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地质》2011,6(2):54-54
本刊讯(段金平)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市建筑节能大会上提出,2011年北京将完成400万平方米的浅层地温能应用面积。出席会议的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隋振江介绍,“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共实施了38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目前,北京市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已有250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高水平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及家庭,进一步放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效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与有效性,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及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崔荣国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35-114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在全球的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占比为10.4%,成为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水电处于主导地位,占6成以上;其次为风能,占比超过1成;太阳能和地热发展较晚,占比均不足1成。各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均,挪威、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本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同样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为11.8%,已超过天然气成为第三大能源消费来源。总之,随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将成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期资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6,(10):83-84
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部颁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设部发布2005年度部级优秀勘察设计评选结果,美国建筑节能措施,中望助力国产CAD软件系列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五个方面就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选择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进行了阐述。①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调整国家能源构成体系;②可再生能源作为21世纪主导能源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着重对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的进展作了重点概括;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就建设费用、电价成本、占地面积、环境效益及贮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④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简要回顾;⑤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科技开发研究,大力推进产业化,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政策,加强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认真开展全民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把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规模搞上去。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日前,财政部、建设部公示了《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名单,共有26个省(区、市)的150个项目上榜,其中有90个项目涉及到地勘单位擅长的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1,(10):83-83
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验收会。该项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勘察设计》2007,(6):64-64
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日前在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07济南太阳能利用大会”上表示,要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范化应用。这是我国政府举办的第一次太阳能利用会议,目的在于加强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交流,促进太阳能热利用的国际合作,推进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6日)开会之前王司长跟我说,希望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说说我们对工作中一些问题的考虑。首先我代表我司对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一届理事会在选举中产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勘察设计工作应该关注科技进步的需求首先,应该特别关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来,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都发展很快,但弹性系数过大,反映了我国能源使用率偏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总体来看,供需缺口有所扩大但缺口率基本稳定,无明显增长,基本上属于立足本国之列。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已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比"十一五"末期提高30%以上,对北方4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25亿平方米,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应邀作客中国政府网,围绕"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  相似文献   

13.
冯经明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I0002-I0002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为了保护地球,我们要持续推动能源节约、调整能源结构、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英波 《地质与勘探》2013,49(2):379-383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保证和必要推动力,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浅层地温能资源逐渐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到2010年已有43个国家开发利用这种资源。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起步阶段步入快速发展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浅层地温能的服务面积已近2×108m2,成为建筑节能的主力军。本文对国内外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括,特别是热泵技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发展动态,对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高寒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求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可发挥浅层地温能在建筑能源供应中的最大效益; 探讨多种能源在供暖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高寒地区能源紧缺问题。通过对高原气候特点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勘探、评价及多种能源联用的研究认为: 高寒地区对浅层地温能需求主要为冬季供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且热量需求大; 高寒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品位低,主要体现为换热温差小; 换热方式以地下水水源热泵最为经济实用; 城市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小。鉴于当地深部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及常规能源,尽可能采用“基础负荷+调峰负荷”的方式,解决热量需求大的问题,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低碳经济得到世界各国的提倡,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太阳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分布最广且易得。为了克服太阳能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呈现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就需要储热系统把太阳能储存起来,  相似文献   

17.
《河南地质》2009,(8):47-47
近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透露,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 据王宏介绍,我国有着种类繁多的海洋资源,诸如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等,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热能是绿色环保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上海开展浅层地热能的科研工作与开发应用成功实践,探讨了产业化发展中应重视和加强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海洋可再生能源属于无碳能源,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风能等多种形式。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海洋无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重点阐述了我国海洋无碳能源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以及我国海洋无碳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开发利用海洋无碳能源符合碳中和发展需求,在能源转换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沿海和海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宗合 《河南地质》2010,(2):16-17
可再生能源比例逐步增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指出,近年来,面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以及人类对气候危机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全球范围内新能源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