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债肚山S型火山─侵入杂岩及其有关矿产,位于武夷山南段高位构造─岩浆─稀有、有色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受石城─寻邬断裂制约;火山─侵入杂岩直接受黄地火山盆地控制,该盆地曾发生多次喷发─侵入活动,伴随形成独具特色的锡、银、铜、铍、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通过赣杭带东段天姆尖盆地铀矿综合区调,特别是对该盆地火山-侵入杂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研究。认为天姆尖盆地的岩浆作用具深源性,火山岩浆活动具壳幔双重性。本文详细论述了该盆地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岩浆成因,并应用深源成矿理论阐述了深源岩浆体系对该区铀成矿的贡献,为该区寻找富大铀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口山矿田花岗质潜火山杂岩与多金属成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口山矿田内的花岗质岩石是由潜火山作用形成的包括浅成侵入的花岗阀长质岩石,次火山侵入的英究玢岩石与其伴生的隐爆角砾岩三个岩相的岩石组合-花岗质潜火山杂岩,其成因宙幔混熔过渡型花岗岩,这类杂岩与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的密切关系在水口山矿田得到充分体现。矿田内多金属成矿符合多因复成成矿模式和多位一体复合成矿模式,重视潜火山杂岩与有色,贵重金属成矿关系的研究,运用多因复成矿理论在矿田内进一步扩大找  相似文献   

4.
赣杭构造带(简称赣杭带)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结合部,是中国重要的铀多金属矿成矿带,发育一系列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前人对岩浆喷发和侵入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对赣杭带中段(盛源盆地)及邻区收集的大地电磁测深(MT)数据,利用MT相位张量分解技术、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反演获得到了研究区可靠的岩石圈电性结构。结合已有资料分析表明:赣杭带中段浅部火山—侵入杂岩带存在东南方向下倾的高导带和深部软流圈高导区且相连,揭示了该地区中酸性岩浆活动受区域江绍深断裂控制,在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下沿着区域深断裂上升侵入和喷发形成火山—侵入杂岩;该岩浆活动处在伸展构造环境与同期Izanagi板块俯冲后撤有关。  相似文献   

5.
赣杭地区中生代两类不同成因火山-侵入杂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比,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赣杭地区中生代I型和S型两类不同成因火山-侵入杂岩的存在。I型火山侵入杂岩分布于江南元古宙岛弧之上,S型火山-侵入杂岩则分布于江南元古宙岛弧与华南加里东造山带间拼接带的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一侧,S型火山-侵入杂岩中过Al副矿物的出现、岩石化学上Al过饱和以及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110-0.7139)和低的εNd(t)值(-7.5--9.4)等特征表明,它们是由富含沉积物的大陆地壳经部分熔融的产物。I型火山-侵入杂岩在上述诸方面均与S型火山-侵入杂岩呈鲜明对比,表明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有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此外,还对本区S型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岩浆作用模式进行了讨论,提出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江南元古宙岛弧在印支-燕山早期向南东方向朝华南加里东造山带之下俯冲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南岭东西向构造带横贯粤赣两省,是我国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研究表明,白面石盆地具有与俄罗斯斯特莱列措夫等大型矿田相似的地质背景及演化,盆地其底中-晚元古代寻乌组、黄洞组的厘定,双峰式火山侵入杂岩的确认以及次火山岩(潜火山杂岩、次火山花岗岩)与富大铀矿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给白面石矿田扩大发展及南岭带(赣南段)其它火山盆地的找矿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东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七宝山金铜矿床产于鲁东胶莱坳陷西南缘,沂沐断裂带东亚带、受中生代破火山口内陷爆角砾岩筒的控制。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微量元素、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与橄榄安粗岩系火山-侵入杂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物质同源。均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矿化发生在中低温浅成条件下,属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泰尔贝里矿床位于瑞典北部谢莱夫特地区,是一个相当于显生宙斑岩型矿床的元古代矿床。矿化带位于恩花岗杂岩内,并与侵入的石英-长石斑岩有关。花岗质岩石与赋存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长英质火山同期。  相似文献   

9.
吉林延边地区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金铜矿床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吉林延边地区为我国滨太平洋带的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区,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侵入活动胶在的斑岩型-浅成热液矿床在时空上,成因上构成一个成矿系列,本文选择四个代表性矿床(小西南岔,闹枝,五凤和刺猬沟),较详细地介绍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机制等。通过这些矿床的描述,勾画出一幅从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矿床(小西南岔)→中生代火山盆地边缘的隆起带的斑岩型矿岩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赣东北横峰港边火山侵入杂岩的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学的研究发现,该火山侵入杂岩并非晋宁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Sm-Nd同位素年龄为(584±77)Ma,归属早古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成因上具密切联系,均属钙碱性系列,为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组合。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重新认识江南造山带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部银矿资源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疆地处世界三个巨型银成矿带中两个成矿带的交汇部位,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以及伊犁微板块碰撞产生的三条碰撞带都经过北疆地区,因而,该区火山-侵入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银的区域背景值高,这些对银成矿均有利。近几年发现了一批银矿点和矿化带,构成数个银矿化密集区。这些密集区与火山-侵入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北疆地区有很好的银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晚中生代期间,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由内陆向沿海,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越来越新。花岗岩 与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在成因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时间、空间和成岩物质来源一致的条件下 ,花岗岩可视为流纹岩、英安岩所构成的中心式火山机构的“根”,形成所谓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中国东南部的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可以区分为同熔型、陆壳重熔型和A 型三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形成机制和物质来源。同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分布 于沿海,陆壳重熔型火山-侵入杂岩一般分布于内陆,而 A型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主要受浙闽沿海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 以桐庐和相山两个典型杂岩体为代表剖析了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体的时、空、源一致性,所揭示的规律对于认识整个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 杂岩的成因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余达淦 《江西地质》2000,14(4):251-255
赣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在早白垩世处于陆内造山向陆内拉张过渡的一个构造环境。赣东北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正是在这样一个过渡性构造环境中形成的“过渡型岩浆岩建造”,它兼有二个岩浆岩体系的特征,但又不典型。其特点与成熟陆壳背景下的同熔系列花岗岩的特点一致,表明本区早白垩火山--侵入杂岩属于壳幔混合的同熔型岩浆岩成因。  相似文献   

15.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其包体希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性地报道了江西相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基底变质岩、火山岩、次火山岩及闪长质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差异性。认为此套火山-侵入杂岩具同源演化关系,推测它们均来源于前震旦系结晶基底,成因上属于陆壳重熔型。这与前人对此研究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Nd,Sr,Pb同位素组成及其底变质岩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相山两旋回火山岩及火山期后的次火山岩具有较低的εNd(t)值(-7.46-9.40),较高的Isr值(0.70801-0.71201)和较古老的Nd模式年龄(1.54-1.70Ga),且相对富集放射成因铅(^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686-18.323,15.523-15.730,38.143-38.936)。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与该区出露的基底变质沉积岩在Nd,Pb同位素组成上既有明显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别,因此,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区主要为地壳岩石,但并不排除有部分幔源组分介入。ε  相似文献   

17.
钟姑地区是印支和燕山早期上升的地块,燕山中、晚期发展成为火山盆地.随着火山—侵入活动,形成一系列铁矿床.深断裂构造控制岩带及矿带的分布.矿体明显受接触带和三叠系黄马青组下部岩性段及周冲村组制约.岩体隆起、凹凸及三叠系中下部岩性段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紫金山地区的中生代岩浆岩主要由晚侏罗世花岗岩和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构成,其中后者与该地区大规模的铜金成矿作用有关。此外,该区的才溪二长花岗岩岩枝是在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体定位之后,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形成之前侵位的。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是印支期-燕山早期陆内叠复造山过程中,陆壳岩石在相对低压条件下的熔融产物。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以高Al和Ti、富集轻稀土、Eu负异常不明显,相对富Sr,Cr,Ni,Zr,Cu,Au,Ag,以及较低的Sn,W,Rb/Sr值和较低的锶氧同位素初始比值,区别于晚侏罗世花岗岩;它们的Sr/Y-Y和Ni-Cr关系与残余10%榴闪岩或榴辉岩的MORB熔融曲线大致吻合,表明它们是地幔上隆、区域拉伸环境下洋壳物质部分熔融的岩浆产物。才溪二长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介于晚侏罗世紫金山花岗岩与早白垩世火山-侵入杂岩之间,它是区域挤压向区域拉伸转换的标志性产物。岩浆岩地球化学证据显示,紫金山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形成于区域挤压转换到拉伸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花岗质潜火山杂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乌伦布拉克铜矿含矿花岗质潜火山杂岩包括由先而后依次侵入的浅成相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超浅成或次火山相英安玢岩以及与之密切伴生的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含矿杂岩属钙碱系列,具有低Si、低碱、富Na贫K,过铝质-偏铝质,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铕弱负异常,强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Nb和Ti强烈亏损,Rb、Th、K、Tb相对富集等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成因上属造山壳幔同熔型花岗岩类。杂岩体由早到晚  相似文献   

20.
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有关这些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争议颇大。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1)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大量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相关联,火山-侵入杂岩的特征可与安第斯型火山-侵入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