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质路基荷载下地基沉降的修正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基沉降分析中如何获取准确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参数的问题尚未很好解决,为了提高土质路基地基沉降计算的精度,提出一种利用压板载荷试验成果求解地基沉降的修正切线模量法。首先,结合考虑路基高宽比b/h影响的地基反力分布和Boussinesq理论,得到了土质路基荷载下的修正附加应力,再根据原状土地基压板载荷试验曲线,建立切线模量与修正附加应力的关系方程,最后,基于分层总和法进行地基的非线性沉降分析。通过两种中等压缩性土地基沉降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切线模量法的计算值接近于实测值,可作为以沉降变形为控制目标的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计算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华  何腊平  张玲 《岩土力学》2010,31(3):839-844
深入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制,针对CFG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基于荷载传递法,通过简化桩土单元体竖向相对位移分布模式,引入弹塑性荷载传递模型,并考虑桩体的上刺与下刺变形,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采用该沉降计算方法对某试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机理基础上,根据单元体计算模型确定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式,并考虑桩侧摩阻力分布形式及有效桩长的影响,利用弹性理论建立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计算方法,同时采用Mindlin与Boussinesq解建立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量计算方法,在探讨桩土分担荷载与深度系数确定方法基础上建立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偏大,本文理论计算值介于现有有限元法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较已有理论方法计算值小,但比有限元法简单,比已有理论方法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路堤荷载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定文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7,28(6):1133-1138
根据等应变假设得到的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计算公式与实际路堤荷载下柔性桩桩土间的非等应变事实不符,因此,路堤荷载下复合模量法计算的沉降量多小于实测值。通过二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变形特性。采用分层总和法反算加固区复合模量,提出了复合模量计算修正方法;并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复合地基加固区变形特性的影响;对比桩体设置前后下卧层变形差异,对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由此建立了有限元方法与工程实用的分层总和法之间的联系,将有限元方法实用化,分别得到了路堤荷载下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和下卧层的沉降实用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证明了所推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柔性承台下复合地基应力和沉降计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忠苗  陈洪  吴慧明 《岩土力学》2004,25(3):451-454
柔性承台下复合地基的受力性状与刚性承台下复合地基有很大差别,常用的复合地基应力和沉降计算理论均基于刚性承台下复合地基,使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利用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柔性承台下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可以得到与实际较符合的应力分布。利用Vesic小孔扩张理论计算桩体刺入柔性承台的量,并对分层总和法求得的沉降进行修正,可以得到与实测接近的沉降计算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柔性桩复合地基存在有效桩长。首先,根据柔性基础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侧摩阻力分布形式,假定桩土界面处桩土变形协调,基于剪切位移法推导出有效桩长的计算公式;其次,提出将复合地基压缩层分为三层来计算,利用弹性理论建立了加固区压缩量计算方法,同时采用Mindlin应力解建立了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的计算方法,在探讨相关计算参数取值的基础上建立了柔性基础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并与其它方法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半刚性复合地基的沉降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将临界桩长问题引入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若干建议,构成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文中建议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甚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陈盛原  叶华洋  张伟锋  韦未 《岩土力学》2020,41(9):3077-3086
为了寻求路堤荷载下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简便方法,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桩侧摩阻力分布简化为分段线性模式,根据桩长与临界桩长的大小关系,结合桩?土?垫层三者在交界面上的应力与压缩变形协调条件,运用单位元法推导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沉降计算公式,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下卧层的沉降量。结合工程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理论方法计算的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量与现场实测沉降结果吻合较好,证明理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且能较好地反映路堤荷载作用下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临界桩长范围内,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了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能力;此外,由于桩侧负摩阻力对桩体有拖拽作用,桩身轴力在桩体中性面位置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和运用临界桩长和中性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闫富有  吴义章  郭院成 《岩土力学》2011,32(Z2):604-609
基于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和Reissner板的边界积分方程,考虑柱荷载作用区域的形状和筏板的横向剪切变形效应,建立了有限压缩层地基上厚筏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边界元方程和系统的数值方法。对于弹性半空间模型,其柔度方程可视为有限压缩层模型的特殊情况。把筏板作为自由边界条件处理,被剖分为一系列三角形或矩形网格,假设基底反力在网格内均匀分布,以便与现有的地基沉降计算模式相一致。计算表明,虽然基底反力在内部网格相接处不连续,但并不影响计算结果,反而消除了边界基底压力计算值过大的现象。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实际复杂的筏板基础,无需划分太多单元即可得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章定文  谢伟  郑晓国 《岩土力学》2014,35(Z2):68-74
为全面考虑路堤荷载下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非等应变特性,将路堤、桩体、桩间土及下卧土层整体考虑,在总结前人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简化的桩土应力比和桩土差异沉降两阶段模型,改进了现有的桩顶平面处的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根据实际的应力状态计算桩侧摩阻力,计算桩土荷载分担,进而得到桩体和桩间土沉降。通过各子系统界面处的位移和应力边界条件考虑其相互作用,得到了路堤荷载下搅拌桩复合地基总沉降计算模型。对比淮盐高速公路试验段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实测沉降、文中模型以及传统复合模量法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沉降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常规的复合模量法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1.
王曙光  邸道怀  周圣斌 《岩土力学》2014,35(Z2):313-318
沉降后浇带是经常采用的主裙楼连接方式,设置沉降后浇带的大底盘高层建筑共同作用分析更复杂。介绍了设置沉降后浇带的大底盘高层建筑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按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况分别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采用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并考虑回弹再压缩;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分段形成。对于中低压缩性地基上的主裙楼结构,通过对简化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沉降后浇带设置位置、不同后浇带浇筑时间条件下的沉降、基底反力分布特征:后浇带封闭时间越晚,主裙楼连接处在封闭后产生的差异沉降越小,但主楼最大沉降会增加;与后浇带设置在主楼外第1跨相比较,后浇带设置在主楼外第2跨时,主楼最大沉降减少,主裙楼连接处的差异沉降减小,主楼下平均地基反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深置矩形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解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保  蔡健  倪光乐 《岩土力学》2007,28(12):2553-2559
基于集中力作用下的Mindlin解位移公式,推导得到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柔度系数,对地基上的四周自由板与地基共同作用进行简化计算,得出了考虑埋深时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解析公式。在基础板为刚性和弹性、荷载为集中荷载及均布荷载的情况下,对考虑埋深时的Mindlin解与不考虑埋深时的Boussinesq解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埋深比对于基础沉降、地基反力的分布、基础板的弯矩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给出了考虑埋深时的沉降修正系数公式,以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采用“实体深基础法”计算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时,复合模量的取值、下卧层应力的计算、应力水平的影响等问题。并基于明德林应力解,提出了一种可考虑基础埋深及应力水平影响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竖向与径向变形特征,采用更为合适的桩周竖向位移模式与径向位移模式,推导出桩侧摩阻力分布的解析解,然后通过典型单元体的受力分析,给出一种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变形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反映出桩间土的相互作用和桩侧摩阻力分布存在中性点的特性,而且考虑了桩体鼓胀变形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最后,结合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相比复合模量法及不考虑桩体鼓胀变形的方法更接近实测值,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的离心模型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林  黄茂松  杜佐龙  马少坤 《岩土力学》2010,31(11):3499-3504
公路路基由于基底的柔性和荷载分布为梯形,路基地基的破坏模式和确定方法与刚性基础地基有所差异,对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柔性条形基础、梯形路基以及模拟沟谷地形的柔性条形基础等3组离心模型试验,对公路路基地基的破坏机制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关联流动的Mohr-Coulomb内切圆屈服准则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路基地基由于基底的柔性和较高的离心加速度,很难产生理想的整体剪切破坏形式;与刚柔性条形基础相比,梯形路基作用下的基底中心点沉降更大;沟谷地形对柔性条形基础基底中心点的沉降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井地基等效圆内真空压力的平均值等效代替群井地基内部真空压力的平均值推求在K0固结条件下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在原有考虑土体侧向变形(非K0固结)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体积应变修正系数进行了新的考虑与分析,提出平均体积应变系数的概念,认为考虑侧向位移的固结沉降应采用平均体积应变系数对公式进行修正。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将理论计算值、有限元计算值、实测值三者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计算值合理、可靠。采用真空预压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沉降预测较为合理便捷,对真空预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广龙  梅国雄  宰金珉  徐美娟 《岩土力学》2006,27(11):1983-1986
土体变形的时效性反映了土体固结与流变的统一,亦即地基刚度本身具有时效性,通过采用解析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地基柔度矩阵,得出考虑时间效应的刚性基础计算方法,并编制相应程序对考虑时间效应的刚性基础进行计算,分析并得出其内力、变形等随时间发展的规律:加载初期沉降发展较快,后期虽然沉降速率有很大递减,但沉降大小仍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计算区域基底反力在加荷初期变化较大,角点反力增大,中心点反力减小。随着时间的增长,反力不断调整并逐渐趋于稳定,呈现边缘大、中间小的马鞍形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小杰 《岩土力学》2004,25(9):1499-1502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以准确翔实的承载力与沉降量实测资料为依据,以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实测值与计算机值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旋喷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时承压板下桩数不同,测得的复全地基承载力也不同,承压板下桩数越多,所得的承载力标准值越低;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深度与承台宽度的比值I/B对复合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机有较大影响;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机复合土层的沉降量时,复合压缩模量的不同计算方法,会使计算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来新 《探矿工程》2012,39(8):57-60
CFG桩法在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已有许多成功实例,在变形计算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推荐使用复合模量法,并提供了计算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应力比法公式。这里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资料,提出一种改进的面积比法公式。应用该法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值,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本不同规范推荐的方法对西安地区某一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对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该地区高层建筑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的适宜性,建议了适用于前期设计阶段的变形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