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中国陆相油页岩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以陆相沉积为主,主要赋存于中新生界,颜色通常为黑色-深灰色和灰褐色-棕褐色,且富矿油页岩一般比贫矿油页岩的颜色深.油页岩中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黏土矿物中高岭石含量相对较高.中国陆相油页岩总体质量特征为中等偏好,含油率大于5%的页岩油资源占67.64% ,灰分产率一般为53.27% ~84.35% ,多属高灰分油页岩.发热量各地区差别较大,最小值为4.19 MJ/kg,最大值可达34.60 MJ/kg,而且同一地区不同层位的油页岩发热量也不相同.就伴生元素而言,油页岩中富含大量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使油页岩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潜力.从有机成因角度,中国陆相油页岩可以分为腐泥型油页岩、腐殖腐泥型油页岩和腐泥腐殖型油页岩;从油页岩的沉积环境成因角度,可以划分为拗陷湖成油页岩、断陷湖成油页岩和断陷湖泊-沼泽油页岩;从油页岩形成的水体性质角度,可以划分为淡水油页岩和半咸水油页岩.中国陆相油页岩中湖泊-沼泽油页岩一般与煤伴生,多为腐殖腐泥型油页岩和腐泥腐殖型油页岩;而湖成油页岩一般单独存在或为煤层顶板,多为腐泥型油页岩和腐殖腐泥型油页岩.  相似文献   

2.
以探讨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7段(J2d7)油页岩低放射性的控制因素为目的,选取鱼卡地区典型井目的层段的油页岩和暗色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测井资料及含油率、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等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对二者的组构、水体介质条件、放射性物质供给特征及其与岩石放射性的关系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暗色页岩段相比,油页岩整体具有低的自然GR值,具有高的含油率、有机质丰度及沉积期还原性较强水体介质条件,具有较低的黏土矿物含量及沉积期母岩区较弱的风化程度。初步分析得出,有机质富集及贫氧水体介质条件对于区内油页岩的低放射性无明显影响,而古气候条件由温湿到逐步干热,导致陆源黏土矿物及放射性物质输入有限是油页岩低放射性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的白色软玉组成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十分相近,但价值差异很大。太赫兹(terahertz,THz)时域光谱技术可以提供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构像等信息,光谱指纹特征信息可用于物质鉴别。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分别对新疆、韩国、青海和俄罗斯这4个产地的白色软玉进行了测试,将得到的时域光谱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计算后使用Savitzky-Golay(S-G)平滑处理进行降噪,得到4个产地白色软玉的0. 2~2. 5 THz频域内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研究表明,4个产地白色软玉THz光谱折射率存在数值差异;不同产地太赫兹特征吸收峰的存在形式不同,新疆、青海的白色软玉在2. 0 THz波段有1个突出的小型特征吸收峰,而韩国和俄罗斯的白色软玉在1. 5~2. 0 THz波段有1个宽大的吸收包络。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白色软玉产地识别方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我国各产地软玉产地特征与矿物组成的内在联系,为软玉的鉴定和寻找矿床等提供基础资料。对我国14个软玉产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不同产地软玉的种类、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等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软玉矿物含量和种类因软玉矿床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部分软玉产地含有特殊矿物可区别于其他产地。在一定程度上软玉的化学成分反映了软玉的产地和品种,其中Fe~(2+)和Mg~(2+)的类质同象替代使FeO成为区分软玉产地和品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隆业  陈基娘 《现代地质》1991,5(4):423-429
根据我国21个油页岩产地,26个样品的分析数据,讨论了油页岩的含油率、灰分产率,灰分成分和密度等品级的划分,指出我国缺少高含油率页岩,提出中、低含油率油页岩的标准。并认为含油率在3.5~5.0%称含油页岩,含油率低于3.5%不应当作油页岩。油页岩灰分成分大多是硅铝质,因而灰熔点偏高。提出了油页岩灰分成分的分类表。指出我国油页岩的密度高于国外样品,原因是钙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2004~2006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全国性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为了更好地揭示我国油页岩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按不同地区、不同层系、不同含油率、不同埋深和不同地理环境进行了归类汇总。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分布在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共有80个含矿区。全国油页岩资源为7 199.37 亿t,页岩油资源为476.44 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为119.79 亿t。全国油页岩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区和中部区,东部区油页岩资源为3 442.48 亿t,中部区油页岩资源为1 609.64 亿t,青藏区油页岩资源为1 203.20 亿t,西部区油页岩资源为749.94 亿t,南方区油页岩资源为194.61 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48%、22%、17%、10%和3%。全国油页岩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新生界,其中,中生界油页岩资源为5 597.92 亿t,新生界油页岩资源为1 052.31 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77.76%和14.62%,油页岩形成时代从西北至东南方向逐渐变新。我国油页岩含油率中等偏好,其中含油率>5%~10%的油页岩资源为2 664.35 亿t,含油率>10%的油页岩资源为1 266.94 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37%和18%。我国油页岩埋藏深度较浅,埋深在0~500 m之间的油页岩资源为4 663.51 亿t,埋深在500~1 000 m之间的油页岩资源为2 535.86 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64.78%和35.22%。我国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黄土塬地区,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油页岩资源为3 256.53 亿t,分布于黄土塬地区的油页岩资源为1 562.86 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45%和21%。油页岩资源巨大的盆地有: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76.79%。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区油页岩资源状况及开发目标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区包括长江以南的广东、海南、云南等10个省区以及江苏长江以南的区域。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南方区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等7个省和自治区、12个盆地、17个含矿区、23个勘查区和10个预测区。南方区油页岩资源为203.62 亿t,折算页岩油为11.93 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为94.21 亿t,占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的25.34%;油页岩探明的资源为45.60 亿t,占全国油页岩探明资源的58%。南方区油页岩质量较好、含油率大多在5%~10%。南方区油页岩主要分布在新生代,其次为中生代。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油页岩资源,依据油页岩多参数优选标准及其排序结果,优选出最有利目标区10个、有利目标区3个、较有利目标区9个。综合优选排序结果和交通地理及开发条件等,确定出电白县羊角精查区等4个近期开发目标区和茂名煤田羊角井田等5个后备开发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油页岩中因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而对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采用静态吸附法对油页岩吸附钴离子的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粒度、溶液浓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均对吸附性能有一定影响.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量随样品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钴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总量增加;溶液pH值在3~8范围内,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率随着pH值的增大呈上升趋势.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油页岩对钴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和粒子内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头及浅钻对风化-半风化-未风化岩芯进行系统采样对比分析,同时开展实验室人工风化实验,综合研究油页岩风化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由地表到较深处,油页岩的风化作用逐渐减弱;根据岩石硬度、节理面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可将油页岩风化带划分为强烈风化、中等风化、弱风化和未风化4个带。人工油页岩风化实验分析表明,风化后的油页岩,石英含量明显减少,最高降低了34%;长石、方解石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白云石和片钠铝石含量明显增加。风化后的油页岩热解烃(S_2)含量、生烃潜量(Pg)及发热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生烃潜量(Pg)的最大降低幅度可达37.26%。风化作用改变了油页岩的岩石矿物组成,减少了有机质碳和氢含量,降低了有机质的生烃和热力潜能。  相似文献   

10.
油页岩含矿区开发优选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页岩资源开发目标优选是根据一系列参数.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确定未来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的顺序,为制定油页岩资源战略发展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最优决策.油页岩含矿区开发优选的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由一系列递进的参数构成,包括2个制约方面、3项制约条件、9个制约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德尔菲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确定,制约油页岩开发的资源条件权重占0.45.其中加权平均含油率占0.15.油页岩探明控制资源占0.15,油页岩资源丰度占0.10,伴生可利用矿产占0.05.开采条件占0.35,其中加权平均技术可采系数占0.15.矿层平均厚度占0.12.平均埋深占0.08.开发条件占0.2.其中勘查程度占0.15,地理环境占0.05.优选参数的等级划分采用四分法,赋予参数分值均采用中位值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在接近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流体介质为纯原油时在冰洲石中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合成样品的显微观察及荧光分析证实实验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实验证明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不会终止其形成,纯油条件晶体仍能生长捕获包裹体,水并不是矿物生长捕获烃类包裹体的必须条件。结合矿物润湿性实验及前人研究将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捕获机制归纳为3种情况:油水共存(水润湿)、油水共存(油润湿)及纯油条件。水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提供矿物质来源,较易形成包裹体; 油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和油中的极性组分共同提供矿物质来源; 纯油条件下由原油中的极性组分和裂解产生的有机酸提供物源,形成烃类包裹体较少,晶体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量水中油滴在矿物表面接触角的方法,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不同矿化度水中,不同单组分油和混合组分油在不同矿物表面的接触角,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测量方法,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经过测量润湿角的大小,对比发现水中矿物的亲油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矿物类型、油组分类型和水的矿化度都对接触角有较大影响:不同的矿物表面油水的润湿性不同;随着油滴中正十八烷含量的增多,油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变小,润湿性变好,在其它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略有不同;随着水矿化度的提高,油滴在云母表面的接触角呈现出明显变大的趋势,润湿性逐渐变差,在其它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原顽辉石→斜顽辉石的相变特征,提出了滑石瓷老化的实质是当原顽辉石Pbcn相向斜顽辉石P2_1/c相转变时,由于体积缩小和钡玻璃相拉应力的减少,导致滑石瓷表面产生微裂缝,从而加剧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楚目前广州珠宝市场上"白松石"产品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常规宝石学、矿物学及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白松石"样品呈瓷白色,具有暗色脉纹,除颜色外,其与绿松石的外观特征非常相似。该样品的摩氏硬度约为5,密度约为2.95 g/cm3,折射率约为1.68(点测)。综合测试结果表明,该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菱镁矿,次要矿物为石英、白云石等;菱镁矿呈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石英以脉状穿插于其中。目前,"白松石"的名称不规范,极易误导消费者,应正确定名为"菱镁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显微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山炮绿"种、"蓝花钉"种、"夹板冻"种青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炮绿"种样品的主要矿物为白云母,次要矿物为石英;"蓝花钉"种样品主要由叶腊石和刚玉组成;"夹板冻"种样品的主要矿物为白云母,还含有石英、钠长石、钠云母和少量的赤铁矿。同时,还对其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often contain hydrocarbon and mineral resources.Compared with coars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are less studied.To elucidate the lithofacies and pore structure of lacustrine fine-grained rocks,the 340.6 m continuous core of Cretaceous Qing-1 Member from five wells in the southern central depression of the Songliao Basin was analy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Rock-Eval pyrolysis,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argon ion polishing-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Based on mineral compositions,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lacustrine fine-grained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divided into ten lithofacies,with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mainly influenced by tectonic cycle,climate cycle and provenance.Furthermore,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ithofacies are summarized.(1)The siliceous mudstone lithofacies with low TOC content and the laminated/layered clay-bearing siliceous mudstone lithofacies with medium TOC content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first-class pores (diameter > 100 nm),making it the most favourable lithofacies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shale oil and shale gas.(2)The massive clay-bearing siliceous mudstone lithofacies with low TOC content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econd-class pores (diameter ranges from 10 to 100 nm),making it a favourable lithofacies for the enrichment of shale gas.(3) The massive clay-bearing siliceous mudstone lithofacies with high TOC content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third-class pores (diameter < 10 nm),making it intermediate in gas storage and flow.Laser confocal oi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eavy component of oi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lay lamina,while the light part with higher mobilit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ilty lamina.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黄石高铁砂岩质煤矸石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制备瓷质砖的实验研究,并对不同配方、不同烧成温度瓷坯的吸水率、断裂模数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各项性能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产品的吸水率低于0.3%,断裂模数高于35MPa,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颜色呈浅红-暗红-紫砂系列,其中煤矸石最高配比可达80%。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天然黏土矿物及有机质对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滞留的影响,本文选取高岭石和蒙脱石这两种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的典型代表腐殖酸,开展了单一矿物、有机质及有机矿质复合物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批实验研究,并运用比表面积全分析、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探讨了吸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单一矿物及腐殖酸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能力表现为:蒙脱石>腐殖酸>高岭石,有机矿质复合样品的吸持能力表现为:蒙脱石-腐殖酸>高岭石-腐殖酸,且均大于其对应的单一样品,出现了“1+1>2”的现象,表明介质组成越复杂,对纳米乳化油的吸持滞留程度越大。进一步分析证实,纳米乳化油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吸持在矿物和腐殖酸表面,表面结构性质是高岭石和蒙脱石吸持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因此蒙脱石具有更强的吸持能力,而腐殖酸的吸持主要通过颗粒间聚集作用来实现;对于复合样品,吸持主要通过氢键、配体交换和疏水作用结合来实现。腐殖酸与矿物的复合会增加吸持位点并且增强矿物表面疏水性,从而促进吸持。腐殖酸与纳米乳化油的共吸...  相似文献   

19.
九种现代双壳类壳体物相组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黄东海常见的9种现代双壳类壳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双壳类壳体分别属于三种类型,即文石质壳、方解石质壳、文石+方解石混合质壳。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薄片镜蛤(Dosinialaminata)、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属于文石质壳,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中国不等蛤(Anomiachin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eus)属于方解石质壳,紫贻贝(Mytilusedulis)属于文石+方解石质的混合质壳;双壳类壳体物相组成与其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联系,营底栖埋入式生活者趋于形成文石质壳,底栖固着生活方式者趋于形成方解石质壳或混合质壳;不同大小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物相组成上几乎没有差别,表明其壳体物相组成不受生命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旁复发性巨大矿化灶是罕见的病例,对其中矿物成分的分析可能会对肿瘤复发病因的研究提供辅助信息。本文利用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等方法,对该矿化灶样品的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化灶的矿物颗粒大小统计值约为4.3nm,主要成分为碳酸磷灰石,笔者推测可能还含有少量不定形的磷酸钙系列其他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