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西中部石炭—二叠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江西中部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在船山组Sphaero-schwagerina带之上,栖霞组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有一套深灰色中至厚层生物泥晶灰岩,含(竹蜓)、牙形刺及珊瑚,厚度一般为40—60m。以高安鸡公岭出露良好,故命名鸡公岭组,用以代表江西中部下二叠统最低层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建立的二叠系各阶的[竹蜓]的属带.对中国二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曾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二叠系的[竹蜓]的属带时限都很长,定义不明确和地方性较强,中国二叠系的阶不宜再用[竹蜓]的属带来确定。国际二叠系的主导化石门类是牙形刺,二叠系的3统9阶都是用牙形刺来确定的,而不是用[竹蜓],更不是用[竹蜓]的属带。进一步研究[竹蜓]类各属内的种一级的谱系演化关系,参照牙形刺带确认[竹蜓]的属种的时限,进行不同相区的对比,是今后二叠纪生物地层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山东淄博地区石炭纪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在山东境内出露比较广泛,包括淄博、章邱、峄县、莱芜等地,以淄博及章邱一带出露较好。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可分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二部份,含(竹蜓)石灰岩的层数和厚度在山东各地不一,变化较大。谭锡畴(1922)在淄川、博山地层柱状图中,将含(竹蜓)石灰岩作为博山组(Poshan Formation)的下部,相当于山西的太原组。李四光、赵亚曾(1926)在山东境内找到三处石炭纪含(竹蜓)地层,即:章邱煤田、博山煤田及峄县煤  相似文献   

4.
陕西汉中梁山吴家坪灰岩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正> 吴家坪灰岩一名系卢衍豪(1956)创立,标准剖面在陕西汉中梁山。卢氏根据其中(竹蜓)和珊瑚把吴家坪灰岩综合成Codonofusiella-Reichelina和Liangshanophyllum带,并认为此层灰岩及其下伏的王坡页岩与长兴灰岩和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竹塘系)之间为相变关系;吴家坪灰岩代表了梁山区上二叠统的中、上部,乃至世界各地含(竹蜓)的最高地层,可能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藏二叠系(竹蜓)类及非(竹蜓)有孔虫的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以冷温型的Monodiexodina动物群为主,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太陆及扬子地块的分界分别为昆仑山南坡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早二叠世晚期(竹蜓)类Neoschwagerina-Polydiexodina动物群仍限于冈瓦纳北缘区,其生物区系以及扬子地块的分界与早二叠世早期相同,而冈瓦纳大陆北缘西部首先与欧亚大陆塔里木等地块接近,该动物群才越过了昆仑山北坡。晚二叠世晚期(竹蜓)类以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为主,与扬子地块相似属华夏—特提斯生物区,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转为班公湖—怒江断裂,而冈底斯带与喜马拉雅带至今未见Palaeofusulina,该二带仍属冈瓦纳—特提斯生物区。  相似文献   

6.
地层方面,在冈玛错下石炭统日湾擦卡组上部灰岩中采获晚二叠世古生物化石组合;在查波错东岸中二叠统鲁谷组上部灰岩中采获中三叠世化石;在磨盘山一带侏罗系雁石坪组灰岩中采获(竹蜓)、珊瑚化石,大部分应划分为二叠系;在他利克甘利山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早三叠世牙形刺,将其修订为下三叠统硬水泉组;在测区东北角新发现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屑灰岩之上的火山岩;友谊沟南西侧前人所划石炭系木实热不卡群与前泥盆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二者实为同一套地层;在尖山至走构由茶错一带新发现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一套玄武岩;在峡峡定沟、麦尔则一带新发现一套安山岩;在则下龙一带新发现一套冲积成因的更新统砾岩;初步确定区内第四纪更新世有古大湖存在.岩石方面,原所划的昆楚克错岩体、加作巴热岩体、先遣岩体实为一个巨大岩基;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一套富含云母的典型S型花岗岩;在冈玛日北西岗玛错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处花岗片麻岩;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呈断夹块产出的石榴角闪中长片麻岩;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新发现一批铜、铁、金、石膏、玉石等矿点.  相似文献   

7.
地层方面,在冈玛错下石炭统日湾擦卡组上部灰岩中采获晚二叠世古生物化石组合;在查波错东岸中二叠统鲁谷组上部灰岩中采获中三叠世化石;在磨盘山一带侏罗系雁石坪组灰岩中采获(竹蜓)、珊瑚化石,大部分应划分为二叠系;在他利克甘利山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早三叠世牙形刺,将其修订为下三叠统硬水泉组;在测区东北角新发现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屑灰岩之上的火山岩;友谊沟南西侧前人所划石炭系木实热不卡群与前泥盆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二者实为同一套地层;在尖山至走构由茶错一带新发现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一套玄武岩;在峡峡定沟、麦尔则一带新发现一套安山岩;在则下龙一带新发现一套冲积成因的更新统砾岩;初步确定区内第四纪更新世有古大湖存在.岩石方面,原所划的昆楚克错岩体、加作巴热岩体、先遣岩体实为一个巨大岩基;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一套富含云母的典型S型花岗岩;在冈玛日北西岗玛错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处花岗片麻岩;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呈断夹块产出的石榴角闪中长片麻岩;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新发现一批铜、铁、金、石膏、玉石等矿点.  相似文献   

8.
福建龙岩北山下二叠统栖霞组,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总厚98米,含丰富的(竹蜓)类化石,计有12属,26种.(竹蜓)类在剖面上分异度较高,规律性明显.下部以Farafusulina分子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其次有Pseudofusulina,Paraverbeekina,Verbeekina Schwagerina,Nankinella,Cancellina,及少量的Staffella,Pisolina,Schubertella,? Pseudoendotyra分子.上部大量繁盛着Pseudodoliolina,共生有Paraverbeekina,Verbeekina,含少量的Staffella,Nankinella根据(竹蜓)类动物群分布特征,将这个动物群称Parafusulina-Pseudodoliolina组合.并通过与国内、外各地区的相应地层层位的化石带对比,表明该动物群应为本省栖霞组最顶部的(竹蜓)带.  相似文献   

9.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10.
拟拉且尔筵属Parareichelina最早见于和合著的《(竹蜓)的分类与演化》(1958,17页)(竹蜓)的分类表,即Parareichelina K.M.—Maclay,1956。在参考文献中却没有的著作,但注明有《古生物学基础》一书,正在印刷中。1959年,这三位学者在《古生物学基础》(竹蜓)目208页,Parareichelina属是1958年建立,模式种为Parareichelina reticulata K.M.—Maclay属征简单描述为:与Reichelina属的区别是,内圈凸镜形,外圈不包卷,隔壁褶皱。模式种的产地层位是,苏联北高加索上二叠统。代表这  相似文献   

11.
西藏西北部晚二叠世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藏北地区的晚二叠世地层,文世宣等(1979)报导了羌塘东部双湖热觉茶卡一带的上二叠统,命名为热觉茶卡组。梁定益等(1983)在羌塘西部多玛附近发现位于下二叠统之上和下三叠统之下的一套含Waagenophyllum和腕足类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地层,称吉普日阿群。诺林(1946)把塔什立克湖至窝尔巴错一带的二叠系称塔什立克湖群,该群的顶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昆仑山阿其克库勒地区下二叠统下部碧云山组,上部喀尔瓦组,两组均含珊瑚、(竹蜓)及腕足化石.对其中的四射珊瑚化石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该区早二叠世的珊瑚动物群属暖水型的Iranophyllum动物群.推测碧云山组相当栖霞组,喀尔瓦组相当茅口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盘县达拉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含(竹蜓)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贵州的石炭二叠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出露良好,生物化石极为丰富。作者观察了紫云、六枝、朗岱、普安、晴隆和盘县等地石炭二叠纪地层剖面,实测了盘县达拉剖面,(竹蜓)类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化石带: 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4.
1981年,我队肖伟民、王洪第、康沛泉、沈邦耀等在贵州六枝郎岱洒志一带,测制了早二迭世地层剖面。化石发育较全,尤以(竹蜓)类化石极为丰富,属种繁多,保存甚好;次为珊瑚、腕足及少量其他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经笔者研究,发现茅口组第一段上部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中,保存一类旋壁具纤维状构造之层,壳形与南京(竹蜓)十分相似,初房特大的(竹蜓),定名为Sazhiella gen.nov.,归于史塔夫(竹蜓)科。  相似文献   

15.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8.
Eoverbeekina一属系李四光教授于1933年所建,属型E.intermedia Lee标本采自贵州下二叠统栖霞组。该标本矿化甚剧,微细结构保存不好,作者在属征描述中认为其旋壁似由致密层和纤细蜂巢层组成。1934年陈旭教授在描述产于江苏船山地区栖霞组中的Eoverbeekina时曾对上述旋壁的判断提出疑义,认为该种旋壁是由暗色致密层,透明层和内暗色层组成,并指出即使在高倍镜下透明层里也见不到蜂巢结构(陈旭,1934,P.104)。至今(竹蜓)类研究者在华南多省二叠纪地层中已发现始费伯克(竹蜓)十余种,对晚二叠世的种其旋壁一般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的祁连山贝Chilianshania化石是1971年我所齐骅等同志采自甘肃省肃北县盐池湾公社东部沙尔辉迪、牙马台、达格德勒、扫萨那比力,乌兰额热格和黑沟大泉一带(如图)早二叠统地层内。这里的早二叠世茅口期地层是一套红色砂岩夹灰色薄层状石灰岩和泥灰岩。灰岩和泥灰岩中主要产丰富的腕足类化石,其次是蜓类、  相似文献   

20.
张维 《地质科学》1985,(4):364-374
湖北省西部利川县境内的上二叠统发育有我国最典型的生物礁。礁体产于长兴组二段(含古纺锤(竹蜓) Palaeofusulina 带),以见天坝一带出露最佳。1977—1978年,江汉石油学院刘怀波、高振中等报道了黄泥塘生物礁的发现,并对该区生物礁的组成、形成环境提出了看法。1980—1982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江汉石油学院及江汉石油管理局等曾先后赴见天坝考察,并分别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一致确认该区生物礁是以钙质海绵为主要造架生物的、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