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分析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通过分析大熊猫分布区域34个气象站建站以来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得出干暖是大熊猫栖息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通县气象局1990—200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研究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大通县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通县小麦播种—成熟期间,降水增多,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值增加,日照减少;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提前,生育期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气候变化教育对于提高公众气候素养,鼓励公众有效参与气候变化行动、引导公众科学合理应对气候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1]。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气候变化教育的基本理念、行动框架、主要内容以来,在联合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国外学者对气候变化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2-9]。中国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相应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进学校、进课堂等行动计划。但是纵观我国当前气候变化教育研究现状,对气候变化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政策宣贯层面,对气候变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对过去、特别是对未来的旱涝、冷暖趋势是人们所关注的事。因此,根据现有的降水、温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对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二十年来我县气候变化的某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有关资料、情报分析,对八十年代的气候趋势作一大概描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祥 《气象》1975,1(9):10-11
探讨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目前还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由于西藏气象台站网稀疏,观测年限短,有关天气、气候的历史记载又少,且往往还被神化,所以用气象观测资料和文史资料来研究青藏高原最近几十年、几百年的气候变化显然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象观测的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次和空间密度上得到极大提高。常规站资料是地面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站点分布合理、监测连续,对于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提高资料的应用价值。目前,经过已有的自动化质量控制之后,常规站观测资料中质量控制仍有错判、漏判等问题存在。该文以2018年贵州省常规站气温相关要素数据评估为例,实现本地常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是保障资料使用者正确研究分析天气、气候变化的基础,是提高资料的质量,保证资料发挥高效益的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提供应用的资料符合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本文就如何做好地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特别是对人工观测项目之间的配合检查谈了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兴洋  潘徐燕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11,35(2):50-52,59
总结应用气象观测记录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及信息化A文件,准确、完整地建立和审核一个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时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分析气象资料的连续性方法,考证台站环境变化、海拔高度这些对气象观测数据的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影响最大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的正确性,并发现有些气象台站早期的海拨高度数据有误。在建立贵州省解放前所建气象台站的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的过程中,面对一些台站该时期气象记录本的陈旧和腐损,提出须尽快完成解放前所建气象台站气象观测记录的信息化和拯救工作,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长序列气象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1960—2007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多数陆地地区呈增加趋势[1]。观测研究[2]表明,我国的极端强降水平均强度和极端强降水值都有增加的趋势,极端强降水事件也趋于增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51~1990年4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昆明(25°01′N,102°41′E)地区的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多重分维计算与分析,并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