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于史赖伯全组合测角法测站平差采用表格计算,已为人们所习惯,并在《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中作了示例,见261—265页。列出这个表的原则是由最小二乘法原理观测数据所求解的平差角值:其中任意一个角度的平差值[i,k]是以该角的直接观测值(i,k)的权为2,而以由其他两个角度间接推算的角值的权为1,按权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的。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1)问:水准测量的仪器检验项目中,有三种测定i角的方法,其中以哪一种方法较精确?答:第一种方法 两测站设在两标尺之间,并各距两标尺的中点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如果我们能建立一条高精度的水平视准线,那就可以使大地测量仪器的一些检校工作,如水准仪的i角,经纬仪的竖盘指标差i的检校工作变得很简单,而且便于在室内对成批仪器进行检校。本文将提出一个i角检校仪的设计方案,利用该仪器可以得到一条高精度的水平视准线,而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 概述以往惯于使用减出间接角值的方法做测站平差,这种平差方法,由于计算间接角工作繁琐,工作量显得较大。新版之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虽介绍了一种简化方法,但其组合差和平差值的计算过程还不够精练。为了讨论和解决这一问题,先谈一下测站平差简化公式的来源。设〔i·k〕为平差值,(i·k)为观测值,n为测站上的方向数,由此可将求平差值的一般公式演变为下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交换式对偶测量概念的仪高、i角参数测定原理与方法。具体分析讨论了仪高、i角的单独测定法和联合测定法,导出了参数方程组及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及实际计算表明:仪高、i角的联合测定法更具有一般性,可作为标准测定方法使用。同时,在实际作业中组合采用联合测定法与单独测定法,可能是一个最佳的选择。组合方法为:初次安装仪器时,应采用联合测定法确定仪高与i角;当已知仪高并确认未发生变化时,可采用单独测定法来确定i角,以节省测定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内调焦的准高问题,求得了准高误差的表达式,并得到相应的准高条件。讨论结果表明:补偿器在调焦镜之前的情况具有固定准高点;补偿器在调焦镜之后的情况则不具有固定准高点,而只具有“伪准高点”。文中引进了“伪准高”和“伪准高点”的概念,并且认为“伪准高点”将与望远镜的“伪准距点”重合。  相似文献   

7.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在水准测量作业过程中,为减小视距差引起的系统误差,相关规范对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前后视距差的控制又极大地限制了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以及工作效率。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将i角当作系统参数进行平差的方法,平差结束即可得到i角值以及经过i角误差改化后的高程平差值。对比分析了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与条件函数法,实例表明附加系统参数平差法具有更好的高效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温度是影响数字水准仪性能的关键因素。测试温度对国产数字水准仪i角的影响,发现当仪器内外温差较大时,仪器i角的变化显著。测试结果表明,i角设置与测试、水准测量都需要在仪器内外温度平衡时,才能够获得可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还没有编写出有关“坑道外部测量——轴线测量”的一些作业细则,因此在实际作业中,基本上按照我国“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进行作业。但是由于坑道多位于山岳地区,倾斜角很大,甚至达40°。因此作业中2C之差、2C绝对值,各测回方向值之差经常超出细则规定的限差。这些情况的产生,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仪器纵横轴倾斜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的要求,所有用于一、二等三角点上作水平角观测或用于拉伯拉斯点上作方位角观测的仪器,都要每隔3°测定水平度盘的直径误差。测定在检验室内进行,其方法是观测由照准器所构成的36°, 45°和60°三个角。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引起在《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11第(8)款中指出:“无论用何种仪器观测,在使用微动螺旋作最后照准,或用测微器对准分划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但怎样谓之“旋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经纬仪,其相应螺旋(这里是指水平微动螺旋和测微器扭)的“旋进”方向又是怎样的?关于这个问题,在不少人的概念中还比较模糊,往往不能够根据仪器结构的不同,找出相应的真正“旋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细则附录10中,规定了两种测验望远镜放大倍率的方法。在某种情况下,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缺陷。当缺乏倍率计(一种测定望远镜放大倍率的专用仪器)肘,用细则中所述的第一种方法(承影板法)不易取得准确的结果,因为望远镜出射光瞳直径d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用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即:1)为地面沉降观测而建立的高程控制网中起始误差的影响,2)这种专用水准网的平差方法。文中用建立试验网的方法,探讨了在高程控制网多级布网分级平差时,低级网的高程最或是值受起始数据误差多大的影响。试验网计算的结果表明:d_i~″具有明显的系统误差的特性,但尚未显著地大于2m_(d_i~″),故无损于低级网的精度。由此可见,一般精度要求的高程控制网,按现行规范细则所规定的多级布网分级平差,仍然是一个较好的作业方法。由于专用水准网具有,当线路长度变化不大时,其权的变化所引起的高程最或是值的变化,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特点。因此可以采用本文提出的“权系数法”进行平差。文中还举出14个结点水准网的平差计算工作,从而证明了本方法可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建设”1957年1月号发表的“环路及结点平差的电学仪器”一文中,提出下列减少量测电位差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夏为 《浙江测绘》1988,(1):91-93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我们时常注重i角大小的变化,而忽视了水准仪由于携带中震动所引起的符合棱镜水平位移走动的检查,以致生产中常常出现仪器不稳定及成果闭合超限等状况,影响工作进展。因此,符合棱镜水平位移也是水准测量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加速器控制网测量及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210 m长、6 m宽的大尺度直线隧道控制网,提出了具体观测方案,对观测仪器的选择、控制网布设、测量方式及数据处理进行了介绍;基于两类跟踪仪分两期测量,并采用相邻站拟合偏差、边角观测差对数据预处理和光束法平差进行了计算,对两型跟踪仪的测量精度及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采用激光跟踪仪观测,相邻站拟合偏差值为0.05 mm左右,测距值不高于0.06 mm,水平和垂直向测角算术平均值在4″以内,且水平向测角精度比垂直向高1″左右;2对于狭长大尺度直线控制网,X向网形可靠,解算精度高,Y向网形易扭曲,解算精度下降;3Leica AT401型跟踪仪观测精度略高于FARO X1,但当隧道环境稳定之后,两种跟踪仪对于200 m左右的狭长直线网得到的平面方向坐标重复性均在0.5 mm之内。  相似文献   

20.
问:二等三角网方向数大于7时,采用什么观测方法好些?答:二等三角网方向数大于7时,采用“非完全方向观测法”较好。这样平差时便和史赖伯法相似,容易化为等权平差。“非完全方向观测法”度盘编制不一定与细则相同,总的原则是要均匀分布即可。问:可否在一测站上采用测光、测标的混合观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