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是大地测量学中基本问题之一。这种研究对于大地测量学的研究,特别是大地测量计算十分重要,同时它对于地球物理学及地质学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等重力位水准面 ,它在海洋中重合于假想的静止海水面 ,而后者通常又由平均海水面来代替。然而 ,平均海水面并非重力等位面 ,如果精度要求高于 1m ,则上述经典定义不再适用。近代大地水准面被定义为最接近于平均海水面的重力等位面 ,但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这种大地水准面。为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需要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而且需要确定大地位常数W0 。探讨了几种主要的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相关的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问题 ,并建议了一种新的大地水准面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似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利用我国高分辨率DTM和重力资料推算我国大陆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再和我国GPS水准所构成的高程异常控制网拟合,推算具有分米级精度,15′×15′分辨率的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利用全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80余个高精度GPS水准点进行外部检核,检核结果证实和原设计精度完全一致即该大陆大地水准面的绝对精度,在东经120°以东,高于±0.3 m,在东经120°以西,北纬36°以北,±0.4 m, 36°以南,±(0.4~0.6) m.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反解我国海域大地水准面.为了检核,由测高垂线偏差反演为重力异常,与海上万余点船测重力值进行了外部检核;同时将上述反演的重力异常推算大地水准面,与直接解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内部检核.由重力和GPS水准数据推算的上述大陆大地水准面,和主要由卫星测高数据确定的海洋大地水准面,二者之间一般都存在以系统误差为主的拼接差.顾及这一现象和结合我国在陆海大地水准面拼接区重力资料稀疏的实际,研究提出了扩展拼接技术,即在沿海选取部分陆海毗邻的局部地区,在这局部地区内,陆地用实测平均重力格网数据,海洋用测高平均重力格网数据,统一推算陆海局部重力大地水准面.然后利用这一局部大地水准面的陆地部分和已经GPS水准校正的陆地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最后将拟合参数校正中国全部海域的测高重力大地水准面,而保持陆地部分大地水准面不变,以最大限度的削弱拼接点和测高海洋大地水准面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4.
大地水准面短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地水准面的定义,简单回顾了计算大地水准面研究的进展,扼要介绍了Stokes—Helmert方法,以及它对付不精确知道岩石密度的妙处,还评论了向下延拓的意义,最后展望了大地边值问题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登山路线上的实测重力点,通过试算分析确定了珠穆朗玛峰地区应采用的均衡模型及均衡深度,并利用该均衡模型推估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地形均衡重力异常与珠穆朗玛峰峰顶重力值。根据正常高和正高换算关系的需要,计算了珠穆朗玛峰峰顶沿垂线方向至黄海平均海平面的重力值的平均值与正常重力值的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珠穆朗玛峰峰顶正常高和正高的换算,即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差值计算,并对此结果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银川市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基础控制网改造、二等水准网的建立及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确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用GPS测量手段代替三角/导线测量和低精度的水准测量,充分发挥了GPS高精度、低成本、快速、灵活等特点,大幅度减少了外业工作量与生产成本,加快了构建“数字银川”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步伐,充分发挥了测绘在银川市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中的基础和先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全球重力位模型、胶州市地面重力观测数据、胶州市GPS水准数据和数字地面模型(DTM),采用组合法应用移去-恢复技术计算剩余大地水准面,并与地球位模型计算的高程异常进行拟合,得到该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再和布测、计算得到的GPS/水准所构成的几何大地水准面拟合,利用多项式拟合完成系统改正,获得最终的大地水准面结果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国家测绘局在华北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论述GPS和水准路线布测和观测精度以及GPS、水准数据处理和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确定所采用的方案。评述该项成果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GPS/水准点、CQG2000、EGM 2008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湖北省似大地水准面进行重新精化,并以88个独立实测高程异常点进行了检核,总体中误差为±0.037 m。之后与现行湖北省似大地水准面对比了366个拟合高程异常点,依据不符值的大小、分布、地形特征以及与邻近检查点和高程异常等值线的协调度、平滑度,结合现行湖北省似大地水准面的履历,介绍了现行湖北省似大地水准面在山区可能存在的粗差。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详细介绍了哈尔滨市大地水准面精化所采用的基础资料、精化思路以及精度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GNSS/水准点资料,运用自适应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进行纠正,得到了分辨率为1.5′×1.5′的江西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总体内符合精度为±1.8cm;并对江西省现代大地基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完善的模型和2004年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试点的模型做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锜言寿 《现代测绘》2008,31(1):20-22
本文介绍了在泉州市完成分辨率较高、精度较好的GPS/水准网布测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泉州市及周边地区陆地重力测量资料、国内外先进的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先进的大地水准面确定理论与方法,应用remove-restore技术完成了泉州市规划区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工作;同时,利用GPS定位技术结合区域性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成果,探讨解决大比例尺成图像控点高程的测定问题,真正实现利用GPS技术精确确定平面位置的同时,也精确测定了高程,充分发挥GPS测量精度高、快速、灵活的特点与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综合地球重力场模型和GPS/水准数据的模型法,通过实测数据对2种方法的精度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重力法较模型法精度提高50%以上。与传统几何水准测量进行比较,重力法总体上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模型法基本上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扩大,泉州市在完成新一轮精度较好的GPS/水准网布测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泉州市及周边地区陆地重力测量资料、国内外先进的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先进的(似)大地水准面确定理论与方法,完成了泉州市规划区精度优于3 cm的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
地形变化复杂或者较大的区域,单一的拟合模型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和实际工程的需要,采用分区拟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分区后的各区都包含一定的重合区域,称之为缓冲区。通过研究不同宽度的缓冲区得出缓冲区拟合成果的差值。并且在分区结束之后对GPS水准点进行了选点,选出合适的拟合点和检查点[1]。拟合点参与拟合过程,检查点则用来检验拟合精度。选择了有限元法进行拟合,比较了在各分区中缓冲区的拟合成果。  相似文献   

20.
精化大地水准面是现代重力场和大地测量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介绍大庆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项目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论述了GPS和水准路线的布测精度,GPS、水准数据处理和似大地水准面确定所采用的方案,及似大地水准面所获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