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洋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辉 《海洋与湖沼》1998,29(4):341-346
SEVERALBASICPROBLEMSOFMARINEECOSYSTEMMODELLING(WANGHui)(DepartmentofEarthSciences,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Beijing,100083)进入90年代以来,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异常活跃,并进入了强调“动力学”研究的时期。自1991年起,在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田、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以及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一个崭新的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aloceanECosystemdynalrllcs,GLOBEC)…  相似文献   

2.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3.
2006年夏季福建近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电  郭小钢  黄奖 《台湾海峡》2011,30(4):473-482
根据2006年夏季福建沿岸4个海洋观测站和福建近海5个潜标水位观测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在4个热带气旋影响下的福建近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的台风风暴潮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台风强弱,与大风半径关系密切.若台风大风区覆盖整个台湾海峡,福建沿岸海域增水都较大,比如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大风区较大,由其引起厦门海洋观测站的最大增水高度达114em.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和060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双台风的大风区都比较小,由其引起的各测站增水相对也较小,增水高度最大的厦门海洋观测站只有52em.比较福建近海潜标水位观测站及其附近的海洋观测站采用11点(11h)滑动平均后的最大增水可知,福建近海潜标观测站台风增水高度(22~46cm)比沿岸海洋观测站的台风增水高度(62—73em)小40%左右.这表明台风增水有个向岸堆积的过程,即测站离岸越远,台风增水高度就越小.位于热带气旋(0605号台风“格关”)行进路径右侧的测站增水较大(平潭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9em,崇武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55em),位于热带风暴行进路径左侧的测站增水较小(东山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5cm).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起的各测站增水滤除高频振荡后,福建沿岸海洋观测站最大增水高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崇武站(74orfl)、平潭站(73em)、厦门站(68om)、东山站(62cm),可见距离热带风暴中心越近(距离热带风暴中心从近到远依次为平潭、崇武、厦门、东山海洋观测站),增水高度越大,反之,增水高度越小.台湾海峡地形和福建沿岸海域地形容易出现双(多)增水峰现象.通过对各测站台风增水时间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可知,热带气旋容易引起福建沿岸和近海各测站台风增水出现周期为12.0h的振荡.  相似文献   

4.
    
序199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与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联合在巴黎举行了“海平面测量与质量控制”专题技术讨论会。会议是根据1990年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会上专家们的建议举行...  相似文献   

5.
重返中生代     
思源 《海洋世界》2009,(9):19-23
许多被我们称之为“怪兽”的物种,实际上在遥远的过去真实存在过。在某个慵懒的下午,我们神游到中生代,目睹那些重返海洋的大型爬行动物如何称霸当时的海洋。如果要给中生代的海洋怪兽进行实力排名,在这份“顶级优势掠食海怪”的名单上至少要出现鱼龙、蛇颈龙和海王龙三个名字。  相似文献   

6.
书信往来     
贵州省安顺市双阳子弟中学初三四班罗嘉同学说:封面每期都很漂亮,可是有那么一圈红蓝边,就显得很“傻”。海洋,给你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装上了这么一个“框”,似乎很拘束。失掉了那种神秘、广阔的感觉。希望你们花点心思,把它变好,好吗?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二(13)班姜成同学说:我眼中的《海洋世界》很不好看!原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海洋生物介绍的科学读物,可是占据更多的是海洋环境,海洋旅游这些东西。但也有惊喜,看到了“史海钩沉”这个栏目,希望多一些像“史海钩沉”、“海洋与人”和“多样生物”这样的栏目,这样就非常好了!泰州市塘湾镇初一石磊同学说:我看到这本杂志后,觉得很好,但是没有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十全十美的,所以我在这里提几点意见。1.在这本杂志中,我觉得内容里应该多加一点海洋中的立体画,这样会扣住读者的心;2.这本杂志的封面应该改为海洋中的景色;3.有些文章不要太长了,这样会让人看烦了。以上几点希望能采纳。编辑寄语:书信往来  相似文献   

7.
深沉的海底世界,广袤无垠,它不仅有奔腾的激流,宏伟的火山,灼热的喷泉,神奇的生命,而且还蕴藏着许多星际信息。比如某星球从宇宙中消失了,海洋便将这次事件记在那神秘的“记事本”上,月球上某一次火山喷发,从海底就能找到此迹象的凭据——海底拥有许多星际的不速之客,只是人们很难听懂那波涛的诉说罢了。这星际的不速之客便是星屑(或叫宇宙尘)。对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72年至1876年,英国著名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在进行海洋科学考察中,除了发现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外,最大的收获便是从深海采到了珍奇的小颗粒宇宙尘。历史跨过了19世纪的横杆,在1950年间,美国也采到了海底星屑。紧接着,1967年前后,日本也成了占有海底星屑的国家之一。这些  相似文献   

8.
《海洋科学》2012,36(5)
利用“LASG/IAP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简称LICOM海洋模式)和全球简单海洋资料同化分析系统产成的SODA(simple ocean model assimilation)资料研究了2010年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2010年拉尼娜事件发生于2010年6月,是继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之后发生的一次较为特殊的一次冷事件,该事件将持续到2011年;该事件主要是由2010年西边界反射的东传上升Kelvin波和西太平洋异常东风激发的,而赤道太平洋纬向流异常在该事件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次拉尼娜事件动力机制和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拉尼娜事件动力机制的了解,同时对拉尼娜事件的预报及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9,(7):10-10
2008年,我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首个“全国海洋宣传日”的部分活动,这一系列旨在显著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的活动,是国家海洋局作为我国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为了让海洋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为了让民众重视我国大片的海洋国土;为了使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和权益真正深入人心而做出的几乎不惜代价的努力(以南极、北极之旅作为奖励的用心可谓良苦)。  相似文献   

10.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由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