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新疆和静县备战铁矿位于巩乃斯石炭纪裂谷带东端楔形尖灭部位,矿体受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灰岩与华力西中期石英二长斑岩体接触带的控制.矿区内存在一个从基性→酸性,从橄榄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霏细岩(流纹岩)演化的火山熔岩系列,同时发育大量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构成大哈拉军山组主体地层,为备战铁矿成矿的最有利层位.矿区南北两侧均为近EW向断裂构造,具压扭性质,是一个长期活动的构造薄弱带,有利于火山活动及岩浆岩侵入.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概括了该矿床的基本控矿因素,为下一步该类型铁矿床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杜再飞  徐茂华  赵波  潘泽伟  唐忠 《云南地质》2013,(4):393-396,392
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娄清  尚世贵  刘雨  李三 《安徽地质》2016,26(4):246-250
安徽巢湖—肥东一带的铁矿床为中型规模的BIF铁矿床。本文基于已有勘查研究成果,总结归纳矿床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并进行找矿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4.
江满容  张均  刘文浩  熊索菲 《地球科学》2015,40(6):1034-1051
传统方法不能明确揭示泥河铁矿床多阶段热液叠加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的继承性特征.运用等浓度图法(the isocon diagram),根据该区晚阶段蚀变都是叠加在稍早阶段蚀变之上的实际情况,采用早期蚀变岩石为原岩与稍晚期蚀变岩石的不活动元素拟合最佳等浓度方程,定量揭示主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的迁移规律.研究表明,泥河铁矿床阳离子的沉淀顺序大致为:Na→Ca、Mg、Fe、P→Ca、Fe→Al、Si.从早到晚,元素的带入和带出是连续互补的,蚀变矿化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钠长石的大量出现是Na质沉淀的标志,代表铁矿化的开始;膏辉岩化是Ca、Mg、Fe质沉淀的表现形式,为磁铁矿体的近矿和容矿蚀变;次生石英岩化、高岭石化是早期迁移出的Al、Si质沉淀的结果,是磁铁矿化远程指示性蚀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新疆鄯善县南部铁矿带各矿床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等的对比分析,将鄯善南部铁矿带铁矿床划分为两类成因①火山喷发-沉积型铁矿床.②火山-矿浆贯入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和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控制条件,矿体形态特点和经济利用价值,通过平台磁异常Za-Ha双分量参量图研究,拟合反演,提出平台磁异常可能对应陡立接触带形态的磁性体。在重磁相关分析中,由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出平台磁异常重磁不同源,说明平台磁异常主体部分对应的磁性体不是沉积变质铁矿床。在CSAMT测深法探测结果分析中,提出平台磁异常深部可能存在岩浆岩侵入活动的物探证据。从而说明平台磁异常区具备形成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的可能性和几个必要条件,综合地质、物探资料推测平台磁异常成矿类型可能是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7.
蒙库铁矿床与镜铁山铁矿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库铁矿床被认为是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但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将其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铁矿--镜铁山铁矿床对比,并结合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特征并不明显,而热液成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热液的性质和来源、成矿时间等尚不明了,蒙库铁矿的成因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上述各种成因类型的铁矿床,都可以产生富铁矿,但从目前我国和世界铁矿床的情况来看,能够在工业上构成较大、较富的重要矿床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二、铁矿床的主要类型1.前寒武纪含铁石英岩中的富铁矿床含铁石英岩型铁矿多半产生于寒武纪以前,而  相似文献   

9.
花仁忠  杨正学  田云 《云南地质》2014,(1):36-39,50
新民铁矿位于北北西—南南东向雪龙山—桥后断裂(弥沙河断裂)东侧之云岭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中,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上兰组下亚段泥质灰岩.地层、构造控矿,为沉积—后期改造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及其外围找矿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迪木那里克铁矿带位于新疆东昆仑西段,阿尔金陆缘地块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近年来,以迪木那里克铁矿床为重心,以1∶5万航磁异常为依托,在迪木那里克铁矿床的外围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在长沙沟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内,新发现了河肃铁矿床、玉岭铁矿床等一系列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点),部分矿床已达中型以上规模.磁铁矿体主要赋存于复理石岩片中的千枚岩层内.可确定该铁矿带呈近EW向展布,延伸达50 km,其远景资源量可达10亿吨.在该矿带内,可利用地层、构造、围岩蚀变、航磁异常等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韩艳伟 《云南地质》2010,29(4):494-498
矿床具斑岩型铜矿化蚀变特征,从岩体中心向外,蚀变呈环带状分带发育,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化在浅部表现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深部则为斑岩型Cu、Mo矿床。  相似文献   

12.
孙云堂 《云南地质》2011,30(3):321-322,311
曼远铁矿以磁铁矿、赤铁矿、磁赤铁矿为主,赋存于澜沧群勐井山组上段中部。该组地层中夹多层中性—基性火山岩、火山凝灰岩,属典型的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13.
范建辉  赵含军  李阿者 《云南地质》2011,30(3):323-325,304
盘龙山铁矿成矿物质在热动力条件下迁移,在区域变质及构造作用下,达到绿片岩相的热动力作用下富集成矿化体,之后经漫长风化淋漓富集,原地堆积形成工业矿体,属沉积—变质改造型铁矿之风化淋漓富集残坡积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黄跃  王炳华  罗光明  胡清华 《云南地质》2013,(4):429-432,442
矿床属与中三叠统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喷流型(或火山沉积改造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并受地层构造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5.
建水县黑甲铁锰矿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层状、似层状分布于平缓山坡及平坦低凹处,为一套含较多铁锰质结核、残块的第四系堆积矿.  相似文献   

16.
宁佐金 《云南地质》2010,29(4):409-415,381
大红山铜铁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朱晖  周元昆  李迅  周丽英  赵云 《云南地质》2010,29(1):53-55,52
矿床产于断层破碎带中,受断层和地层层位控制,与迤纳厂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铁矿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而铜矿床应为沉积——变质型。  相似文献   

18.
磁黄铁矿是铜陵冬瓜山矿床中最重要的矿石矿物之一,其标型特征不仅反映其自身形成环境,对矿床成因也具有指示意义。本文选取矿床中不同层位的磁黄铁矿矿石样品,利用矿相学、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磁黄铁矿标型形态、成分、结构以及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磁黄铁矿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中部,根据磁黄铁矿与其共生矿物之间的交代关系,认为金属矿物的生成顺序是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X射线衍射显示磁黄铁矿以六方和单斜相为主,近岩体处主要是六方晶系;远岩体处则以单斜晶系为主。且见单斜沿六方磁黄铁矿的边部有交代现象,显示出热液交代作用的特征。电子探针测试显示磁黄铁矿的Fe元素含量为58.435%~60.978%,平均值为59.737%;S元素含量为38.297%~39.891%,平均值为38.696%,分子式为Fe4S5~Fe9S10,也显示磁黄铁矿有六方和单斜两个相,单颗粒成分剖面显示其核部为六方相,边部为单斜相。磁黄铁矿的δ34S组成均为-0.7‰~+13.5‰之间,δ57Fe的总体分布范围为0.49‰~0.52‰,Fe同位素和S同位素显示它们均来源于岩浆及其热液。说明磁黄铁矿具有岩浆成因和热液交代成因。支持冬瓜山矿床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观点。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属于沉积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控制。本文介绍了铁矿赋存层位的沉积相。通过古气候、古水深、古构造、沉积环境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的研究,编制了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岩相古地理图,讨论了铁矿的生成条件,为后期的找矿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脉状产出的卓玛铜铅锌矿,成矿母岩为印支期侵位于图姆沟组的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构成的复式岩体。岩体由中心向外,具环状面型的"斑岩型"蚀变特征,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有关。由中心到外围,由深到浅,形成深部斑岩钼(铜)矿→中部矽卡岩铜矿→外围脉状铜铅锌矿的成矿系列特征,目前发现的矿体仅是斑岩型矿床分带中上部的大脉型矿体部分,深部具有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体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