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矿山泥石流成灾度模糊综合评价——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萍  唐克丽 《山地学报》2002,20(2):212-217
在神府东胜矿区,以矿山泥石流成灾的人为特殊性为基础,经济区位影响为目的,选择泥石流形成和成灾的自然、经济区位、人为三个方面的9个因子,43条矿山泥石流样沟,应用运筹学原理,将层次分析与模糊信息推断相结合,进行了成灾程度分析。结果显示:50%以上的泥石流沟属于强成灾范围。  相似文献   

2.
《西部资源》2011,(5):21
内蒙古东胜煤田杭东区查明煤炭资源130亿吨近日,中央地勘基金全额投资的内蒙古东胜煤田杭东地区唐公梁、大营、锡尼布拉格、新胜、阿彦布鲁等5个勘查区煤炭普查项目通过野外验收,共查明资源量130亿吨,达超大型规模。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源地松散体起动人工降雨模拟及放水冲刷实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及云南东川蒋家沟自然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降雨及放水冲刷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泥石流源地松散体起动条件及泥石流过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1):12
近日,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承担设计方案、勘查施工、报告编制等全套地质技术服务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公尼召勘查区探获煤田资源量达56亿吨。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受托承担全套地质技术服务,项目总投资5300多万元,历时两年共完成1:5万地质填图及水工环地质调查362.37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类与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科学性、实用性和简明易行性的泥石流分类原则,制定出北京山区泥石流的分类指标,从7个方面对已判定出的705条泥石流进行分类。结果如下:1.按泥石流发育的地貌形态分类,有河谷型泥石流57条,沟谷型534条,山坡型114条(处);2.按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分类,有大规模泥石流51条,中等规模164条,小规模490条(处);3.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类,有粘性泥石流136条,稀性泥石流30条,过渡性泥石流539条;4.按泥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296条,活跃期343条,衰退期66条;5.按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分类,有危害严重的泥石流117条,较严重的255条,中等的161条,轻微的172条;6.按泥石流的活动频率分类,有中频率的泥石流539条,低频率的166条;7.按泥石流形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类,有人为泥石流36条,自然泥石流669条。  相似文献   

6.
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通常被视为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因子,但在区域性的研究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利用蒋家沟的大量观测数据,对流量、径流量这两个最能反映泥石流规模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流量与径流量的分布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泥石流规模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频率随流量和径流量规模的增大而减小,但在定量上,不同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泥石流的自身特征决定的,因而分布特征也反映了泥石流活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西藏中尼公路沿线的泥石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易平  马东涛  崔鹏  陈瑞 《地理学报》2002,57(3):275-283
中尼公路是西藏西南部经济发展的动脉,沿线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线路的正常运营,本研究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图象解译结果,结合现场踏勘校对,深入地研究了沿线700km范围内的环境背景条件和泥石流活动规律,确定沿线有泥石流沟842条,其中沟谷型泥石流沟474条,在公路一侧直接危害公路的沟谷型泥石流241条,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高原特殊环境下的泥石流活动特性;为公路部门提供了泥石流防治方案,成为线路整治改建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第四纪泥石流蕴含了关于河流地貌演化、新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对发育于云南省德钦白马里你共卡雪山垭口海拔2700 m,年代为2.48~1.54MaBP的古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泥石流堆积体呈扇状分布,其沉积构造有叠瓦构造、砾石支撑-叠置构造和石线构造,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古泥石流夹含的红色古风化壳由古泥石流堆积物风化形成,属于弱风化的红化土类型,反映了温和较湿的气候特征。主量化学元素和孢粉分析表明,古泥石流形成的早更新世时期金沙江河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远比现在气候温暖。青藏高原东南缘白马雪山剥蚀面上发育的巨厚层古泥石流扇形堆积体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早更新世早期已经有稀性泥石流出现,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夏季风加强和暴雨形式降水出现是该区早更新世泥石流发育的重要动力学因素。依据现代红化土的发育条件,估算自~1.54Ma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白马雪山一带的地表隆升幅度达1300m。  相似文献   

9.
天气雷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其主要用于监测强对流天气、定量估计降水,是气象部门的重要探测和监测手段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实时回波强度(Z)、径向风速(V)、速度谱宽(W)的回波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的信息,综合使用Z、V、W的图像分析,有利于较准确和及时地监测灾害性天气。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与云南暴雨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与暴雨空间分布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19,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也进一步说明云南暴雨在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2004年7月5日德宏州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子,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泥石流灾害的临阵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罗坝街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研究1933年、1983年、1984年和1997年四次典型泥石流活动特征并收集相关资料,揭示了罗坝街沟泥石流活动的典型性和区域代表性。其主要特征为:①在降雨、地震、等直接或间接因素作用下,泥石流的暴发同降雨的频率表现出不同步性;②谷风产生的大片类黄土堆积与滑坡体共同参与泥石流的形成;③历史上暴发的泥石流表现出高流速、大流量;④堆积扇形态表现为特殊的长条扭曲“葫芦状”;⑤罗坝街沟泥石流在堆积区的运动表现为沟道的摆动性和输移的畅通性。这些鲜明特征使我们有必要对罗坝街沟泥石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忠信 《地理研究》2002,21(4):195-503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因谷坡坡向的水热条件差异而导致坡向差异 ,因地貌发育和形态的沿程分异显现沿程差异 ,因其促发条件的差异又显现灾种差异。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和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差异性分布规律 :全河段可分为上游峡谷泥石流密集段 ,中游宽谷泥石流及崩塌滑坡较密集段 ,和下游、拉月曲峡谷崩塌滑坡、泥石流极密集段 ;北岸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比南岸数量多、规模大 ;崩塌滑坡有向下游增大增多之趋势。进而对道路平面选线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军都山区实测泥石流沟谷数为基准,基于因子叠加、信息量模型和FCM-粗糙集三种方法,分别获得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①各分区单位面积内泥石流沟谷数都随着危险性评价等级的提高而增多;②因子叠加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可得出五级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级,而粗糙集法只得出三级分级;③以实际泥石流沟谷落在评价区数目为标准,信息量模型法有90%以上的泥石流沟谷在危险性高和极高区域;粗糙集法得到危险区域覆盖了63.72%的泥石流沟谷分布;④从单位面积泥石流沟谷数与泥石流沟谷分布比率可得,信息量模型法评价精度较高,因子叠加法没有形成良好的梯度,而粗糙集法计算等级结果与其他方法存在差异,故须在其他区域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坡度阀值与坡面泥石流--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的 2 1个坡面泥石流的实地调查表明 ,坡度对坡面泥石流发生具有重要控制性作用。在对坡面泥石流流域大量原始坡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各坡面泥石流的坡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正态分布特征 ,且平均坡度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根据这一分布规律 ,将本区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坡度阀值确定为三类 :第一类的坡面泥石流植被覆盖率高 ,远离居民区 ,人类影响活动微弱 ,坡度阀值为 32 4° ;第二类坡面泥石流无一例外均位于林地结合部 ,森林覆盖率很低 ,人类活动影响十分剧烈 ,坡度阀值为 2 7 3° ;第三类的两条坡面泥石流相邻 ,均位于观音峡峡谷地带 ,它们的发生完全受地形条件的控制 ,坡度阀值为 36 8°。本文从定量的角度阐述了坡度阀值与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关系 ,为生态脆弱区的划分、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的同震次生灾害以滑坡、崩塌居多,泥石流相对较少。但地震导致滑坡、崩塌为震后泥石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来源,使得地震灾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多次暴发了大面积的泥石流。以北川地震重灾区的苏宝河和魏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遥感图像分析、历史资料对比等方法,概括总结出受地震强烈影响区域的泥石流具有成因多样、时间同步、颗粒粗大、多灾种复合、空间近似对称和小沟大灾等特征。并提出了"面上监控为主、点上工程为主、分类防治和开展风险评估"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D ebris flow s in certain sense are a process of m ass interchanges through erosion and depositionbetw een the fluid and the sedim ent; and the interchange of m aterial caused change in thestructure of the flow s that can be ultim ately redu…  相似文献   

16.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debris flows have been more frequent. Multiple debris flows commonly occur in earthquake-affected areas during heavy rainfall, often causing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y. We analyzed the dynamic movement of debris flows and proposed 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based on kinetic energy. Validated using field study of an actual debris flow disaster, these analyzes help determine the type, quantity, distribution, economic worth, and susceptibility of elements at risk. We establish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vulnerability of elements at risk and we propose a systematic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local risk analysis of debris flows. We applied the proposed method to a debris flow in Qipan gully, which caused serious damages for Duwen Highway and Qipan settlements of Sichuan Province in 2013. With the support of a debris-flow mov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the proposed method analyzed disaster effects and divided the hazardous areas into three risk zones. Calculated risk zones coincided with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and severity of damage of the event, suggesting that the risk assessment generat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nsistent with results from the actual disaster.  相似文献   

17.
横断山区泥石流空间格局和激发雨量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凯衡  魏丽  刘双  李秀珍 《地理学报》2019,74(11):2303-2313
地形、降雨等环境因子决定了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泥石流与这些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工作。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降水、气候、地貌、地质、土地覆盖、土壤厚度、高差势能以及湿度指数等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灰度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关系以及降水特征与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湿度指数是决定泥石流沟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高差势能和土壤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的降水特征对泥石流沟分布的影响较小。泥石流灾害事件与降水特征的时间关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泥石流发生地的激发雨量、湿度指数、高差及土壤厚度的统计分布在不同地貌、地质和气候单元中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泥石流预警不仅需要考虑雨量等激发因子,还必须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坡度阀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凡伟  徐刚  李青 《地理科学》2005,25(2):244-247
对重庆市北碚区的21个坡面泥石流的实地调查表明,坡度对坡面泥石流发生具有重要的控制性作用。在对坡面泥石流流域大量原始坡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各坡面泥石流的坡度服从正态分布规律。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将本区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坡度阀值确定为三类。文章从定量的角度阐述了坡度阀值与坡面泥石流发生的关系,为生态脆弱区的划分、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