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华 《探矿工程》1998,(2):24-25
关于土压力的计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及《规范》推荐方法等。对于均质土层的土压力可直接应用以上各理论计算,而对于成层土及有超载作用时的土压力,则须根据不同情况把成层土及超载处理为符合各计算理论的条件后,再应用各理论进行土压...  相似文献   

2.
昔格达土作为筑坝土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论述了昔格达土的物理性质,粘土的分散性评价,细粒及混合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粗砾及混合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变形特征,提出了昔格达土适于作筑坝土料的结论,推荐了坝型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采用现场波速试验获得的剪切波速度值,来计算土的动剪切模量,认为该方法更符合实际,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characteriz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Absorption bands at 1100-1000 cm^-1 in the FT-IR spectra of NOM have been frequently assigned to alcoholic and polysaccharide C-O stretching or to vibrations of SiO2-related impurities. However, these interpretations do not consider that a strong band associated with P-O bonds of phosphate also appears in the same region. We evalu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bsorbance in this region and P content of 19 NOM samples from terrestrial, aquatic and plant shoot sources. In the spectra of 10 humic and fulvic acid samples, shoulder to minor bands appeared around 1050 cm^-1. Absorbance intensity at 1050 cm^-1 (Y)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P content (X) by the following: Y=4.38X+0.3 l, with R2=0.90. We did not observe such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absorbance and P content in two aquatic NOM samples. Apparently, this is because the aquatic NOM samples were concentrated by reverse osmosis, which would have concentrated not only humic and fulvic acids but also other soluble organic solutes present in natural waters. In the FT-IR spectra of seve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samples obtained from dried plant shoots, broad and/or multiple bands around 1075 cm^-1 were observed with a shoulder at 977 cm^-1.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more like those of organic phosphate compounds (such as inositol hexaphosphate). However, solution 31P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mount of organic phosphate present in these samples.  相似文献   

5.
徐榴胜 《贵州地质》1995,12(1):84-89
在岩溶发育、碳酸盐岩绵延与裸露,亚热带气候与潮湿多雨环境中,经淋滤与风化作用,贵州的土是具特殊性的,本文定性(成因)和定量(工程特性)地对贵州土类进行了判断和划分。  相似文献   

6.
某一类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为重要诱发因素外,发灾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则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因。针对有关文献关于哈尔滨市地面沉降问题的推断论述,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提出地面沉降不是哈尔滨市地下水超采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这一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钢管土钉在沿海软弱土深基坑中的成功应用,阐述了在施工中采取的具体技术创新和处理措施。该工程使用钢管土钉创新,计算过程中采用与钢筋等面积代换,同时借鉴施工前钢管桩试验数据,对钢管土钉的结构进行改进,优化钢管土钉长度、间距以及钢管土钉与面层连接节点;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和技术追踪,加强施工中突发环节的准备,采用信息化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作出相应的补强措施,工程在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控制下,完成施工任务,保证了基坑安全以及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影响建筑物稳定的地基土中水的机理和几种常见的地区性土和特殊性土的分析,进行地基土中水分水的工程地质评价,以供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时参政。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粘弹性土体开尔文-虎克力学模型作为土体的应力与变形关系,采用了拉普拉斯变换运算,推导了竖向集中力作用于半无限粘弹性土体内部的竖向应力,可作为桩基下粘弹性土应力计算。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地裂缝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雷严问 《广东地质》1995,10(3):43-50
雷州半岛的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南部、西部和西北部,其形态复杂,规模较大,多见于地形破碎、桉树林发育的胀食宿费土裸露或浅埋地带,易发生在干旱年份。主要是由于胀缩土因长期失水收缩所致。按其开裂机理可分为:面裂式和暗裂牵动式,以后者最为常见。地裂缝的发展具周期性,预测1997年前地裂缝还会发生和发展,但总的发展趋势略低于1969-1988年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水分对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是生态水文学和流域水文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基于长江源典型多年冻土区不同高寒草地土壤水分的观测,结合降水、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活动层土壤水分变化对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的响应. 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物量、土壤养分含量均比高寒草原高,且对降水响应更为强烈,致使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变异性弱于高寒草原. 在土壤完全融化阶段,高寒草甸土壤活动层存在一个低含水层(50 cm左右)和两个相对高含水层(20 cm和120 cm),但高寒草原土壤水分在活动层剖面上有随深度逐渐增大的一致性趋势;在秋季冻结过程中,高寒草甸土冻结起始日滞后于高寒草原土3~15 d;在春季融化阶段,高寒草原土更高的含冰量需要更多的融化潜热. 此外,表层土壤中(0~20 cm),高寒草甸土比高寒草原土有更大的持水特性,而在活动层中下部则呈现完全相反的结果,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的演替改变了土壤的水热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高寒冻土区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姣  盛煜  金会军  张泽  杜玉霞 《冰川冻土》2021,43(2):601-609
生物结皮是高寒地区地被层的重要组分之一。其作为地表特殊的结构层,能够改变地表结构及土壤理化属性,从而影响冻土环境。迄今为止,关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尚不清楚。以青藏高原高寒冻土区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生物结皮的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结皮在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广泛发育,主要以藻结皮为主,其盖度可达37.3%~51.7%,结皮层平均厚度为12.6 mm。由于生物结皮的发育,高寒地区5~20 cm土层粉粒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结皮层土壤田间持水量相比于裸地表层(2 cm)增加了10%~40%,结皮层容重较裸地降低了30%;两种类型藻结皮均显著增加了结皮层及其下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而深色藻结皮增加了结皮层及其下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浅色藻结皮仅增加了结皮层土壤全氮含量,对其下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是高寒生态系统植被退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为揭示生物结皮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生态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观测资料稀少情况下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对土壤水分同化的影响,发展了集合卡尔曼平滑(Ensemble Kalman Smooth, EnKS)的土壤水分同化方案。利用黑河上游阿柔冻融观测站2008年6月1日至10月29日的观测数据,使用EnKS算法将表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同化到简单生物圈模型(Simple Biosphere Model 2, SiB2)中,分析不同方案对土壤水分估计的影响,并与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EnKF)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对表层土壤水分模拟结果影响最大而对深层的影响相对较小;利用EnKF和EnKS算法同化表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均能够显著提高表层和根区土壤水分估计的精度,EnKS算法的精度略高于EnKF且所受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的影响小于EnKF;当观测数据稀少时,EnKS算法仍然可以得到较高精度的土壤水分估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省沐川县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工作区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区土壤Se含量范围为0.06×10-6-1.49 ×10-6,平均值为0.41× 10-6,主要以富硒土壤为主,满足富硒土壤条件的土壤面积占工作区总面积的60%.不同成土母岩中土壤Se含量差异较大,趋...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五常地区土壤肥力及环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农业用地的角度,以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对黑龙江五常地区的土壤肥力指标及环境健康指标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中各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1990年出版的《中国土壤元素背景》以及依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得出结论:五常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及植物所必需大量元素中N、K、C、Mg、S的含量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 P、Ca较缺乏;对Hg、Pb、Zn、Cu、As、Cr、Ni重金属元素进行综合评价, 99%以上的土壤达到了一级标准;必需微量元素中Fe、Mn相对于全国土壤(A层)背景值较为丰富,B、 Mo、Zn、Cl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6.
卓嘎  罗布  巴桑曲珍 《冰川冻土》2021,43(6):1704-1717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状况对气候变化和植被退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湿度的准确刻画还会影响到数值预报模式对当地及其下游地区降水的模拟能力。为此,采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安多观测点2014年1—12月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安多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那曲中部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浅层为正弦曲线,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曲线逐渐接近直线。土壤升温迅速而降温过程缓慢。封冻和解冻日期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推迟,封冻期逐渐缩短。不同层次土壤湿度日内变化较小。月变化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和谷值基本出现在8月和12月。土壤湿度上升速率较下降速率缓慢。区域尺度上GLDAS-NOAH资料显示出类似的变化特征。土壤温湿度在一年中的变化不一致,但土壤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浅层土壤的温度梯度明显大于深层;浅层土壤湿度最大,中间层较大,深层土壤湿度最小。随着干季向湿季的转换,由于太阳辐射的增加,非绝热加热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湿度与气象要素在不同时段的相关性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土壤湿度与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格(5 m×5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典型植被类型表层土壤(0~10 cm)水分的空间异质特征,探讨了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扰强度的降低,植被产生了由农作物(Ⅰ)?人工林(Ⅱ)?次生林(Ⅲ)?原生林(Ⅳ)的变化,土壤水分显著提高,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不同,Ⅰ、Ⅱ、Ⅲ和Ⅳ分别符合指数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在0.269~0.500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Ⅰ和Ⅳ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相似,(C0/(C0+C))值较大,随机因素和自相关异质性各占50%,分维数D值较大,空间依赖性较小,Ⅱ和Ⅳ相反;农业耕作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延续范围较大,变程达252.9 m,其他3个植被类型的变程均较小(141.2~163.2 m);Kriging等值线图从不同位置和方向上清楚地表明Ⅰ和Ⅳ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均呈凸型分布,Ⅱ呈单峰分布,Ⅲ呈凹型分布;影响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因子很多,其中干扰通过对植被的调控发挥了关键作用,降低干扰是喀斯特峰丛洼地脆弱生态系统水资源改善、合理利用及生态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暖季土壤水分对冻土区地表热状况的影响,选取2010-2012年5-9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气象场获取的气象及其活动层数据,分析了表层土壤水分对地表反照率以及土壤热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古拉站暖季表层土壤含水量集中在0.15~0.27之间,地表反照率值集中在0.14~0.24之间,日平均土壤热导率的波动范围在0.9~2.0 W·m-1·K-1之间,土壤热容的波动范围主要集中在0.8×106~1.8×106 J·m-3·K-1之间,而土壤热扩散率则主要集中在0.6×10-6~2.2×10-6 m2·s-1之间.土壤水分对地表反照率影响较大,随着土壤水分的增长,地表反照率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土壤水分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还受到植被生长周期的影响,土壤水分和地表反照率之间的关系在植被枯萎期和生长期有明显的差异性.唐古拉地区土壤热参数也明显受到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热导率、热容和热扩散率都为增大趋势,但是土壤水分对土壤热导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土壤热扩散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周秋文  李璇  郭兴房 《水文》2018,38(4):19-24
以枯落物层质量和雨强为影响因素进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喀斯特地区枯落物层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地表无枯落物覆盖的情形下,除雨强为40mm/h无地表径流外,其它雨强的情形均有产流;且均随着雨强的增加,初始产流时间提前,地表产流产沙量增大。(2)在有枯落物覆盖情形下,初始产流时间有所延缓,在40mm/h雨强下,枯落物层明显影响了地表径流的产生,但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减少径流效果越来越不明显;(3)枯落物覆盖对减少土壤流失效果显著,其中降雨强度为90mm/h时,枯落物保沙效率约99%,当降雨强度为140mm/h时,达到94%。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枯落物层对延缓地表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神经网络和FEFLOW模型模拟预测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温度是陆面过程中地-气系统间能量与物质交换的重要参数, 它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是研究陆面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热状况动态变化, 对深入了解高原活动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均有重要意义。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 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了模拟, 并利用输出的地表温度驱动FEFLOW模型对研究区活动层不同深度土壤温度进行了模拟。与各深度土壤温度观测值对比发现, 均方根误差介于0.09 ~ 1.78 ℃, 纳什效率系数介于0.86 ~ 0.98, 模拟效果良好。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和FEFLOW模型预测了研究区未来50年活动层热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0.02、 0.048、 0.07 ℃·a-1三种升温情景下, 50年后研究区活动层厚度将分别增加19.4、 51.8、 64.7 cm, 土壤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同时发现, 随着气温不同程度的升高, 土壤开始融化的时间在不断提前, 开始冻结的时间则不断延迟, 这种规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但不同深度土壤冻融过程对气温升高的响应差异却随着增温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