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历时2年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综合分析,充分利用3S技术和信息技术,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体系,为编制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特点、思路、体系构架和3S技术的应用,重点阐述了RS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生态环境地质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通过历时2年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综合分析,充分利用3S技术和信息技术,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体系,为编制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特点、思路、体系构架和3S技术的应用,重点阐述了RS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生态环境地质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通过历时2年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试点,结合大量前人资料和多时段的遥感解译成果综合分析,充分利用3S技术和信息技术,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体系,为编制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特点、思路、体系构架和3S技术的应用,重点阐述了RS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中的应用、GIS技术在生态环境地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生态环境地质GIS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GIS在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质生态环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综述了GIS在地质生态环境数据采集与动态监测、地质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地质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和地质生态环境制图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GIS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SDS(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评价区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植被条件、人类活动强度等控制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基本指标,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海南省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申建梅  宋淑红  刘海坤 《地质通报》2011,30(11):1763-1768
沙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稳定。以过去对沙漠化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和研究为工作基础,重点对存在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进行实地调研,建立沙漠化地质指标体系,确定调查指标和监测指标,为科学评价地质环境变化和完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青海高寒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大通河上游的江仓煤矿四井田为例,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地质要素概括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二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将评价因子划分为三级,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建立影响程度评价因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功能,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图。基于GIS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方法将GIS技术和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研究之中,达到了定性、定量以及定位相结合,从而可为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科学保护与治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基于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将数学方法与GIS技术相结合,以目前拥有的大量区域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社会条件、地质灾害信息等基础资料为依托,利用GIS的叠加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模型进行区域地质灾害实时动态预测评估。并通过对灾害点所在区域的评估,获取灾点所在区的基础环境条件,结合灾点特征信息,对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评估,为防灾、救灾提供快速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初论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吴树仁  石菊松  张春山  王涛 《地质通报》2009,28(8):995-1005
为了分析阐明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概要地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编写的目的、基本原则和结构层次、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探索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性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初步提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该遵循的6条基本原则、结构层次及核心内容;初步提出定性分析-定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提倡实用性技术方法和GIS技术的推广应用;初步提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估区划的基本工作流程。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些主要难点和易于混淆的问题,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编制和修改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GIS技术研制矿产资源评价系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GIS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手段和工具,同时促进了传统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技术悄悄地发生变革。在GIS技术支撑下,大量的地物化遥空间信息数据库正在建设,这使得矿产定量评价的原始信息的应用得到了改变,也迫使我们要研究其于空间数据字化为数据库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金平  焦述强 《新疆地质》2004,22(4):395-399
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传统环境影响评价(EIA)有很人的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强大的图形与数据处理功能在EIA上的应用,显示了其巨大的优势,介绍了在其基础上提出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与GIS相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结构框图,在国内外学对GIS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又对GIS在EIA中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州梵净山西北新元古代白云岩帽的研究,发现其δ13CPDB值与全球其他地区冰川混积岩(Marinoan冰期)之上的碳酸盐岩帽中δ13CPDB值一样,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负偏移,从-1.4‰变化到-8.52‰,平均值为-4.52‰;δ18OPDB值从-5.44‰变化到-11.34‰,平均值为-8.68‰。除了白云岩帽顶部的两个数据之外,δ13CPDB值和δ18OPDB值均大体表现为随剖面向上升高的趋势,而且两者显示了弱的正相关性。沉积构造和碳同位素值说明,该套白云岩帽的形成与海底永冻土的固态甲烷释放无关,应为南沱冰期后,气候急剧变暖,大量风化的陆源碱性物质因海平面快速的上升被携带到海洋中,与CO2发生反应,快速沉淀下来的结果,支持了“雪球地球假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研究开发出的基于MicrosoftVisual C 6.0平台的城市地质环境风险性分区评价GIS软件,包括该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及软件开发的必要性、适应性、基本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per we present the procedure for hazard assessment that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the landslide hazard map of the Principality of Andorra at 1:5,000 scale. The main phases of the hazard assessment are discussed.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has involved the location of the potential slope failures, and the estimation of both landslide volume and runout distance. In the susceptible areas, landslide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has been determined in order to produce the Hazard Zoning Map. Data required for hazard assessment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a GIS or derived directly from available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ata handling and treatment with the GIS has allow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and mapping in a fast and reproducible way.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评价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经典的标准矿床模型标志准则进行区域成矿远景区圈定是“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数字矿床模型将为广大资源评价人员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工具。文章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评价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核心创新技术问题。开发的系统初步实现了专家系统与GIS的结合,可以在区域成矿远景区划和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目的,采用GIS方法,建立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层次分析法为基础,讨论了GIS进行地质环境评价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分析了利用GIS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滑坡风险评估G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强调了GIS强大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空间量算功能在滑坡信息分析中的作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了滑坡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人口密度、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等信息,按致灾指标提取与分析、承灾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