层走向北东50°~55°,呈带状出露(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区域地质背景江苏溧水天青石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漂水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区内分别由上、中、下三个构造层组成(见图1)。下构造层为三叠系中统黄马青组和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及上统西横山组的一套火山碎屑岩和陆相碎屑岩建造;中构造层以中性火山岩为主,由龙王山,东芦山,观山和甲山四个喷发旋  相似文献   

17.
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主要分布于鲁西蒙阴盆地上侏罗统三台组、辽西金—羊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冀西北尚义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后城组(原阎家窑组)、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甘肃下白垩统河口群。各地风成砂岩均具高角度大型—巨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分选较好—好,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等沉积特征。对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赋存层位以及风成砂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对比,将风成砂主要划分为3个时期,即基末利期—贝利阿斯期、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和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且从鲁西到甘肃风成砂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通过上述5个地区风成砂的古风向研究发现,当时西北风盛行,古地磁研究显示风成砂岩发育于N25°—N45°之间区域。根据当前全球风带分布特征,认为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西风带上,为行星风系所控制。通过对比南半球同期风成砂岩古风向研究,提出全球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均处于西风带上。结合风成砂及相应层位沉积特征、沉积环境的研究,初步推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N30°以北地区为干旱寒冷气候,而N30°以南地区则干旱炎热,华北北部整体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环境,山间盆地发育,火山活动频发。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的演替过程与风成砂沉积相耦合,体现了古地理、古环境对生物群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白垩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测试和室内综合研究,在盆地演化的格架内,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志丹群古气候、沉积相标志、古流向与物源方向以及沉积相与沉积体系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了志丹群主要为河流、湖泊相沉积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志丹群发育砂体的类型与特征,讨论了各类砂体的铀成矿远景,提出华池环河组三角洲砂体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唐古拉山中段二叠纪地层取得一些新资料,可划分为二统、五岩组。下二叠统开心岭群分为三个岩组,其上部和下部为灰岩组,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总厚达1971m。自下而上建立Staffella mollerona—Nankinella orbicularia组合带,Neoschwagerina带及Yabeina带,生物组合面貌与华南栖霞组和茅口组基本相同。上二叠统乌丽群,其下部为含煤碎屑岩组,上部为灰岩夹碎屑岩组,总厚达2000m。分别建立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olia—Pecopteris(Asterotheca)guizhouensis组合,Palaeofusulina—Perigeyerella costellata组合带,与华南龙潭组及长兴组可以对比。该群与藏北双湖区热觉茶卡组,藏东昌都区妥坝组,青海玉树区东茅陇组,均产特提斯型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它们同属于一个含煤构造带。  相似文献   

20.
川东农乐石膏—硬石膏矿床中的杂卤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县农乐石膏—硬石膏矿床位于川尔华芸山背斜北部倾伏端。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次级构造较为复杂,形成一串左行雁列短轴背斜,断层不太发育。区域内广泛出露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层。在雷口坡组下部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顶部普遍含有石膏矿。杂卤石岩即赋存于嘉陵江组顶部和雷口坡组底部的石膏矿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