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辛缓释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PSS、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辛缓释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痰瘀互阻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温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流速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取关元、气海、中极、水道(双侧)、阴包(双侧)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尿流速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0%(31/35),优于对照组的68.60%(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平均尿流速率均加快,残余尿量均减少,且治疗组加快与减少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BPH方法简便,可明显减轻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增加尿流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疗法,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5.0%(34/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24/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痤疮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随访1个月组内比较及随访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针配合体针能有效改善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皮损程度及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舌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以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特异性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评定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3.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SWAL-QOL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圆针激痛点叩刺在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与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3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型CP患者3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 例。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P症状积分评分表(NIH-CPS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评估其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12/15),高于对照组的53.33%(8/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CPSI、IPSS、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3型CP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解风酒外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 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 例。治疗组采用解风酒外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81/90),对照组为60.00%(54/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的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风酒外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明显改善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俞穴截根疗法辨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肝俞穴截根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乳癖消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腺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及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水平,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2组乳房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疼痛改善率、全身伴随症状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俞穴截根疗法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且其改善乳房疼痛及全身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 例(其中治疗组1 例、对照组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患者11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治愈率为51.72%(30/58),对照组分别为74.14%(43/58)、37.93%(22/5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NIH-CPSI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2组均每天施针1次,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腰部疼痛程度、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及腰肌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埋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埋针疗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剔除4 例,对照组剔除6 例,最终治疗组26 例,对照组24 例。2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埋针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口服龙胆泻肝汤、患部散刺放血、穴位注射并配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病毒方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评定综合疗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77.50%(3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为12.50%(5/40),对照组为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大面积带状疱疹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镇痛I号汤”定向透药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KOA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痛I号汤”定向透药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根据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评价综合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整个疗程中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镇痛I号汤”定向透药疗法可以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