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去给局长汇报工作时,发现他办公桌旁边放了一摞<资源导刊>杂志,后来慢慢地我才了解到,局长不仅喜欢看,而且还把它作为自己决策陕县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一个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2.
正回首望去,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挺远,只是今后,我们要换种姿态了。在做本期封面策划的时候,我们翻出了从09年到14年的所有杂志,同事感慨,"原来我们做了这么多的策划和报道"。导刊十年,确切的说,从2009年开始,我们尝试着走了一条不同于之前的道路,期望将这本杂志办成一本专业的、深度的,同时又向市场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南乐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自2006年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以来,阅读《资源导刊》(那时,她叫《河南国土资源》)已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平日里,我非常重视阅读《资源导刊》,更加注重学习杂志中"卷首寄语"、"时事政策"、"特别报道"、"经验交流"、"法律天地"等栏目。当我在工作中遇到  相似文献   

4.
正祝福一本杂志,如同祝福我们自己,都有各自美好的未来。至少,她曾开在,春日里的某个季节。十年之于《国土资源导刊》,意味着从诞生到谢幕。即便这不是它最后的归宿,但却不可抑制地让人惆怅满怀。就像一种习惯,不管是好是坏,当改变了,心里总是惴惴的。2009年4月,我正式进入导刊工作,到现在,5年零8个月。那时候的导刊,是"未开发的处女地",潜力很大,但其路漫漫。文风、栏目、视觉等都需要摸索,有一种创  相似文献   

5.
《资源导刊》杂志2009年第6期的"法律天地"栏目中,《我的宅基地纠纷应如何解决》有一问题:"我"在三年前经镇政府批准,用0.5亩土地与同村村民李某的宅基地互换,并且缴纳了有关费用,拿到了土地使用证明,但第二年,李某不让  相似文献   

6.
不是告别     
正也许辞旧,才能新生。告别不过是我们的天性而已,谁又能说不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呢。我总觉得和任何一件东西待久了,都会产生一种至亲的感觉。2008年1月,我结束另一个完全不相关行业的实习来到导刊。为什么来做杂志呢?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也许是一个伪文艺女青年,彼时  相似文献   

7.
<正>在11月10日召开的《资源导刊》采编发行工作座谈会上,文茂林副厅长的讲话意义深远,他提出"在写稿中学会写稿",这对我们基层通讯员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我是这样理解的,一是看。通过多读国土资源系统的书籍和报刊,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和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8.
正不知道有多少同龄人,像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感觉,想做的事很多,可付诸行动的却寥寥无几,就是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曾经的我,也抱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想用年轻的时间去做一番自己想要做的事,想要用自己的付出换取理想的生活。那时的自己,简单并快乐。一本书店的小说、一件喜欢的衣服、存折上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小钱,只要都是自己努力换来的,都会让自己开心、满足;朋友一封问候的邮件、  相似文献   

9.
<资源导刊>杂志2009年第6期的"法律天地"栏目中, (<我的宅基地纠纷应如何解决>有一问题:"我"在三年前经镇政府批准,用0.5亩土地与同村村民李某的宅基地互换,并且缴纳了有关费用,拿到了土地使用汪明,但第二年,李某不让"我"使用宅基地, "我"应如何处理呢?作者李文成律师给"我"的建议是,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走权属争议调处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节后上班第一天,坐到办公桌前,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崭新的2021年第1期《资源导刊》,看着这本熟悉又亲切的杂志,不由得翻开,仔细阅读,熟悉的工作,朴实的见解,那些似曾相识的编辑、作者拉开了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11.
编辑论坛     
正张家界在留住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的全民"迎检"中,找回了地质公园的真正意义——"保护才是最好的开发"导刊第十一期在做封面策划《寻找"张家界"》时曾采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专家,此次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验收专家,葡萄牙TRAS-OS-蒙特斯与奥拓杜罗大学地质学院副教授Artur Agostinho de Abreu e Sá(阿图尔·阿伯·萨)。但是因为阿图尔·阿伯·萨教授出差,我们在杂志出刊后才收到他的回信。我们仍然想跟读者分享这名联合国专家对于世界地质公园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资源导刊·地质旅游》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宣传地质山水风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性读物,融新闻、科普、旅游、摄影为一体,集国内各家旅游刊物之长,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是一本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期刊。《资源导刊·地质旅游》杂志为国际流行的大16开版本,每月一期,每期80页,每本定价16元,全年192元。全国各地订户可直接向杂志发行部订阅,也可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36-935。  相似文献   

13.
在项城市区南20公里远的高寺国土资源所里,国土员韩明伟正在认真擦拭他的摩托车,这是他有空时喜欢做的事,他自豪地对笔者说:"它可是我的好帮手,过去每天骑着它回家,现在每周才用上一次,它还有些不习惯哩!"  相似文献   

14.
"小高,2010年12期<资源导刊>上又发表你一篇稿件,进步真快!甭管了,咱局里评选‘学(用)刊标兵'时,我一定投你一票.""程科长,我发表的那些稿件,除了咱局对在<资源导刊>上发表的稿件奖励‘给力'外,主要还是<资源导刊>的编辑们‘给力'啊!"这是1月20日,孟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科长程龙和前来局机关办事的国土员高屹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5.
读书过年     
正过年很热闹,同时时间也很富裕,有大把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有的人喜欢打牌就让他打牌去吧,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去吧,有的人喜欢四处逛逛就让他逛逛去吧,我要过一个读书年。带一本书踏上回家的征程,坐的是火车,好不容易排队进站,被人群硬生生挤上了火车。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虽然人声嘈杂但耳朵里什么都进不去了。这是朋友赠送的一本诗集,是他十多年写诗的总结,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诗,读起来很是舒服,疲惫之意即刻散去。旅途读书要的就是很快入境  相似文献   

16.
读书过年     
<正>过年很热闹,同时时间也很富裕,有大把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有的人喜欢打牌就让他打牌去吧,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去吧,有的人喜欢四处逛逛就让他逛逛去吧,我要过一个读书年。带一本书踏上回家的征程,坐的是火车,好不容易排队进站,被人群硬生生挤上了火车。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虽然人声嘈杂但耳朵里什么都进不去了。这是朋友赠送的一本诗集,是他十多年写诗的总结,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诗,读起来很是舒服,疲惫之意即刻散去。旅途读书要的就是很快入境  相似文献   

17.
正《资源导刊》杂志(ISSN1674-053X/CN41-1389/D)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宣传地质山水风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性读物,融新闻、科普、旅游、摄影为一体,集国内各家旅游刊物之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一本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杂志。《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权威性的工作导向,高品位的学术理论,现代化的科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刚加入国土队伍不久的"新兵",工作伊始,主任就告诉我:"在咱们局里,无论哪个科室,《资源导刊》是必读必学的宝贝,要好好钻研学习,时间久了,你自然会知道她的好处。"当时的我半信半疑,抱着"开卷有益"的心态打开了这本属于"国土人"的杂志,这一看就再也没有放下来。最初吸引我的是《文化沙龙》。这里的文章语言质朴,感情却十分丰沛,读来让人感慨良多。那天,读到《母亲在,天天都是中秋节》这篇文章,瞬间我被拉进了对童年的美好回  相似文献   

19.
<正>《资源导刊》作为全省国土资源宣传的主阵地,我局党组一直高度重视杂志的通联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通联队伍,组织开展新闻写作知识培训,提高宣传工作人员待遇等各项措施,使局里的宣传工作卓有成效。2008年以来,我市通联工作成绩突出,在《资源导刊》的发稿量逐年上升。仅2013年,我市共在《资源导刊》上发表各类文章103篇,总字数69254,在全省18个地市排名  相似文献   

20.
屈指算来,我与《资源导刊》已结缘6年。6年来,我对《资源导刊》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大量的有关国土资源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自身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资源导刊》已成为我学习、工作的良师益友。尤其感受深刻的是,2008年我所从事的普法宣讲活动能取得成功,《资源导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