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馬廷英 《地质论评》1940,5(6):483-492
引言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地質學教授矢部長克博士及其弟子等,近年來發表新生代以降的研究論文中,有不少關係整個亞洲新生代以降滄桑之變,或地史與氣候上極重要與普遍性的著作。日本近年來環日本羣岛,打捞的海底物質的研究與調查報  相似文献   

2.
書報述評     
東鄉位於亞洲大陸與日本島之間,其地質情形,歷經M.Yamakami.S.Kozu及D.Sato諸氏之考察,已具端倪,惟關於該地新生代熔岩之情形及其與亞洲大陸及日本之關係,則未加以詳細之研究。著者自1925年起至1933年止,曾三歷該地,前後共費時六月之久,本文即將其研究之結果,公布於世,內容材料,  相似文献   

3.
熊毅 《地质论评》1937,2(1):23-38
Ⅰ.土粒之分級標準及其性質 土壤質地者,乃論土壤中土粒粗細大小之程度也,其分級標準各國不一,本所採用美国農部之規定,而稍加以改變,茲將土粒直徑之規定,示如第一表。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报》1930,9(4):329-330
一本會爲紀念趙亞曾先生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察西南地質在雲南殉難並爲鼓勵中國地質學者從事專門研究以貢獻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之進步起見募集基金以二萬元爲額無論是否滿額每年以所得利息爲補助金名爲紀念趙亞曾先生補助金  相似文献   

5.
近二三十年來,許多地質学者,对中國近期的地層,尤其是北方各式各样的黄土和紅土,曾經作了不少研究,如果有条件把它整理总結一下,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可是这一件極細致的工作,在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因此作者只能就局部地区观察的結果,作一初步的报導,以供对近期地層感兴趣的同志們参考。远在百年以前,李希霍苏曾經把中國北方近期的土質沉積,总命名为黄土(Loess),厚度不下千公尺,年代相当于欧洲洪積世的冰河时期。好象李氏有这样的概念:在冰河时期,欧亞大陸的北部,气候干  相似文献   

6.
尹贊勳 《地质论评》1957,17(2):253-253
蘇聯地質學最偉大的旗幟奥勃魯契夫院士調查研究蘇聯、特別是西伯利亞的地質,留下了莫可比擬的豐功偉績。他曾好幾次來到中國,對中國地質學也有獨特的貢獻。他於1956年6月19日逝世,到現在已經一年了。不但蘇維埃社會主義祖國的人民以  相似文献   

7.
田奇■ 《地质论评》1936,1(3):255-276
一引言豐寧紀,即亞洲之下石炭紀,乃我國已故地質學領袖丁文江先生在一九三○年所創立,今覩名思人,實不勝痛悼之! 西歷一九二四年以前,在中國一般公爲豐寧紀或下石炭紀地層者,除甘肃之臭牛溝層而外,餘如北方之太原系,南方之棲霞石灰岩,在今日均已確定其爲二叠紀,而非下石炭紀矣。太原  相似文献   

8.
(一) 去年我兴奋而愉快的参加了普查找矿工作。这是在地質部領導下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有計劃地、按照苏联先進經驗而組織地、大規模地第一次普查找矿工作,也是在祖國的地質史上,第一次教育机關与業务部門密切配合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設的集体勞動。  相似文献   

9.
孔亮志 《地质论评》1957,17(3):375-377
蘇聯專家A.C.霍敏多夫斯基所著的“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一文,於1953年以中文形式發表於地質學報32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譯者是金則雍同志。全文共分九部分,敘述了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迄黄河上游,東至東海之地質構造,並對其大地構造單位進行了劃分。自從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中國地質界的極大重視。許多地質學家在編寫論文或進行教  相似文献   

10.
地質圖符號着色及花紋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炳章 《地质论评》1937,2(1):55-66
讀地質論評第一卷第四期,見黄汲清先生著有“中國地質圖着色及符號問題”一文,南延宗先生著有“地質圖上火成岩花紋用法之商討”一文,知二先生意在謀畫此後中國地質圖上所有着色,符號及花紋之統一,冀免法出多門而减閱者煩苦,良謀碩畫  相似文献   

11.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地質學之基本觀念及其與中国地層學之關係 葛利普著中國地質學會誌第十六卷(丁氏紀念卷)第127—175頁,民國二十六年。又北京大學地質系研究錄第十三號。Fundmental concepts in Geology and their Bearing on Chinese stratigraphy, by A.W.Grabau, Bull.  相似文献   

12.
梁山是漢江以南的高山,漢江在其东,相距僅十公里。梁山包括上梁山、中梁山、下梁山三部分,是大巴山北端的餘脈,与秦嶺隔江相望。梁山地區侏羅紀以前的地層除泥盆系缺失外,其他各部都相当發育,所含化石丰富,因此甚有地質意義。山中溝谷頗多(方向略与漢江直交),成為观察地質的良好剖面。我國地質学家曾先後來此研究的有趙亞曾、黄汲清、盧  相似文献   

13.
修築一個水壩,進行了各種野外工作,如地質勘察、地形勘察及水工人員進行了解水工建築物佈置等等。但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在最後一段工程地質勘察時,地質人員必須了解一個水庫及首要建築物——壩的渗透性。為了决定壩的安全,必須仔細地、無遺漏地了解各種土壤及各種岩石的滲透情况(風化深淺不同的岩石及裂縫大小不同的岩石裏),均應進行注水試驗(無壓  相似文献   

14.
三、礦山地質工作方法 3.詳細研究礦床地質 礦山地質工作是普查和勘探的延續,因此,在礦床地質的研究上它們有着許多共同的方法和內容。但礦山地質工作的長期性、經常性和它逐漸向深处的進展又使它同普查和勘探有着區別。这种區別主要表现在对礦床的了解和研究程度上不同。只有礦山地質工作者才有可能对礦床進行最細緻的、有系統的和全面的研究。对普查和勘探工作我們  相似文献   

15.
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会先后设计制造地質Ⅰ号和地質Ⅱ号水質分析箱,解决了在水源地进行水質分析的技术设备问题,对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的发展起了相当的作用。随着祖國建设事业的大跃进,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化学分析室的同志们,在总路綫的光辉照耀下,又集体制成了跃进Ⅰ号野外试驗箱,它吸取了地質Ⅱ号水質分析箱的优点,并补充了它的不足部分。全套仪器已在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地質舘展出,在这里我仅对它作一简單介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次矿床会議将于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会期約十天。这次会議是地質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冶金部、中国地质学会、各地質院校、各大学地質地理系等部门共同召开的,将有70余个生产、学术、教育部門出席这次会議。  相似文献   

17.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構造甯鎭山脈地質 書爲李毓堯李捷朱森合著 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學研究所印行附甯鎭山脈地質圖一册共十輻本著第一篇曰系統地質,實即本境地質之重要結論也。第二篇曰區域地質,内分三章:第一章爲甯鎭弧形山脈西段地質,調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以重工業建設為重點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了,在祖國廣大的原野上,將出现很多規模宏大的工廠;担負這方面工作的工程地質幹部,面臨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但廠基工程地質的特點,一般是在地形平緩的地帶進行地質勘探工作,這些地方,很少發現岩石  相似文献   

19.
地質部于1959年2月20日至25日,在包头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地下水长期观測工作会議。出席会議的代表共有93人,除各省区地質局水文地質大队和水文地质站的代表外,还有水电、冶金、畜牧、城市建設等部门和地質学校的代表,水利电力系統有13个单位18位同志参加,包括有8个省区、两个流域和三門峽、官厅两个水庫站?嶙h有24个报告,交流了27个文件,并参观了包头水文地質站。  相似文献   

20.
幾年來,隨着大規模地質勘探工作的開展,地質勘探施工力量和技術装備有了很大的提高。1956年底鑽機總數較1952年已增加六倍,歷年為擴建和新增固定資產也付出不少投资,對於提供地下资源保證国家工業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地質局系統的固定資產中所存在的閒置和浪費現象是相當嚴重的。具體表现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對於儀器設備的購置,事先缺乏充分考慮,不了解設備的規格和性能是否適合地質部門需要,就盲目訂貨。如由局統一向國外訂購的幾台测角儀,據東北分局岩礦部門鑑定,不適用於地質部門。湖南分局為901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