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井田内煤岩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反映其沉积旋回的组合响应标志,确定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煤岩层对比的依据,以此对该井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和煤岩层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含煤地层、煤层、煤组及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法,确认了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的5个成因地层单位及其沉积相。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晚第三系是云南主要的含煤地层之一,分布在许多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中,具有一般陆相山间盆地沉积的特点,其含煤盆地的大小、聚煤的规模、含煤地层的厚度和含煤情况等方面,变化都很大。晚第三纪煤的煤种,绝大部分为褐煤,其变质程度也不一致。除少数矿区含有比较稳定的厚煤层外,多数矿区煤层的层数和厚度变化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常见煤层分岔和合並现象。大多数矿区煤层露头情况不良,标志层不明显,或因断层破坏,给煤层对比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曾用孢粉分析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晚第三纪褐煤田的煤层对比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4.
梅田矿区含煤地层的煤岩层对比问题多年来没能很好解决,地质勘探资料与矿井开发资料对比出入较大。其原因之一是该区褶皱发育,断裂纵横,构造比较复杂,给含煤地层正常层序的建立和煤岩层对比带来了困难。然而,在矿井生产中,煤岩层对比的正确与否,对于正确分析矿井构造形态,指导开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能否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煤和瓦斯突出,保证安全生产,以及正确指导矿井生产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和扩大远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世雄 《河南地质》1996,14(3):176-185
石炭-二叠纪地层是河南省主要含煤地层,作者对该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研究是建立在煤层对比的基础上,该文阐述了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变化以及煤层的可采程度等含煤性特征,对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划分为:可采,局部可采,偶尔可采和不可采等组别;对于煤田和矿区可采程度评价,划分变普遍可采,基本可靠,零星可采用非可采等组别。  相似文献   

6.
东光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变化大。根据矿区地质资料及测井成果,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测井曲线特征对比法、煤质分析等方法对煤层进行综合对比。准确判定了该区可采煤层6煤、14煤、16煤、21煤、23煤、27煤及其相应标志层B3、B4、B6、辅1、辅2、B7、B9,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煤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判别分析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煤田许瞳井田总面积约58km2,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自上而下共有10个含煤组,其中五煤组为本区主要勘探对象之一,在提精查报告进行煤层对比的过程中五煤组因其结构特征明显,与其它煤组之间的对比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煤层中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的成因及其在煤层对比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队在滇东地区对晚二迭世含煤沉积的矿区进行勘探已有15年的历史。在进入该区的头几年,由于煤层多、煤层间距小,煤系地层纵向上岩性、岩相标志性不明显,运用一般煤层对比方法很难准确对比煤层。1965年,由于对广泛发育于不同煤层中高岭石粘土岩夹矸的宏观特征进行仔细的比较,取得了较多的资料,初步建立了以高岭石粘士岩宏观标志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层间断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动构造在各类地层中,尤其在含煤地层中颇为常见,因其对煤层的赋存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青海省祁连山中的外力哈达矿区,由于大型逆断层推覆构造的挤压,在含煤地层中形成了大规模的层间断裂带,使含煤段及煤层本身产生强烈的构造形变,对勘探工作带来某些不利因素。.研究该断裂带,掌握其发育特征及对煤层的影响,将有助于正确指导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根据岩性特征、岩性组合特征及其含煤性,将木里组分为上、下两段。木里组上段地层为含煤层段,含2层煤,分别命名为下1煤和下2煤。其中下1煤平均厚度11.55m,下2煤平均厚度11.43 m,全区稳定可采。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岩性组合法、煤岩煤质法、测井曲线法等对煤层进行对比分析,为正确划分含煤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短陂桥矿区位于涟邵煤田的西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区内稳定发育的煤层及向斜盆地的构造形态为该矿区煤层气藏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主采煤层1、3煤层的显微组分及煤的变质程度显示煤层具有良好的生气性和吸附性,良好的围岩封闭条件以及地下水力作用比较封闭,有利于煤层气藏的赋存。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形成良好煤层气藏的内、外部条件,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2.
华南韦宪期含煤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华南韦宪期含煤地层分布较广,但各地发育程度不同,因而对比困难。本文主要根据湘中剖面有关资料综合而成,试图探讨华南韦宪期含煤地层的对比。一、湘中测水组金竹山剖面:位于涟源县金竹山矿公路旁,是笔者同唐仲林、李长荣等测制,分层层位是同金竹山区钻孔和井下巷道资料对比后确定的(图1)。  相似文献   

13.
沈树龙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1):11-13,25
以大量的钻孔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华亭矿区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和聚煤作用,通过编制华亭含煤盆地走向、倾向沉积剖面,分析了研究区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煤层的分布情况,对华亭矿区控煤因素进行了总结评述,为今后煤矿生产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井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共含煤15层,煤层总厚12.63m,其中可采、大部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由于矿区地处川东褶皱束西侧之华蓥山帚状构造分支沥鼻峡背斜的北段南东翼,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也给煤层对比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区内标志层(B1-铝土泥岩、B2-"下铁板"、B3-骨屑微晶灰岩、B6-"上铁板")特征、煤层厚度、结构、煤层层间距及测井曲线特征等,对区内煤层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煤层对比结果可靠,为正确评价矿区的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急倾斜地层,特别是多煤层的急倾斜地层勘查区,由于地层倾角的变化较大,单纯依靠钻孔取心进行煤层层位对比或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同相轴进行煤层层位追踪,效果均不理想。以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勘查区为例,在钻探施工方法各异的情况下,通过对各种勘探方法的比较,最终选择误差影响因素较小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层位对比,并找出了该区煤单层、煤层组合及煤岩层组合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如11煤的"上凹下峰"形态,7煤层与9煤层的"手套"形态,16、17、18煤的尖峰与直立组合形态等。根据上述标志层的典型响应特征,采用先走向后倾向的原则,对全区进行煤岩层对比,揭示了该勘查区煤层的分岔、合并、冲刷、沉缺、煤层厚度等变化规律,取得了良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宁武煤田朔南矿区5号、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5号煤厚0~3.20m,6号煤厚0~2.94m,均属局部可采煤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区分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煤层顶板砂岩K2、K3、K4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5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的泛滥盆地,6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基础上发育的潮坪环境,属于三角洲平原水下沉积体系的两个不同旋回。运用岩性标志,物性参数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区分5、6号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进一步勘探和煤矿开采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陆相含煤地层的煤层对比问题比较复杂。我们通过追踪煤系露头和几条勘探线钻孔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河东煤田中部,即山西中阳、离石、柳林以北到临县一带的煤系岩相旋回和煤层的变化规律,并用于煤层对比。实践证明,用岩相旋回方法对比陆相煤系,仍为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疆松树头矿区地处天山北麓山前坳陷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据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以及最新详查成果,认为勘查区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南倾的不对称向斜,地层倾角普遍较缓,构造简单;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下、中、上三段,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段,含编号煤层3层、其中以1煤层单层厚度大为特点,厚度为34.32~39.980m,发育稳定,结构简单、区内对比可靠,该资料对该勘查区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探等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西南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四川省重要的含煤地层,在该地区工作的各地勘单位对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命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含煤地层划分和煤层对比初步研究,认为垮洪洞组和小塘子组向东尖灭,须家河组一段由东向西超覆,不同命名的K7与高炭、K3与大白炭、K2与小白炭、K1与下元炭为同一煤层或层位。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4):493-495
四川盆地西南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四川省重要的含煤地层,在该地区工作的各地勘单位对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命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区域资料的分析对比,进行了含煤地层划分和煤层对比初步研究,认为垮洪洞组和小塘子组向东尖灭,须家河组一段由东向西超覆,不同命名的K7与高炭、K3与大白炭、K2与小白炭、K1与下元炭为同一煤层或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