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地质》1987,(Z1):97-122,145
本文所指的西秦岭,大体是宝成铁路以西的甘肃南部山区。 西秦岭的晚古生代地层相当发育,同时因为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昆仑山、南祁连山以及华南、华北区的连接处,无论是大地构造或是古生物地层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新中国成立前,本区的地层工作以叶连俊、关士聪(1940~1941)的调查工作为代表,其范围主要在岷县、武都、徽县、成县及陕西风县、略阳一带,在其报告中对石炭系作了初步划分。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黄振辉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陈庆宣、钟广进、  相似文献   

2.
甘肃花岗岩类成矿作用研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花岗岩分布广泛,与其有关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笔者将甘肃省划分为北山、敦煌一阿拉善、祁连山及西秦岭4个构造-花岗岩-矿化区;进一步在北山、祁连山及西秦岭3个区划分出20个构造-花岗岩-矿化带;并就加强花岗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和找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地区的秦岭、祁连山、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准噶尔界山等褶皱造山带中 ,古生代和前寒武纪海相火山岩系十分发育 ,类型繁多 ,展布宽广 ,是重要的成矿带及找矿远景区 ,已发现多处具工业意义的块状硫化物铜 -多金属矿床、金矿床及火山沉积铁锰矿床 ;同时 ,该区又是开展大陆造山带岩石圈 -岩浆演化和地质矿产研究必须涉及的重要地质客体和理想地域。《祁连、秦岭山系海相火山岩》一书的研究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主要为秦岭、祁连山系的早古生代 (部分前寒武纪 )浅变质海相火山岩系。研究内容包括海相火山岩分类命名、岩石组合特点、时代…  相似文献   

4.
甘肃及邻近地区的第三系均为陆相湖盆及山间凹地型沉积,它们在各地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完全受当时沉积环境的控制。较大型的沉积盆地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北麓及甘肃东部,而北山、祁连山、秦岭三个地区则沿断陷分布着一些规模不等的山间沉积凹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少中、外地质及古生物工作者曾对本地区的第三系进行考察,特别是1958年以来,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其他研究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资料,但由于以往各研究者的工作范围、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和深度不同,所以在地层划分、时代归属等方面长期没有得到统一,因而也造成地层对比的混乱。近年来,在进行断代地层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往所厘定的一些下第三系有不少应依据新发现的古生物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划归上白  相似文献   

5.
边祥会 《地质与勘探》2013,49(5):951-957
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带,格尔托金矿即位于这一产矿带上。文章以格尔托金矿为例阐明了西秦岭地区区域和矿床地质特征,论述了在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的广阔前景,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然后在已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所建立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成果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经验证,在西秦岭地区运用高频电磁测深法进行金矿矿山深部和矿床外围探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正> 1972年尹赞勋综合大量国外资料,在我国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接着李春昱、傅承义等又著文进一步介绍板块构造的基本理论,在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当时还处在十年动乱时期,板块构造这一新兴学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工作未能广泛开展,只有局部地区的探索。李春昱先生不顾古稀之年,带领西北地质研究所少数几人,首先开展了祁连山—秦岭地区的板块构造研究工作,这对我国板块构造研究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秦岭早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岭横亘我国中部,为南、北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续,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解放以来,该区地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秦岭地区的地层、构造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某些重大的基础地质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1931年赵亚曾、黄汲清建立秦岭系,并提出“秦岭地轴”的概念,为秦岭地层、构造的重要文献。1980年黄又将“秦岭地轴”进一步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带,并详细论述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自黄汲清教授于1945年首次提出地槽褶皱系的多旋回发展概念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引用。他指出我国多数地槽褶皱系都具有多旋回发展的特点。经过对天山、祁连山、秦岭等地槽褶皱系的深入研究、对比之后,初步建立了多旋回发展的模式。现以横断山区地槽为例来讨论该褶皱带中的多旋回发展特点。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川、滇四省、区交接地带,其地质构造位置,正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拐弯部位,恰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拼合地带。根据作者在“三江地质志”构造组最近总结的资料,可把横断山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如下(图1):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场信息反映出地壳现代结构的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观点,以重磁场为依据研究区域构造,划分出SN向断裂构造和西秦岭北缘EW向断裂构造呈立体交叉的格局,并以SN向断裂构造划分出具有构造差异的东、西秦岭,在西秦岭只有南、中两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只在东秦岭,且是祁连东南延伸部分,并以电磁测深推断左行走滑张扭性渭河断裂作为祁连和北秦岭分界,以深地震测深反演的天水异常地幔或称壳幔混合带,探讨西秦岭北缘花岗岩类磁性南北分带的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0.
川西南乡城——得荣地区的两种混杂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之孟  金蒙 《地质科学》1979,14(3):205-214
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过描述和讨论。但是,直到板块构造提出之前,混杂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就目前所知,我国台湾、祁连山、西秦岭、喜马拉雅山等地都有混杂岩分布。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在金沙江沿岸的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证实,四川乡城、得荣一带是混杂岩分布的又一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祁连山地区地球关键带过程与生态自然修复的关系,对该地区进行了生态单元划分和土壤全剖面测量。通过野外路线调查、剖面测量,结合遥感影像,从构造环境、成土母岩、地貌、土壤、植被、主要生态问题及生态功能等,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三级生态地质单元,其中Ⅶ3-e生态地质单元进一步划分出2个四级生态地质单元。通过对全剖面土壤连续采集的39件土壤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研究区关键带成土过程中不同元素淋失程度不同:Ⅶ3-e-2生态地质单元的砾岩风化成土过程Ⅶ3-e-2生态地质单元的砂岩风化成土过程Ⅶ3-e-1生态地质单元的闪长岩风化成土过程Ⅴ3-i生态地质单元内的砂岩风化成土过程;土壤中有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与气候、植被类型关系密切,有益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背景值。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研究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持续增强,降雨量增加,加之祁连山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强力推进,祁连山地区生态问题可以实现自然修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鉴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在分析了祁连山及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将祁连及邻区划分为5个Ⅱ级成矿省、11个Ⅲ级成矿带和1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对划分出的Ⅳ级成矿亚带进行了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成因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罗镇宽 《西北地质》1992,13(1):25-31
本文按板块-地体构造观点,将秦岭地区划分为5个构造带。划分了6种重要矿床类型。并以成矿大地构造位置、成矿地质条件、主要矿床类型等因素为基础划分了8个主要成矿区(带)。论述了各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及地质分界带,可划分为华北板块南部、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北缘三大陆壳单元,分别由商丹断裂带和勉略断裂带分割,研究区南秦岭造山带属于秦岭微板块。秦岭造山带作为特提斯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华北陆块与杨子陆块的拼合碰撞造山过程,其中,古生代是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主造山带时期,秦岭造山带处于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本特征的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广泛发育从裂谷型火山建造演化为两类古大陆边缘沉积和裂陷沉积(张国伟等,1997)。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成矿条件约束及勘查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北地区是中国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大部分矿山开发已进入暮年,加快矿山后续资源的找矿勘查工作已成为重要的地质任务,也是保持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通过对西北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西北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古生代造山系中,为鲜明的中亚成矿特色,成矿时代集中发育于晚古生代,但北祁连山是一个例外,形成于早古生代为特点。总体上西北地区可划分为lO个有色金属成矿带,提出北祁连的夕卡岩型钨、南秦岭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和北山等地的斑岩型铜是最有找矿远景成矿类型和富有找矿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来,我们在甘肃北山、祁连山、西秦岭及巴丹吉林沙漠等地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作中,坚持了充分利用航空地质方法,它不仅加快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进度,而且对提高地质图件质量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航空象片具有视域广阔、反映真实、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等优越性,使我们增加工作的予测性和计划性,从而做到“胸中有数”。因此,我们认为航空地质方法是当前地质工作中值得推广的先进技术,也是使地质工作符合多快好省发展的重要途径。岩浆岩发育区应用航空地质方法研究断裂构造同样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质》1987,(Z1):28-94,141,144
祁连山区自西向东横贯甘肃。其范围包括河西走廊、北祁连山,在肃南县以西包括中祁连山和南祁连山的一部分,天祝以东以中祁连山与西秦岭相邻。近年来新发现的龙首山区石炭系,因其沉积相、厚度及古生物面貌都与祁连山相近,故也放在本区叙述。 祁连山的石炭系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893年洛采(Loczy)就发表了他在山丹县东南羊虎沟煤矿的石炭系剖面,剖面分六层,厚75~80m,2、3层采获大量化石。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地质构造的初步分析及构造带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秦岭地处我国中心,在地质构造位置上为我国南北地台(华北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分野——秦岭褶皱系的西端;同时,又为我国南北地震带经过处。在构造上颇受国内各地质学者的注意。历来各地质学者对西秦岭的地质问题提出了多种观点与解释。无疑,对探讨西秦岭地质真实面貌是十分有意义的。但地质历史是复杂的,要使认识符合于客观的真实,必须反复地去认识,用多种方法去探讨。本文在学习板块学说中,试对西秦岭的地质构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其构造带划分进行尝试性探讨。但由于笔者学识肤浅,囿于管见,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一) 多年来,在两北地区发现了不少泥盆纪植物化石。虽然对其正式研究报道的还不多,但积累的资料已相当丰富。这些化石所代表的植物群面貌,有的已研究清楚,有的正在进行研究。就目前所知,西北地区泥盆纪植物群的产地主要有新疆的西准噶尔、甘肃的北祁连山和西秦岭(包括四川最北部)地区。其中西准噶尔地区所产的植物群,以内容丰富、保存完美和时代齐全(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为特征,开始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西秦岭地区只见有早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植物群比较发育,北祁连山地区仅晚泥盆世植物群保存较好。此外,还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地块构造背景与金矿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于沉积岩系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在南秦岭地块中十分发育,其与南秦岭地块特定的构造格局和地质演化密切相关,笔者将该成矿聚集区各类金矿以容矿系为主要分类原则,进而按照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把本区金矿床划分为4类8种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