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和全省地质遗迹名录、做好地质公园规划、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5.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沂蒙山地质公园以蒙山为主体,由9大园区组成,是一个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综合性的大型地质公园。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有恐龙足迹化石、地质灾害遗迹,同时还是金刚石的典型产地。该文在对区内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对该区地质遗迹合理保护开发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一汉旺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地质灾害链遗迹及治理工程为资源特色的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学科普和美学价值。对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参考国家标准和前人分类方法,对其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评价,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促进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及地质公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五峰地质公园发育着独特的岩溶地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科考价值。本文通过对五峰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地质遗迹类型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对策,对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宝兴地质公园2016年被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主要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及地质灾害3个大类、5类、9亚类。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及层次分析法,对公园内46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量评价,按照规范对地质遗迹定量划分,得出公园内B级(国家级)地质遗迹共有6个,占比13%, C级(省市级)34个,占比74%,D级(区县级)6个,占比13%,整体综合价值高,开发潜力极大,其核心地质遗迹景观具有省市级代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媒体对地质奇观报道热情大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推出了地质公园计划,给出地质公园的定义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我国很重视地质公园计划的推行,专门立法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八条就明确指出,“要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建立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2.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也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目前陕西省已获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地质公园有8处.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报道,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20011221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33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研究所负责申报的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和郴州飞天山丹霞—溶洞地质公园榜上有名,使我省继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又增添了两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这三家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有利于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我省的不可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资源。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占地108 km2,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密集,保存系统…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地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又是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基础。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流经该县168 km,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存,但地质遗迹资源能否达到建设地质公园的要求尚不清楚。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对化隆县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初步确定了拟建的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边界范围。园区内地质遗迹共计40处,涵盖6大类,9类20亚类,其中包括2处世界级地质遗迹组合、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拉脊山早寒武世缝合带、西宁群—化隆岩群角度不整合等地质遗迹,具有原特提斯洋演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国际对比意义。化隆县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特征明显、价值极高且保存完好,具备良好的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禀赋,拥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本研究不仅为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及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河流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的打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e地质应用系统包括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质灾害、在线博物馆、城市地质等模块,支持PC端和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北京市各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质灾害、地质科普等信息服务于广大群众。e地质应用系统部署在市级政务云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介入,同时根据e地质应用系统的访问量需求特点,使用弹性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云平台技术,为广大的地质爱好者提供获取地质信息的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地质公园旅游导览服务、地质科普知识服务和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雷波马湖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波马湖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发育典型、分布集中,主要包括马湖湖泊景观、湿地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岩溶景观等类型。本文对马湖地区主要遗迹资源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突出价值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得出马湖地区有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实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狭义的地质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性工作部分,广义的保护还应将治理和开发、利用等内容纳入其中。地质环境的保护是分领域按项目实施的,在我们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特大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建设等。从2009年算起,我国大概开展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4000多个,中型、小型的更多,使上百万群众摆脱了地灾威  相似文献   

18.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山东东阿鱼山省级地质公园的野外调查及研究分析,总结了鱼山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评价。认为: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地学价值高、环境优美,能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地壳的演变过程,又能够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和兴趣。  相似文献   

19.
江苏宜兴是我国岩溶洞穴非常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在不到80km2的范围内共有岩溶洞穴83个,其中已开发的有善卷洞、张公洞、玉泉洞、灵谷洞、慕蠡洞、西施洞等。这些岩溶洞穴遗迹经初步研究发现,属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有1个,国家级5个,另外还有其他国家级地质遗迹2个。它们具有重要的科研与科普价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具备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赵汀  赵逊 《地球学报》2009,30(3):309-324
地质遗迹是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 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地质遗迹研究是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的主要内容, 其价值不可限量。在地质公园工作推进过程中, 开展地质遗迹科学意义的评估。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 是地质公园设计和建设, 科学研究和普及的重要基础。显而易见, 随地质遗迹区域调查和保护规划的广泛开展, 以往地质遗迹分类已难以满足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需求, 以系统地球科学为指导的地质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地质遗迹分类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