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M_4磁异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3公里处,构造位置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弧顶的内侧.出露地层主要为三迭系一志留系.根据现存构造形迹分析,本区以山字型构造为主,部分地段有新华夏系构造复合加强.主要控矿构造的走向为北东东,地层走向与构造线一致. 褶皱构造属于宝巢石复背斜东延部分,背斜轴部为志留系地层,其两翼由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组成.M_4异常位于宝巢石背斜  相似文献   

2.
杨国相  潘作舟 《地质论评》1966,24(3):231-235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在一北西向的短轴倾伏背斜构造中,轴长4公里,向两端倾伏,倾伏角为12—14度。轴部出露地层为下震旦统泥质灰岩,两翼依次对称出露该统石英岩、上震旦统条带灰岩夹碎屑灰岩,寒武系灰岩、页岩。背斜构造受成矿后断层的改  相似文献   

3.
以煤矿钻孔煤样瓦斯数据及井下实测瓦斯含量为依据,分析了乌东矿区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认为区内以七道湾背斜、八道湾向斜和F2逆冲断层为主要构造形迹,并控制了煤层的赋存状态和瓦斯分布规律;八道湾向斜南翼地层倾角陡近乎直立,地层局部倒转,有利于瓦斯逸散,而北翼煤层倾角缓,且受到矿区南部碗窑沟逆冲断层(F2)挤压作用,断面形成瓦斯的"隔挡"面,阻断了瓦斯的逸散通道,造成向斜北翼瓦斯含量高于南翼;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各矿向下延深开采,瓦斯涌出量将会逐渐加大。因此,掌握矿区的瓦斯地质规律,对其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矿床见有明显的三角尖顶构造和刺穿构造现象。三角尖顶构造见于与石榴石石英岩和硅线石-石榴石片麻岩分界面处。刺穿构造在褶皱枢纽部分,与枢纽区坚硬围岩脆性断裂有关。布罗肯希尔Ag-Pb-Zn矿床矿体产于两个向斜构造之间的背斜形构造(布罗肯希尔背斜)中。在纵剖面上,矿体透镜体外形呈背斜形态,在褶皱中央出露并向南倾伏约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特征苏州西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归属江南台隆北延的德安—苏州前陆盆地、皖东南太湖坳褶区苏州复向斜带。区内地层出露极少,大多由钻孔揭示,泥盆系构成主要山体,一般为背斜核部地层,局部推覆在石炭系二叠系之上,石炭—二叠系常构成背、向斜翼部地层,三叠系为向斜核部地层,侏罗系  相似文献   

6.
张连民 《地下水》2013,(6):161-164
区域变质一混合岩化发生后,在硼矿成矿前或成矿中,岩层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变形-辽河旋回一幕,形成一系列紧密线状复式褶皱、平缓褶皱及形态各异的穹窿构造。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宏观上最重要的成矿部位是背形向斜及向形背斜核部,其次是褶皱构造转折端、倒转翼深部返为正常翼的部位。并圈定出营口后仙峪背形向斜倾伏端(转折端)、辽阳粉城一岫岩头道沟向形背斜核部、岫岩影壁山向形背斜核部,宽甸大西岔硼矿正常翼转折端、鸡冠山暖河小向斜等5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褶皱构造对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桂林市褶皱构造的几何形态、应力状态及裂隙发育特征研究表明,背(向)斜的轴(核)部、倾伏端(扬起端)及指状分叉钳口处是岩溶塌陷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本区654个岩溶塌陷,近20%发生在剥蚀深度不大且地势低洼的背斜轴部、倾伏端、指状分叉钳口处,以及埋藏深度较浅的向斜核部和扬起端.市区东西两侧近SN向的尧山背斜和塘家湾背斜等,控制了本区岩溶塌陷总的水文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概况拉硐超基性岩体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北东约15公里处,在构造上分布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走廊南山复背斜柏树台倾伏背斜东倾伏端与前期花岗岩接触带上(图1)。出露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北祁连山地区较大的岩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世林 《云南地质》1993,12(2):183-186,182
矿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与反射弧交汇处,海拔1285---2410m,产煤、萤石、黄铁矿等矿产。区内年均降水量达1889mm,是滇东地区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地下水可获得充沛的供给。主体构造是一平缓的背向斜褶皱,老广背斜(B1)走向N50°E,  相似文献   

10.
宜章界牌岭条纹岩铍矿床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驹 《湖南地质》1993,12(2):95-97
界牌岭矿区100多米(假厚)的条纹岩铍矿,是1982年打到的,并且在深部打到了工业锡矿体。本文就条纹岩铍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作一简介。 1 矿区地质简况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测水组砂页岩、梓门桥组灰岩白云岩以及壶天群白云岩,条纹岩产于石磴子组灰岩之中。矿区构造为北北东向次级小背斜,向南扬起向北倾伏,背斜轴部出露含矿地层石磴子组灰岩,两侧为测水组砂页岩,形成很好的盖层,背斜两侧被北北东向断层切割,但断距不大。  相似文献   

11.
王洼勘探区位于固原含煤区,勘探区整体为一走向近南北至北北西、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与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在详查阶段确定区内发育王洼背斜、范新庄向斜。通过王洼扩大勘探后,根据新增钻孔资料分析,区内西南部发育一条走向NNE,倾向W的正断层(F7),倾角60°~80°,由南部延伸至勘探区,落差0-200m,尖灭于中北部的第4勘探线附近。据此认为原定的王洼背斜、范新庄向斜实为断层F7在断裂过程中所引起的牵引变形。  相似文献   

12.
一、地层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主要出露于桌子山区,以片麻岩和云母片岩为主,组成鄂尔多斯台向斜之基底。震旦系:桌子山区有震旦系地层广泛出露,主要为石英砂岩和石英岩。震旦系与下伏之前古生代变质岩系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之寒武系则为假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湖北大冶铁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矿区地貭簡述本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西翼,以折皱构造和挤压性断裂为其特征。区内由志留系-侏罗系地层所构成的折皱和纵向断裂皆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且直接控制着区域內各岩浆岩体和有关铁铜矿床的分布。铁山矿区(床)即位于区域内保安复背斜、陈家桥复向斜间之次级构造——铁山背斜的北翼,铁山侵入体的南缘中段。铁山矿区内出露地层以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迭系乐平统硅质页岩层(构成铁山背斜之  相似文献   

14.
柳钢罗城排刘哲宜同志对平果一带第四纪铁矿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表了第一篇科学报告,现摘要介绍如下。 她首先介绍了平果一带的地质概况,然后阐述铁矿分布规律与地区构造的关系。她认为有两个现象: 1.构造中部感兴背斜及果化背斜中C_1,及C_2h地层出露的喀斯特灰岩盆地中铁转石较多而向新地层P_1c、p_1m铁转石减少,平果背斜中之转石相对其它两箱状背斜为少,感兴背斜由中部向东部滚石也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多宝山铜矿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德有 《矿床地质》1984,3(1):47-57
一、地质概况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隆起带过渡部位靠隆起一侧,多宝山倒转转倾伏背斜的轴部。矿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上奥陶统裸河组和爱辉组(图1)。与铜矿关系最密切的多宝山组主要为一套滨海—浅海相中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组合。矿田位于多种构造的复合部位,直接控岩控矿的构造是北西向压扭性帚状构造带。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岩浆岩是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  相似文献   

16.
一、地质背景概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少部分为古生界及中新生界,分布最广的为中上元古界的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及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构造复杂,各种构造体系均有形迹。以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纬向构造和北西向的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为基本构造格架。后者是河南省的主要基岩和岩浆岩出露区,也是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区。各种构造体系的复合,对地层、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笔者对燕辽地区的构造形迹进行了重新厘定,并将其划分成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燕辽地区范围包括"内蒙地轴"和燕山沉降带,其构造格局主要由燕辽向斜、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及其配套断裂组成,在这三个区域构造样式之下又发育次一级的褶皱构造及其配套断裂,并且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改造、叠加和利用,致使出现复杂的构造格局.海西一印支期形成了燕辽向斜及其配套断裂,"内蒙地轴"是燕辽向斜的北翼.燕辽沉降带是燕辽向斜的南翼.早中侏罗世进一步褶皱成复向斜,"内蒙地轴"南缘断裂是复向斜的轴部纵断裂并充填了上侏罗统作为裂隙充填物.中晚侏罗世开始,以秦皇岛-凌源断裂为轴面褶皱成一个背形.秦皇岛-凌源断裂的存在及其对燕山段和辽西段的影响致使燕山段和辽西段具有不同的地表出露形态.  相似文献   

18.
卤水是富含多种元素的液态化工原料矿产、经济价值极高,已有上千年开采历史,目前资源日渐短缺。本文欲从形迹展布、体系归属入手,探索构造运动程式和规律,进而探讨构造控制卤水富集的规律,指出远景区以促进卤水勘探生产发展。 一、构造特征 新华夏系主体是一系列北东—北东东向短轴背向斜或压性断裂组成,四个背斜带略呈北东收敛向南西撒开之势、平面展布背、向斜间互,出现北东斜列呈多字形。卷入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地质概况银家沟斑岩型硫、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北西西向构造带与北北东向长治-洛阳深断裂交汇处的北西侧,二者叠加奠定了区域构造的基本格局。区内出露地层,下部为中、上元古界及少量古生界,上部是第三系,仅见于卢氏盆地北西局部。褶皱构造自北向南依次为:杜关向斜、将军山背斜、中黄叶向斜、四明山背斜,它们轴向近东西,构造强度显示北弱南强。区域火成活动主要发育在燕山期,其分布显示出串珠状、方向性(北东约22°)及等距性(带距约20km,带上点距约5km)等明显特征。在区域上形成三个带:银家沟夜长坪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20.
前言汤山金矿点的发现是1980年我队对宁镇地区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普查中发现的。82年我队又在该区开展了包括整个汤山短轴背斜在内的7KM~2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详查工作。通过工作认为:(1)在奥陶系中、下统(O_1 h+d、O_2 t、O_3 t)的碳酸盐岩中存在一个金的高背景(矿源层)层位。(2)测区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主要地质、地化特征基本相似。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测区地质概况测区位于宁镇穹断褶束转折部位,局部构造为一穹窿状短轴背斜,向西倾伏。背斜北翼地层出露较全,东南翼受断裂影响下跌,被第四系复盖。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上统及奥陶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