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分散流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找金方法。1986年以来,冶金系统完成1/20万比例尺的工作面积达12500多km~2,1/5万比例尺的56000多km~2。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1.样品管理一般分流样品编号有两个,一是设计编号,另一是顺序号。样品管理、加工、分析等主要用顺序号,资料整理时主要用设计号。通常顺序号按采样先后编号,可是分散流取样是按沟系取,工作安排是按交通情况布置。这样在一幅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黄金的物化探工作发展迅速。三年来已完成1∶20万化探普查找金面积220万km~2,1∶5万化探普查找金面积35万km~2;经详查,找到金矿360多处,经工程验证找到新矿床98个,其中有6个为大型矿床。1983年6月日本与西德的联合考察队在冲绳岛西北约110km、水深约1400m 的冲绳海沟中,发现含金、银极高的矿石;Au14g/t,Ag11000g/t。这是世界上含金银量最高的热  相似文献   

3.
冶金部西南局605队自1982年以来,先后在川西地区不同景观条件下,各种金矿类型上进行1∶5万—1∶20万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面积1万km~2余,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面积几百平方公里。在工作过程中还做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找金的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找到了丘洛、桥桥上、菜子沟金矿床(点)。本文是对川西地区水系沉积物找金的采样、加工和分析方法的回顾和总结,希望它对本区地球化学测量找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在不同的地质—找矿阶段中的目的、面积和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1)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大、中型矿田和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工作面积常常为数千平方公里或更大,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10万、1:20万或1:50万,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为2点/kM~2、0.25~1点/km~2或0.04~0.08点/km~2.  相似文献   

5.
1991年1~8月,煤田航测遥感局在巴西福塔雷萨以南地区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PDSFN航测工程(主要内容是利用1:3万比例尺航摄象片制作1:1万比例尺正射影象地图)完成了大地控制点与象片控制点的测量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某一独立测区面积14000km~2,只用了29个有效工作日就全部结束了大地控制点的野外观测工作,与常规测量相比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同时,这一工程是国际上公开招标的测绘项目,是我国测绘服务  相似文献   

6.
丘洛金矿是沿川西高原鲜水河断裂带,在长200、宽20公里范围内进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发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探Au,Hg,As,Sb综合异常是本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找矿标志。由于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少,控制面积大,能有效地发现和快速圈定找金有望区,建议在工作程度低的山区大力推广水系沉积物测量找金方法。  相似文献   

7.
兰州区调工作会议确定的1/5万区调“八五”任务目标,是既积极又稳妥的计划安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1/5万填图50万km~2,矿产调查25万km~2,是合适的.这是因为:第一、当前国家财政面临暂  相似文献   

8.
西藏丁青县扎格拉金矿的发现及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格拉金矿是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在西藏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岩金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在其外围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测量发现了一批规模大、强度高、分带清晰、浓集中心明显的金异常,并与砷、锑异常套合较好,地质调查结果表明,西藏丁青一带具有较好成金地质背景.该金矿及其外围大规模金异常的发现说明利用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在西藏地区找金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按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规划的要求,从研究已知矿床异常模式入手,选择通化县赤柏松大型硫化铜镍矿床,进行了不同取样方法及采样技术有效性试验工作。在矿区及外围224km~2范围内,采用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于Ⅰ号矿体附近3.4km~2内又采用了1:5千土壤测量及1:1万岩石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不仅已知矿体异常显示良好,同时又圈出8号、3号和2号等有望异常,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河北省开展了1/5万化探分散流约20000km~2,获得了大量以Au为主的分散流异常,为找矿决策和普查选点提供了靶区.在所提出的化探规划和施工区,经过进一步工作,取得了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燕山地区1/100万比例尺重磁资料经数据处理后,推断出深部构造及其派生的断裂体系;再据后者对已知岩体的控制特征,用大比例尺航磁图和地质图,建立了该区已知岩体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一次标志和组合标志.确立了超镁铁质、镁铁质岩体的数学模型.初步预测了8万km~2范围内的隐伏岩体.还进行了多组判别分析、R因子分析、模糊R型因子分析以缩小靶区.  相似文献   

1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山东蓬莱地区普查找金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88年在蓬莱地区采用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普查找金,圈定了大量异常,对部分有望异常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找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的地质找矿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和信息.并首先发现黑岚沟金矿;该区现已找到了几十个矿床(点),其中大型金矿床2处.文章阐述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技术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1965年以来,我们在辽东地区几个金的成矿带上,以Au为直接指示元素,以Cu、Pb、Ag、As为辅助元素,用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等手段与地质相配合,进行了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先后投入1/5千的30公里~2、1/万的200公里~2、1/2.5万的1200公里~2的次生晕工作和1/2.5万的400公里~2的分散流工作.由试验、试睑性生产到大面积投产,都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并对金在表生环境中的变化,不同类型金矿床中次生晕成晕特征,异常推断解释和评价方法,以及金的直接指示作用等,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金矿化探异常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化探方法找金取得了好的效果,这是因为:①解决了痕量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将金的分析灵敏度提高到0.5ppb,这是“依金找金”扩大找矿靶区十分关键的一步;②初步提出了一套评价金异常的方法(尽管尚不十分完善)。估计这种化探方法找金的“效果优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持续。但是,也应该看到,根据化探异常未找到金矿的例子也不乏有之,例如,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15.
1983年11月地矿部在京召开1:5万区调工作会议以来,1:5万区调工作获得了较快发展和显著的区域地质矿产成果。1983年前,25年共完成1:5万区调面积约15万 km~2。其中1958至1980年,22年平均每年完成5~6千 km~2,1981至1983年,平均每年1~2万 km~2。从1983年起,三年来完成约17万 km~2,其中1984年完成4万 km~2,1985年完成5万 km~2,1986年完成8万 km~2,预计1987年将超过8万km~2。  相似文献   

16.
十万分之一或二十万分之一比例尺找礦(地質測量)係属於初步找礦階段,但不論在什么階段,找礦工作總是和地質测量有关,因而地質测量是找礦工作的地質基礎。十万分之一或二十万分之一比例尺找礦(地质测  相似文献   

17.
在甘肃西部干旱、半干旱荒漠区,Ⅰ,Ⅱ级水系发育或较为发育地区,利用1∶2.5万分散流加密工作方法对1∶10万或1∶5万分散流异常进行追踪评价.采样点一般布设在Ⅰ,Ⅱ级水系中,密度一般控制在35~40点/km2,样品为水系沉积物中-细粒的细砂.异常区以1∶5万分散流测量统计的背景值为背景值,以Ca=2(C0+RS)或Ca=2Ca′来确定异常下限值,对所圈定的异常区采用踏查确定其是否为矿致异常-地化综合剖面追查其异常源-探槽工程验证-利用地质勘查手段确定其工业价值的异常评价体系.近十年来,利用该方法在甘肃西部地区发现一批金、钨矿床.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多宝山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及黑龙江省嫩江县霍龙门乡播根里金矿普查项目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和物化探异常特征,讨论其找矿潜力.1:5万化探异常特征显示以Au异常为主,Au强度较高,多达内带,并与Ag异常关系较密切.结合1:5万物探特征及遥感等信息,在研究区内圈定6处综合异常.其中,08XHt-3号异常中的Au-20异常面积为3.79 km2,异常最大值为43.1×10-9,平均值为7.53×10-9,达内带;08DHt-11号异常中的Au-47异常面积为2.157 km2,异常最大值为29.9×10-9,平均值为8.58×10-9,达内带.进一步开展的1:1万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显示Au异常重现性好,与物探异常相吻合.其中圈定的BG12HtAu-22号金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15.9×10-9,平均值为23.55×10-9,异常达到内带;BG12HtAu-42、43号金异常最大值分别为43.6×10-9、25.7×10-9,异常均达到中带.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区成矿条件,结合物化探异常特征以及少量工程查证发现的1条金矿体和5条金矿化体,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继续开展进一步的查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乌力吉地区为荒漠戈壁景观区,面积约40 km2。针对该区的地质景观特点,在找矿工作中尝试遥感与化探方法相结合的勘查方式。首先开展多光谱遥感影像蚀变信息提取工作,从ETM+、ASTER影像中分别提取了羟基、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异常,并对SiO2含量进行定量反演;然后优先在遥感蚀变异常区内开展1∶1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先期划定的遥感异常区内圈定出以Au元素为主的大规模综合异常;在对该遥感-化探综合异常区的异常查证中,在钻孔中圈定出厚度超20 m的金矿体,获得快速找矿的效果,表明采用遥感蚀变提取与化探结合的方法在荒漠戈壁景观区找矿中可以快速缩小找矿靶区,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20.
萨恨托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和静县萨恨托亥金矿床位于1:50万萨恨托亥金异常、1:20万金-白钨矿重砂异常和1:1万Au3异常中心域内,产于萨恨托亥压扭性断裂带中.上志留-下泥盆统大山口组第三岩性段的含铁白云石砂岩和泥灰岩是区域金异常的主要异常源.矿化(矿致)异常沿Ⅰ、Ⅱ、Ⅲ号断裂破碎蚀变带分布,金矿体产于Au3-2子异常内.元素组合为Au、Ag、As、Sb、Bi,该异常重现性好,异常元素之间相关性高,相互套合良好,属于多元素组合异常.矿床元素组合显示头晕特征,表明矿体处于矿床前缘部分.因此,深部可能存在规模更大、品位更高的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