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西北大学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石油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饥理与富集分布规律”于2003年11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生导师刘池阳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负责“多种能源矿产成矿(藏)物质聚积和分布”课题的研究.承担单位还有西北大学和石油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报》2006,8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项目编号:2003CB716500)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3年底批准立项,2003年12月正式启动,研究时间为5年(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项目依托部门为国土资源部,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许志琴院士。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9家国家级科研单位和高校的40余位科研骨干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工作。该项目以大陆科学深钻5km样品研究为主线,阐明板块会聚边界深部三维物质的组成分布和结构构造、流体及深熔作用,含矿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以及受时间制约的变质演化历史;探索板块会聚边界壳-幔作用、地幔中物质成分及相转变、地球化学循环及流变状态;揭示深部物理状态及利用钻孔验证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再造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与折返机理。探索地下流体的成因、极端条件下地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地下地壳物理作用。为新的板块会聚边界地幔动力学理论发展及探索现代深部地壳作用做出贡献。该项目体现了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与地学科学前沿的结合,下设8个...  相似文献   

3.
《地质学报》2006,80(3):I0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批准号:G19990433)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于1999年10月立项,研究期限5年(1999年11月-2004年10月)。该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金之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清晨研究员。来自全国10余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100多位专家先后参加了项目研究。该项目是为解决我国油气供需矛盾这一国家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而设置,兼顾“国家需求”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我国油气勘探面临的问题主要与叠合盆地有关,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形成都经历了很长的地史时期,在不同时期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烃源岩、多种成因的储集体、多种结构的储盖组合,油气经历了多期运移、多期成藏、多期改造和调整其至是破坏的过程,盆地中的油气分布规律极难探寻。本项目针对叠合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盆-山耦合与叠合盆地形成机制、叠合盆地的构造一层序系统分析与反演建模、叠合盆地多套烃源岩的发育环境与生排烃机理、叠合盆地油气聚散过程与成藏环境以及叠合盆地油气定量模拟与油气远景预测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设立了11个课题(见表1)。  相似文献   

4.
流体矿产与固体矿产的基本区别之一是.体矿产形成后一般不再运移.石油、天然气在形成后必须经过运移、聚集才能形成油气藏.油气的生成地点与聚集成油气藏地点不一致是正常的.油、气从油(气)源岩向储集岩的运移称初次运移.油气在储集岩体中的运移称二次运移.这两种运移的机理是不同的.初次运移更难研究.油气运移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植:对勘探油气来说,油气初次运移量和聚集量显然比总生油(气)量更实用,而油气初次运移率和聚集率取决于油气运移的动力、机理、距离、时间等因素;油气运移的时间的研究很重要,因只有油气的生成期、运移期与圈闭形成期配合得好,才能形成良好的油气藏;油与运移的方向指示了找油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2021年12月,科技部公布2021年度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分析测试技术和体系化”重点专项立项名单。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0家高校、地勘单位、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战略性矿产岩矿分析测试技术和标准体系”获批立项。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质》2012,(3):240
简介国土资源部乌鲁木齐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始建于1953年。主要从事岩石、矿石、土壤、水质、煤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生物等样品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岩石矿物鉴定、矿物定名、物质组分研究、煤岩鉴定、珠宝玉石、金银饰品等鉴定检测等;各种矿产选冶试验、选冶中试试验、矿产综合利用研究、资源评价、矿山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2011-2020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地质工作适应需求变化历经深度的转型发展,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成果。本文作者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和地质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结合西南各省(市、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评估报告、油气企业勘查成果,并查阅各专业领域大量文献资料,对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含矿产勘查等)进展进行较全面地总结和阐述,并提出未来十年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展望。近十年的重要进展包括较大幅度提高了1∶5万为主的区域地质调查程度;提出了特提斯构造演化、上扬子陆块前寒武纪构造-地层格架等新认识;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400多处,实现了铜、锰、铝、金、锂、铅锌、铍、晶质石墨、磷、天然气等战略性矿产勘查突破和多个新区、新类型、新层系页岩气的重要发现;提高了西南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水平;查明了重点地区和流域的水文地质和水资源状况,解决了乌蒙山等贫困缺水地区大批群众的用水困难;圈定了约53600平方千米富硒土地资源;新兴了生态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诸多调查新领域,探索建立了相关的调查理论与技术方法。调查成果提高了我国部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有效地支撑服务区域内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脱贫攻坚、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地质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工作,地质调查转型发展的成效显著。预计未来十年的地质调查会在支撑服务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地质安全风险防范、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生态环境整治、国土空间利用、区域地球科学理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发展。本文可为同行了解西南地区地质调查进展和理解新时期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光 《吉林地质》2002,21(3):106-112
我国西部载我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矿产,化工矿产分布相对集中,该区内的鄂尔多斯能源富集带,陕甘川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柴达木化工矿产富集区,塔里木油气富集区及阿尔泰有色金属富集区等已成为吸引投资颇有前景的地区。但目前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印度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印度半岛克拉通上,但品种结构不均衡,如能源资源中煤炭资源较丰富,但油气资源缺乏;煤炭资源中又缺少钢铁生产所需的焦煤。在金属矿产中,黑色金属矿产较丰富,有色金属矿产匮乏(李尚林等,2012)。锰矿是印度优势矿种之一,目前全印度有重要锰矿床30多处(Dhruba Ganguly,2003),年生产锰矿石达百万吨以上(Sinha D.P.et al.,2010),其中巴拉特(Balaghat)锰矿带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在盆地构造演化、各种能源矿产的时空分布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演化进程中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的成藏(矿)体系及其分布规律,试图建立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勘探模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油、气、煤具有成生关系,典型矿床为东胜铀矿床。可以把同盆共存富集的各种等能源矿产概括为无机矿产(铀矿)和有机矿产(油、天然气、煤及煤层气)两类,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共存系统中有机和无机矿产的形成过程相互关联,就位空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通常有机矿产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则分布于盆地边缘或盆-山转换部位,但它们同属一个盆地的自然成矿(藏)系统。对于鄂尔多斯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作用和后期改造,对多种能源矿产的共存成矿(藏)体系的形成及定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成藏(矿)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成矿(藏)准备、主要成矿(藏)和后期保存等三个演化阶段。根据盆地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的配置组合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七个协同勘探区,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协同综合勘探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进展(2013—2014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地区,开展矿产远景调查、油气资源调查、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等工作。2013—2014年共实施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项目900余项,取得一批重要发现和进展,促进和拉动了商业性地质勘查,形成了一批重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全国油砂和油页岩资源评价项目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油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为了掌握全国油气资源状况,获得各级资源量数据,建立国家油气资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重大战略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该国家专项下设5个一级项目,即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全国油砂资源评价、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和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吉林大学承担其中两项,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项目编号ZP-Y,刘招君教授负责)和全国油砂资源评价(项目编号ZP-S,单玄龙教授负责).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质》2012,(2):120
简介国土资源部乌鲁木齐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始建于1953年。主要从事岩石、矿石、土壤、水质、煤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生物等样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质》2011,(4):356
简介国土资源部乌鲁木齐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始建于1953年。主要从事岩石、矿石、土壤、水质、煤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生物等样品化学  相似文献   

16.
于津生男 1933年12月 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及勘探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叶连俊男 1913年7月 1937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沉积学。  相似文献   

17.
<正>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多能源富集盆地,其盆地中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生或共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地质学者的关注(魏永佩等,2004;刘池洋等,2005;王毅等,2014)。大量研究表明,盆地中铀矿床的形成与油气关系密切,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直罗组下段局部钻孔砂体中存在明显的油  相似文献   

18.
广西-湖南灌(阳)县-下层铺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之一,由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通过对调查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高精度磁测,遥感解译,矿产检查及综合研究等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矿产种类划分方案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志刚  朱明玉 《矿床地质》2015,34(6):1321-1345
文章是为"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进行"全覆盖"的矿产成矿规律研究而撰写的,旨在了解中国矿产的种类及其数量。在对前人有关古代矿业的众多资料和1949年至今的5个矿产分类方案进行汇总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上的矿产分类,根据《地球科学大辞典》中有关"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诸多术语之定义,对诸方案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宝玉石矿产分类分别进行述评后,提出了中国矿产资源的系统分类,包括:1能源矿产13种;2金属矿产39种/族(其中,黑色金属5种、有色金属13种、贵金属3种/族、稀有金属8种、稀土金属15种+钇和钪、分散元素9种);3非金属矿产114种/组,其中,矿物类非金属矿产65种/组、岩石(土)类矿产49种/组;4水气矿产6种,合计172种(组)矿产,并给出它们的矿物分子式。此外,还重复列出宝玉石类和观赏石类(装饰石、收藏石及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砚石、印章石)矿产53种;其中,宝石类矿产14种/类、玉石类矿产22种和观赏石类矿产17种;另增加有机类的琥珀1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2017,44(1):207-207
<正>"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三五"实施的"地质调查十大计划"之一。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在新区、新地层油气地质调查中,特别是在页岩气找矿勘查中取得许多新进展和新认识,为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局面开辟了新的领域。主要成果如下:1.贵州遵义、务川、黄平等地发现页岩气:横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武陵山地区,发育多套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在其贵州北部遵义地区发现页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