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瑞兆  王雷 《气象》1975,1(4):20-20
雪压是建筑物单位水平面积上所承受到的积雪重量,单位公斤/米~2。在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1974年),以一般空旷地面30年一遇的最大积雪重量作为雪压标准。其计算公式为:S_o=h·ρ 式中S_o为雪压,h为积雪深度(米),ρ为对应的积  相似文献   

2.
黄润恒  魏重 《大气科学》1986,10(3):232-239
本文给出了利用配有微机测控单元的地面1.35厘米辐射计实时遥感水汽分层总量的原理和技术,介绍了辐射计的稳定性和自然定标方法.1984年夏季的观测结果表明,辐射计测得的分层总量与相应的探空值的均方根偏差为0.20—0.25克/厘米~2 ,两者的相关系数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雷暴下金属尖端放电所致空间电荷层分布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穆弘 《大气科学》1986,10(3):302-309
本文用一个二维时变轴对称模式,在地面金属尖端电晕放电条件下,数值计算了强雷暴下从地面至300米高度大气中电场和电荷密度的时空分布,讨论金属尖端放电对电场的抑制作用.结果指出:当初始电场为9000伏/米,气溶胶粒子浓度为10~(10)个/米~3时,电晕放电10秒后,电晕电流密度减小到初值的1/70,34秒达稳定值约为0.6×10~(-9)安/米~2,是初值的1/130.电荷密度不小于0.2×10~(-9)库/米~3的电荷层可垂直扩展到200米高度,径向扩展到80米以外.尖端高度以下有较高的电荷密度(约10~  相似文献   

4.
雪密度、雪压等积雪参数资料的缺乏是南方地区雪灾精细化防御研究的难点之一,通过历史地面积雪气象观测资料来反演测站及周边的雪密度,是对现有积雪监测资料的有益补充。本文利用湖北省76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并选取了积雪期的积雪日数、积雪深度、气温、日照等8个影响雪密度的自变量因子,构建了雪密度的随机森林回归(RF)模型,并通过RF模型反演数据,分析了湖北省雪密度和雪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雪密度RF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0.04 g/cm3左右,可以用于湖北省雪密度资料反演。②湖北省平均雪密度在0.14~0.20 g/cm3之间,从中部以0.17 g/cm3为〖JP2〗界分为东西两个区,东部区雪密度较大。③湖北省近60年来最大雪压值在1.3~6.7 g/cm2之间,不同重现期最大雪压分布存在鄂西北和鄂东两个高值区,且鄂东区的中北部基本雪压值更大。〖JP〗  相似文献   

5.
郑光 《气象》1975,1(5):17-17
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教导,我厂职工为了配合人工消雹工作,经过反复试验,于去年7月试制成功了“40型塑料土火箭”,飞行高度2600米。 在试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掌握好发射药的密度是制造土火箭的技术关键。密度小了,黑火药燃烧快,燃气的压力大,会使箭筒爆炸;密度大了,黑火药燃烧慢,燃气少,推力不足,土火箭航向不正,飞行高度低。经多次试验后,我们发现,把药的密度控制在1.8—1.9克/厘米~3之间为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国内70 m/s以上风速传感器没有检定和校准能力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风速上限为90 m/s的回流强风气象风洞,并利用移动导轨使试验段具备开闭两用功能.风洞整体尺寸为26 m×10 m×4.2 m(长×宽×高);流速范围闭口时达到0.49~90.74 m/s;控制系统采用物理量全数字化设计,满足计量实验的自动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所使用的百叶箱大小不等,型式各异,很不统一。最大的百叶箱是日本的双叶人字顶大型百叶箱,箱体内径有1.66米~3[1.125×0.98×1.51米~3(宽×深×高)],总重量达200公斤。箱内可装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双金属片温度计、毛发湿度计等全部温湿度仪器,日本有91%的气象站采用这种百叶箱。最小的百叶箱是新西兰的双叶、平顶,小型百叶箱(该国75%气象站采用),箱体内径只有0.02米~3(0.41×0.8×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0年12月13日—1991年1月4日,用LG—83型光电粒子计数器,在重庆市沙坪坝气象站进行大气气溶胶粒子的观测,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平均浓度为252.7个/厘米~3,最大浓度为452.9个/厘米~3,最小浓度为84.8个/厘米~3,均较北京等地浓度为大。 重庆大气气溶胶粒子可分成两部分,细粒子(粒径小于2微米)区间服从Deirmendjian谱分布,粗粒子(粒径大于等于2微米)区间则服从Junge谱分布。气溶胶粒子与相对湿度、雾、降水都有着明显的关系。无雾和降水时,根据气溶胶粒子浓度求出的气象视距和目测能见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年初及时分配好各类年报的制作人,二、及时拍发给 ER 西安,3051成阳降水量报。电码型式:IIiii,1××××(降水量取小数一位,不够四位补○)三、绘(补)图报能见度的拍发,每日2时,5时及1/10—31/3注意改拍为级数。四.三月底以前安装好量数计,四月一号  相似文献   

10.
宋学钰 《气象》1984,10(9):37-37
羊草是松嫩草原的主要牧草,是牲畜越冬的重要饲草。研究羊草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年际间的变化规律,对于鉴定羊草各发育期所需的水、热条件,预报适宜打草期,从气象角度探讨发展、建设草原的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验方法及试验区的自然条件 1.小区试验的试验区,设在白城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地段上,从4月11日—11月1日每10天播种一次,小区面积2米×4米=8米~2,行距20厘米,播深2—3厘米,小区播量80克,四次重复,采取挂牌定株观测,每10天测定一次高度、密度、叶面积系数、土壤水分。生长量用国产MS-1型牧草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温变化与短期暴雨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期浅层地温变化与后期暴雨的实例分析 1980年6月28—30日受高空冷低压槽和地面冷锋影响,造成我县大暴雨天气,28日雨量为108.4毫米,过程雨量为171.0毫米。暴雨前本站15厘米深度平均地温由24.9℃上升到29.3℃,地面最低温度由19.4℃上升到24.7℃,14时水汽压由21.5毫巴上升到31.0毫巴。由于高空槽后不断有冷空气补充,使过程持续三天。从实例可以看出,浅层地温变化是影响短期暴雨天气的重要因子之一。根据汤懋苍等的研究:Z_s(?),K_s为土壤导热系数,它的变化范围大致是3×10~(-3)—7×10~(-3)厘米~2/秒,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可得到均幅深度(Z_s)与周期(T)的关系,见表1。当T为1—2天的天气变化时,其Z_s的变化大致在15厘米。结合历  相似文献   

12.
1 试验简况 试验设在我站院内的耕地,耕地前作为育桑苗。参试品种有:623架四季豆(简称架豆,下同),哈菜三号架豆,双季青条架豆,本地架豆(对型)等四个品种。均在8月23日播种,每品种设重复三个,小区为长方形面积6.7米~2。采用开行点播,即沿小区长边各开一行,每行以株距10厘米放种三粒,每小区共播种子120粒。播种时每小区施猪粪灰10公斤,钙镁磷肥0.5公斤,出苗后长至3~5叶期每小区施复合肥0.5公斤,培土后播插搭架。观测各品种的出苗,三叶、抽蔓、现蕾、开花、结荚和成熟等发育期,并测定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电线积冰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陕西省宝鸡、华山、洛川、吴旗、榆林5站1980—2005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 分析了陕西省雨凇、雾凇及混合凇的分布特征与物理特性。结果表明:陕西省华山电线积冰最多、最大、最重。电线积冰以雨凇最多, 雾凇次之, 混合凇最少, 分别占55.2%, 27.9%和16.9%。各地积冰日多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雨凇、雾凇、混合凇的平均等效直径为10~25 mm, 极大值为78 mm; 平均质量为86~236 g/m; 华山积冰质量极值最大, 为1290 g/m; 积冰平均密度为0.22~0.34 g/cm 3, 混合凇最大, 雾凇最小。南北向等效直径的平均值、积冰质量、密度均大于东西向。近26年, 年最大积冰质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朱瑞兆 《气象》1975,1(3):24-25
风压是垂直于风向的平面上,最大风速时所承受到的压强。单位是公斤/米~2。它用在建筑上即为风荷载。风荷载是主要自然荷载之一,关系着各种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经济问题。因此风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广州基本风压从过去采用的120公斤/米~2降低到现在的50公斤/米~2,修建一幢5层楼房就可节约原材料20%,降低总造价5%左右;修建以风荷载为主的塔架等构筑物,可节约用材尤为显著。 风速变换为风压,可以从伯努利方程得出: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5,(3):33-33
飞机机身的一侧安装有长2.4米的火箭垂直发射管。火箭是纤维玻璃做的,重426克,长21厘米,在海平面上3公里高度燃烧时,火箭的速度达到1.1马赫,火箭的旋转速度是750转/秒,火箭的穿云能力是2.1—2.3公里。  相似文献   

16.

选用华山气象站1980—2008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将其转换为标准冰厚,并与每日4次温度、湿度、水汽压、风速、降水量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标准冰厚为0~20mm。积冰主要为5mm以下,出现频率达87.56%。风速为2.1~8m/s,积冰出现频率达75.72%。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日平均风速为1.1~16m/s时,并以4.1~8m/s出现频率最大,为0.45%,占该厚度的60%。出现积冰时的水汽压(日4次水汽压中的最大值)多为3.1~7hPa,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水汽压为4.1~8hPa时。出现积冰的湿度多为81%~100%;15mm 以上积冰也出现在该湿度范围内。当20-08时降水量为5mm以下,华山积冰出现频率达91.03%;15mm以上积冰出现在降水量为0.1~20mm时,并以5.1~20mm频率最大。华山积冰时,14时气温主要为-9.9~5o C,积冰频率达88.24%。15mm以上的积冰也出现在该温度范围内,并以-4.9~0o C间频率最大,为0.45%。华山14时气温为-4.9~0o C、日平均湿度为90%~100%时,积冰出现频率最大,为25.41%,大于四分之一,其中出现5mm 以下积冰的频率为21.19%。15mm 以上积冰主要出现条件为-4.9~0o C、湿度90%以上,出现频率为0.45%,占该厚度的66%。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自动站逐小时观测及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17—18日和4月11—12日(简称“0318”过程和“0411”过程)乌鲁木齐两次强雨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两脊一槽的环流背景下,中亚低槽东移影响北疆,乌鲁木齐附近中高层槽前西南气流、低层西北气流及风切变是强降水维持的环流配置,且 “0411”过程中亚低槽及高低空风场强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强,其强弱可作为降水量级的重要参考。乌鲁木齐微波辐射资料分析表明,两个过程均在1.2—1.5 km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均为雨转雨夹雪温度比雨夹雪转雪略高,但0—1.2 km,“0318”过程雨转雨夹雪温度比雨夹雪转雪低,“0411” 过程则相反;地面气温-0.4~0.5℃、1.5 km温度-2.5~-3.0 ℃,可作为雨雪相态转换的参考指标。3 km以下水汽密度和液态水含量值纯雪最大,雨夹雪转雪次之,雨转雨夹雪最小;4 km以下湿度均>80%,且“0411” 过程的高湿区和伸展高度均较“0318”过程明显偏大偏高;两次过程强降雪时水汽密度最大达10.6~12 g·m-3、液态水含量最大达0.4~0.8 g·m-3。  相似文献   

18.
答复     
寇爱民同志: 关于你6月6日来信提到的降水及雨量器问题,现回复如下: 1、1mm的降水在一亩地上有多少公斤的水你的思路是对的。雨量器直径为20cm,其底面积为πr~2=3.14×(20/2)~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两个零阶对数分布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个黄沙尘数目粒径分布模式,由此估计黄沙尘的体积及质量.模式的建立是以日本三个观测点的安德森(Andersen)空气采样器所测量的质量粒径分布为基础,并当沙尘颗粒半径在0.5和1.0微米之间时,模式呈现一显著模. 理论上认为可用这一粒径分布模式识别含有黄沙尘大气的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中黄沙尘的体积与??ngst??m的浑浊度系数密切有关而与他所定义的波长指数没有多大关系.在相同浑浊的情况下,研究了??ngstr??m和Yamamoto两者的浑浊度系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考察研究是需要的,因为在日本气象学会所提供的12个观测站的直接太阳辐射资料都是没有用滤光片的情况下测量得到的,我们为了应用这些资料就需要研究这两者的关系.现已建立一个十分简单的关系式,从1981年到1983年的三次Kosa事件中都用此式计算日本上空黄沙尘的体积. Kosa事件期间,实际上观测到沙尘暴的测站的垂直空气柱内的沙尘体积浓度值为150-400升/公里~2(0.4-1.0×10~(-4)克/厘米~2).这结果表明,因为气象测站把该值少于150升/公里~2便不定为尘暴,所以不确认为Kosa事件的时候,大量的沙尘也会源源不断降临.在30-41°N纬度带内,日本上空黄沙尘的质量在春季估算为3.5-4.5×10~??吨,全年为4.1-5.3×10~??吨.  相似文献   

20.
大气里发生的许多过程,水汽蒸发起着很大作用。水汽凝结和蒸发过程,伴随着相应的热量的释放和消耗,影响着温压场,影响着大气能量与大气动力学特征。 据近代估计大气中含有1.24×10~(16)千克的水汽,相当于0.024米的水层。从另一方面看,地球上的年平均降雨量为3.96×10~(17)千克,这相当于0.78米厚的水层。这样,大气中的水汽储存在一年之内平均要更换32次,也就是说,每十一昼夜更替一次。因为年平均水汽蒸发量等于年降水量。所以,如计算表明,蒸发时耗热(被凝结释放的热量所补偿),大约为3×10~(18)千瓦,对整个行星大气而言,平均为58瓦/米~2。 但是,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水汽凝结过程,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