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郝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是发病之本,湿热是发病之标,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为湿热蕴肠;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且多呈脾虚。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主,兼清余邪;久病之后,肾阳受损,应注意温补肾阳,同时,久病多瘀,久病入络,还应兼顾活血化瘀;因该病具慢性特征,故郝教授主张应用膏方治疗,并以健脾化湿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总结朱明双教授运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朱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总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湿热痰瘀胶结、脉络瘀阻为标。其中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贯穿此期始终的病机关键,故主张在清热利湿基础上佐以山慈菇、海藻、威灵仙、水牛角等化痰散瘀之品,以及川乌、草乌、地龙、蜈蚣等祛风通络之药,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黄文政教授治疗下尿路感染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本虚标实是下尿路感染的基本病因病机,本虚是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湿热瘀血等邪气乘虚而入,湿热瘀毒蕴结下焦,导致肾与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道不通,为虚实错杂之候。治疗当以谨守病机,固本培元;祛除邪实,贯穿全程;疏利少阳三焦,通调水道为主,并在固护脾肾的基础上,兼顾湿热、瘀血等邪气,调理三焦,标本同治,正邪兼顾。  相似文献   

6.
介绍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分析该病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瘀血痰浊阻滞脑络为标,自拟补肾活血方和化痰活血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治疗,疾病早期以痰浊血瘀阻滞脑络为主要病因病机,故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待痰浊瘀血症状基本消除后,病情以肾虚为主时,方用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肾病综合征常见临床病理表现之一。李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病-证-症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补脾肾之虚为主,兼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祛瘀毒,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孙素教授平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经验。分析其病机为湿聚热蒸、本虚标实。采用分期分型论治,急性期表现为湿热痹阻证者以四妙散加减;表现为湿热内蕴证者以白虎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缓解期多表现为正虚邪恋,治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  相似文献   

10.
总结谢军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主要病机为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同时有正虚、瘀滞、痰浊、毒郁等兼证,治疗以辛开苦降法为根本大法,根据兼证佐以扶正、化瘀、消痰、解毒之法,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徐云霞主任医师重用清热化瘀法治疗盆腔炎后遗症(SPID)的临床经验。徐师认为SPID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湿热之邪为标,肝气郁滞,血瘀常存,阳虚寒邪夹杂,诸方因素错综复杂,导致病情缠绵难愈。其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注重补正气、调和肝脾,采用家传经验方二丹红藤败酱汤、墓头回方、柴芩归芍散,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介绍赵凤林主任中医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的临床经验。赵师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虚、瘀”,以本虚标实为特征。其中本虚为气血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中医治疗以益气养血、散瘀通脉为原则,尤以补养心气、心血为重。临床以炙甘草汤为基础方,配伍红花、细辛等化瘀通脉之品,制成贴剂外用,效果颇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彦主任医师巧用增味五痹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以心肾为主,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尤以虚证为主,实证较少。本虚表现为心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气血阴阳亏损而无以濡养心脉;标实表现为痰浊、血瘀、水饮等实邪痹阻心脉。其提出以通痹为治疗之轴,行温补心肾、活血通络之法,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辨治,巧用增味五痹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分析总结朱丹溪治疗痛风相关论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其证治特色。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对痛风证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气血失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内外合邪而致痛风;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纲,以调和气血为本,以祛痰化浊为助,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应用引经药,创痛风通治之方;临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痛风临床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晚期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先为肺气虚,渐及脾肾心诸脏,标实多为痰瘀互结,故胡教授从痰瘀论治,拟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介绍耿刚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经验。耿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是以脾胃气虚为主要病机,痰、瘀、毒邪互结导致的“本虚标实”之候,故在治疗上以益气健脾为大法,兼顾化痰、活血、解毒,重视症状控制,常以四君子汤及归脾汤为主方加减,重用蒙古黄芪和党参,提倡针药并用,关注日常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晞星教授从湿热论治膀胱癌的经验。王教授创立以“和法”为纲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临证主张从湿热论治膀胱癌。其认为膀胱癌病机总属湿热下注,痰瘀毒结,气血亏虚。临证治以清利湿热毒邪为主,辅以化瘀祛瘀散结,以四妙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为基础方治疗,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清热利湿与调和寒热、脏腑、气血之法并用,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经验。潘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的病位在肝,与脾胃、胆、三焦密切相关,因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畅、正虚体弱等导致肝郁脾虚、湿毒内蕴,从而病情缠绵,迁延不愈,并以郁、毒、虚概括其基本病机,其中肝郁贯穿慢性乙肝的始终。潘教授根据这一基本病机确立了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扶正补虚的基本治法,治疗上祛邪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扶正以补益先天后天、扶助阳气为主,并以经验方肝复方为基础方,根据疾病阶段灵活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总结吴华堂教授从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吴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痰瘀贯穿本病始终。故吴教授对于痰瘀互结型痴呆常用加味癫狂梦醒汤治之,以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为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糖尿病发展至后期,由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阻络所致。根据其病情轻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根据患者早、中、晚三期临床表现,卜教授分别提出以益气养阴,行血通络、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同时配合独创的豨莶通络液外洗治疗,并将化瘀通络法贯穿于三期治疗之中,标本兼治,内治外治并施,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