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查阅东兰县历年水灾纪实的基础上,通过详细剖析板文地下河系统管道特征,认为主流下游段水力坡度小、流速慢是造成系统内灌输的主要内因。同时,区分了拉平洼地内涝和巴纳洼地内涝的差异。拉平洼地地下河管道连通性差、部分淤塞,常常引发天然内涝;而巴纳洼地地下河管道畅通,因岩滩水库蓄水造成库水倒灌,地下河水位抬升,排泄能力降低,使洪水沿巴纳溢流天窗漫溢到巴纳洼地形成岩溶内涝。岩滩水库不仅增加了板文地下河系统内涝范围,而且使最小致涝降雨量从建库前的216.4mm降低到建库后的120mm,从而使内涝更易发生和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华南、西南的裸露型岩溶地区, 旱涝灾害频发。这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环境脆弱的一种表现。一些地势较高的峰丛洼地, 由于地表迳流稀缺, 难以修建蓄水工程, 干旱缺水现象较为普遍。而地势较低的岩溶洼地, 谷地和峰林平原, 夏秋雨季, 地下岩溶管道排泄受阻, 经常发生滞洪涝灾, 使农田、村镇周期性受淹。如果修建水库抬高了河水位, 淹没了地下河或泉口, 使库水循地下河倒灌, 顶托了地下河的排泄, 则使岩溶洼地内涝更加严重。此种岩溶地区三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 )转化现象所导致的内涝灾害, 称之为岩溶浸没内涝。  相似文献   

3.
水淹坝岩溶内涝是安顺市西秀区发育最大范围的岩溶内涝,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文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单元,通过开展1:10000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等手段,查明内涝所在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水力坡度小、岩层倾角缓造成地下河管道淤塞;人类工程活动使有水落水洞口堵塞,加之广阔的集雨面积和连续的强降雨是造成水淹坝岩溶内涝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水淹坝内涝成因分析,为岩溶内涝灾害综合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裴建国  李庆松 《中国岩溶》2001,20(4):297-300
岩溶石山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地下河系统淤塞等,它们的生态水文效应对岩溶洼地内涝的影响,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组成因果链而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以广西马山县古寨乡为例,分析了森林植被破坏引发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河系统淤积和堵塞,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岩溶洼地内涝灾害。   相似文献   

5.
红水河梯级水电站的百龙滩、岩滩等库区,由于岩溶地下河系统的存在,在水电站蓄水以前,每逢大雨,就会造成库区谷地的浸没内涝,在水库蓄水以后,由于地下河出口水位的提高,使得库区内涝灾害加重,为了研究库区洼地水库蓄水前、后浸没内涝灾害的规律,根据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组装了物理模型。采用物理(数学)模拟的方法对红水河百龙滩水电站库区的地苏地下河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库区凤翔、镇兴、南江谷地在不同的大气降水、不同的地下河出口水位条件下,谷地的内涝水位的变化规律,建立起3个谷地的数学模型,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降雨类型进行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6.
贵州岩溶大泉和地下河水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曹卫峰 《贵州地质》2001,18(1):37-43
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溶会水层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占全省总面积的53%),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丰富,岩溶大泉(流量大于10L/s)和地下河(长度大于2km)是岩溶水出露最常见的形式,不仅数多(大泉5214个,地下河1130条)量大,而且种类繁多,是贵州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贵州岩溶大泉和地下河的特征,分类及其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典型岩溶水系统的碳汇效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姜光辉  康志强 《中国岩溶》2011,30(4):403-409
选择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具有不同地质背景和生态状况的广西柳州市官村地下河(灌木林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云南省广南县木美地下河(石漠化严重)和贵州茂兰板寨地下河(原始森林生态)3个岩溶水系统为例,对比研究岩溶水中溶解无机碳浓度和碳汇效应的差异。结果表现,(1)流域管道水的溶解无机碳平均浓度排列顺序为:官村>木美>板寨,表层岩溶带泉水的排列顺序为:木美>官村>板寨。(2)水的PCO2分压计算结果显示:3个流域岩溶水的方解石溶解度基本达到饱和,PCO2的大小顺序为:官村地下河>木美地下河>板寨地下河。(3)根据一个水文年的流量监测计算官村地下河流域的岩溶碳汇强度为12.34tC/(km2?a),板寨地下河流域的为11.8tC/(km2?a),木美地下河流域为34.11tC/(km2?a)。木美地下河流域的石漠化现状相当严重,石漠化面积高达90%,而板寨地下河为原始森林区,但木美地下河流域的岩溶碳汇强度却最大,这与其流域面积大、调蓄功能强,且有外源水补给有关。这也同时表明,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去研究岩溶作用碳汇潜力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岩溶区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岩溶地区已查明地下河445条,其分布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地下河出口主要分布于灰岩地层,在白云岩地区分布最低。以峰丛洼地区地下河分布数量最多、规模大,其次为峰林谷地和平原区,岩溶丘陵区地下河数量少、规模小。不同岩溶地貌区的地下河及开发利用带来不同的环境问题,峰丛洼地区以内涝最严重,峰林谷地和平原区的地下河水开发常造成塌陷,岩溶丘陵地区的地下河水污染严重。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出口建坝蓄水,天窗提水,地下河堵洞成库,堵截地下河引水发电,建地表、地下联合水库。  相似文献   

9.
关于岩溶浸没性内涝灾害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生于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中的岩溶浸没性内涝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范围大,频次高的特点,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急待治理,本文以若干内涝片的典型事例分析了岩溶浸没性内涝的主要成因,归纳了“降雨、洪水、岩溶管道”三要素,初步提出了若干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云南南洞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云南南洞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并对岩溶地下水的形成和地下河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现代岩溶地下河内大型缝洞空间的形成机理,可成为揭示古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的"钥匙",并指导油气勘探。根据对桂林寨底地下河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示踪试验、物探及钻孔资料研究,基本确定了寨底地下河系统内大型岩溶缝洞发育的展布特征。认为地貌、水系、岩性、断裂等是寨底地下河管道发育的主控因素。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某井区晚奥陶世岩溶期岩溶进行了地质背景、古地貌、古水系及古水动力条件分析,刻画了哈拉哈塘晚奥陶世岩溶期的一条古岩溶地下河及其大型缝洞储集空间的分布。勘探结果表明在地下河管道上的钻井均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广东黎水地下河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水地下河开发工程方案充分利用了地下河流域的区域地质条件、地下河系统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效地提高了地下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且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其成功经验具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一次性投资、见效快及效益高等特点,可为同类或相近类型岩溶流域更好地利用岩溶水资源、弥补地下河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解决岩溶石山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的多重性和高度复杂性,给地下河系统的水资源量评价带来许多难题。在分析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运移特征基础上,认为目前用于地下水评价的主要方法都不太适用来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问题。作者在比较地下河与地表水多方面的相似性后,建议引入现代水文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来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分析了可能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针对岩溶水资源的特征,作者认为,改变传统定量评价的思维、引进现代水文学理论方法和充分利用3S技术,是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4.
广西布泉地下河发育特征及连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广西布泉地下河岩溶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在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和示踪,研究布泉地下河地表和地下岩溶发育特征,分析布泉河上游和中游各支流间的连通性。该区地表主要为峰丛洼地,溶蚀强烈,地下河管道主要沿断层展布,平面形态呈树枝型,剖面形态呈阶梯型。地下河中下游管道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滞后,上游管道及远离管道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敏感。地下河上游和中游地下水平均流速分别为1 166 m/d和1 079 m/d,地下水总体径流速度较快,上游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于中游。地下河上游管道分支较多,地下水连通性较复杂,中游主管道明显,连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不同类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建文  夏日元 《中国岩溶》2017,36(5):609-617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发育规律复杂, 给地下河的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了困难。在近年来西南岩溶区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不同岩溶地貌类型区地形地貌条件、岩溶发育特征,提出了6种典型地下河开发利用模式:(1)峰丛洼地区地下河溶洼成库模式;(2)岩溶深切河谷区地下河堵洞成库模式;(3)岩溶槽谷区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4)岩溶垄脊褶皱区隧洞引水模式;(5)峰林平原(谷地)区地下河机井提引利用模式;(6)断陷盆地边缘地区地下河地表-地下联合成库模式。这6种模式的提出,为因地制宜、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借鉴,可有效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6.
云贵高原岩溶地下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汝安 《贵州地质》1990,7(2):105-113
岩溶地下河是云贵高原重要的岩溶形态,它不但分布广,而且地下水资源丰富,因此地下河已成为高原岩溶地下水研究的中心环节与主要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文水化学自动记录仪, 对缺土的板寨原始森林区岩溶地下河系统径流排泄点进行了3个水文年(2007-01—2010-06)的自动监测, 运用水均衡计算、岩溶水流量衰减分析和H、O稳定同位素等方法, 对该地下河系统径流排泄点的水—碳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原始森林的蒸散发异常强烈, 入渗系数低, 地下河产流少; (2)在缺乏土壤盖层的条件下, 即使是原始森林, 其水文(Q)、水化学(HCO3-浓度)调控能力仍然有限, 因而岩溶作用强度和碳汇能力较低.这些特征反映出土壤在水资源和碳循环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杨  赵良杰  夏日元  王莹 《中国岩溶》2022,41(4):562-576
珠江流域岩溶地下河枯季流量约4 738.69万m3·d?1,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探讨地下河分布和发育特征对我国南方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西南岩溶区大量的野外调查工作为基础,结合珠江流域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选择348组岩石样品和1 036条岩溶地下河,从岩性、地形地貌、构造、水动力条件和新构造运动等角度总结分析珠江流域地下河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河在比溶解度介于0.84~1.2的细粒?鲕粒生物碎屑纯灰岩中最为发育,在比溶解度介于0.43~0.61的泥质灰岩中发育较弱。根据地下河形态及水循环演化条件,将地下河分为发育初期单管型、发育多期羽毛型、新构造控制网络型、发育成熟期树枝型4种类型。地形地貌和地表河网决定岩溶地下河运动的趋势和方向;构造控制地下河发育的空间格局,其中构造反接复合部位、压扭性断裂两侧破碎带、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褶皱弯曲最大部位、背斜轴部破碎带和向斜轴部地下河发育尤为明显;水动力特征影响地下河发育规模和发育深度;新构造运动促进地下河发育向深性、继承性、新生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贵州大小井地下河流域表层岩溶带结构及岩溶水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 《贵州地质》2004,21(1):54-57,40
贵州大小井地下河流域碳酸盐岩大面积出露,受地质、气候条件的影响,表层岩溶带发育。本文着重对区内表层岩溶带的发育规律、结构特征及岩溶水的动态特征、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广西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其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国芬 《中国岩溶》1996,15(3):253-258
广西具有岩溶发育和岩溶水赋存最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不同的岩溶地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岩溶水的富集和分布。区内有>50l/s天然水点七百余处,地下河604条。大多数地区岩溶水资源模数>40万m3/a·km2。红水河中游东西两侧,岩溶水资源最丰富,地下河规模最大。红水河中下游、柳江中游、右江下游及左江上游北岸,岩溶水资源丰富,地下河发育密度最大。全区补给资源量为484.04亿m3/a,最枯排泄总量为144.76亿m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