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沿海旅游整体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因素得分0.65,外部因素得分0.74,处于坐标轴的东北方向。辽宁省沿海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劣势,避开威胁,把握发展机遇,实施整体发展五大战略:区域合作战略、商务休闲战略、优势战略、精品旅游路线战略和特色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古滇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历史文化遗址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传统开发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价值的发挥.因此,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技术,已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产生与运用,为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对目前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介绍,从文化遗址地旅游规划、古滇国虚拟漫游、遗址地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4个方面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古滇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书院遗址旅游是一种文化之旅,在现代旅游大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昂普(RMP)分析模式,并结合了武汉市问津书院遗址的具体情况,从资源评价与产品的转化方面对景区进行了资源(R)分析,从旅游产品的弹性、旅游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市场(M)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书院遗址旅游发展的主要产品结构,然后进行产品(P)分析,提出产品体系及表现形式,从而为该地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遗址名录中80%以上的大遗址位于城郊或郊野地区,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析大遗址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实现大遗址区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以秦始皇陵大遗址区为案例地,探寻资本逻辑下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机制。研究发现:① 资本对最优区位的选择产生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由于各村庄的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保护区划的限制条件及其与已开发遗存点距离等因素存在差异,资本的选择性投入产生了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分异。② 村庄生产方式调整是大遗址区社会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在文物保护的框架下,由于旅游开发的正外部性促进资本流动影响到村庄生产方式调整,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转变的过程。③ 政府政策措施对大遗址区资本的引导控制是外部影响因素。大遗址的文物脆弱性决定了展示利用过程中必须保证政府的强干预性,村庄生产方式转变可能产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因此需要政府权力的介入,进一步导致了村庄生产方式调整。大遗址区乡村社会空间生产是一个动态演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政府有效管理、市场与村庄社区合理介入才能保障大遗址区乡村合理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5.
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阚耀平  焦黎  蒙莉 《干旱区地理》2000,23(2):149-154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刻的旅游文化内涵。笔者在对新疆部分地、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旅游业发 ,发现各地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分布的规律性、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可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GEM模型分析法,通过构建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得分,研究认为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相关辅助行业与集群中企业战略管理和创新方面表现一般。针对影响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试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新模式——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少辉  陈波  李方 《热带地理》2006,26(4):359-364
针对当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存在的空泛性和操作性等问题做了分析,从"战略"的词义出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全新的诠释,并构建定位模型.以湖南省常德市为案例,通过对旅游背景、旅游资源特质以及旅游市场特征的阐述,采用国际通用的SWOT进行分析,提出了常德旅游发展战略的概念以及需要回答的旅游地性质定位、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城市定位等战略定位,为丰富和完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提供一种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空间竞争是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重视的现象。在对连云港、日照两市的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和开发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连云港旅游发展的诱发因素,明确了该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连云港旅游开发应实施一体化战略:即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旅游文化开发与城市形象定位的一体化,旅游产业化与城市经济现代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内外旅游市场及各个景区客源分布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山西省永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永济发展旅游提出了产品定位、形象定位及营销战略等建议,旨在使永济旅游业跨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内外旅游市场及各个景区客源分布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山西省永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永济发展旅游提出了产品定位、形象定位及营销战略等建议,旨在使永济旅游业跨上一个新台阶,逐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开发热潮背后存在诸多隐患.该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循环经济的5R(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原则,探讨我国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引起社会对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深度思考,促进工业遗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以广西西江经济带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支持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3个方面评价了7市的旅游竞争力状况。结果发现:南宁综合旅游竞争力得分为1.99,位列第一,归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柳州综合旅游竞争力得分为0.33,位列第二,归为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崇左综合旅游竞争力得分为-0.14,归为一般旅游竞争力城市;梧州、贵港、百色、来宾的综合旅游竞争力得分均低于-0.45,归为弱旅游竞争力城市。针对各类旅游竞争力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小城镇动力系统是推动旅游小城镇产生、发展、维持、改善的各种力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由旅游需求的拉动力、旅游供应的吸引力、旅游中介的促进力及旅游发展的支持力构成的旅游小城镇发展动力系统,并分析了动力因素的作用反馈机制、强度机制和动力组合模式,阐述了自然生发型、政策驱动型、产业融合型、逆向成长型4种类型旅游小城镇的动力特征及发展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滨海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滨海旅游在全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有哪些因素在推动河北省滨海旅游的发展,这些因素以何种组织关联构成一个动力系统,是确定河北省滨海旅游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河北省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其滨海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省滨海旅游发展动力因子进行量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河北省滨海旅游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栩东 《热带地理》2012,32(1):87-93
以肇庆城区宋城墙遗址公园为例,运用中观层面的维度划分方法对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研究表明:中观层面的维度划分的运用不仅可以展示遗址的实体和历史信息,而且更能凸现遗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重大成就,强调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遗址公园的存在与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促进旅游的发展.该研究为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将遗址的保护、展示与开发有机结合,以实现遗址及其文化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灾害旅游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精英访谈法和游客问卷调查法,梳理以"5·12"汶川大地震遗址为核心的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分析各主要场所(景点)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探讨自然灾害型黑色旅游遗址的教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游客通过游览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难以得到放松或休闲体验;防灾减灾教育能提高游客的重游意愿,但是游客对防灾减灾教育的感知薄弱。打造多维度的旅游产品、缩小地震遗址的保存范围、革新遗址的讲解与形象是推动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把江苏环太湖旅游带作为一个整体旅游区域,分析了其开发的背景、资源赋存与组合状况以及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区域旅游开发方向的形象导向、功能导向和市场导向等核心问题,总结了文化精品战略、环境优化战略、区域协作战略、结构效益战略等4项江苏环太湖旅游带旅游开发的针对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主要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是城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科学评估城市旅游功能强度对于促进城市功能旅游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科学决策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中转地功能的角度构建了测度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36个主要城市的旅游功能强度进行了评估,讨论了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功能强度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是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研究领域,从目前旅游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应用领域来看,旅游战略研究与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具有独立于其它研究和规划并成为独立领域的趋势.结合新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以项目和活动为核心、以主题旅游为核心、区际旅游战略整合与战略伙伴关系、投资体制变革与规划研究等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的6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旅游发展需求型发展战略、资源型发展战略和投资型发展战略的创新框架,初步探讨了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与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章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入手,结合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探讨南岳衡山核心旅游区域与边缘旅游区域及其产品的相关因素、相互关系,得出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即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围绕这一基本思路,从5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