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江  邵子叶  房斌  夏瑞 《贵州地质》2013,(4):289-292,319
麻江野猪田粉石英矿属现代风化壳型矿床.本文通过对麻江野猪田粉石英矿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总结控矿因素主要有稳定台地碳酸盐岩硅质沉积建造、岩溶浸蚀界面、地形条件和古地理气候等条件.研究认为麻江及周边地区寻找类似风化壳型粉石英矿床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建云 《西北地质》1991,12(2):39-43
陕西宁强冯家山砂岩型铬铁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铬矿床,含矿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其次是硅质角砾岩及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局部育炭质板岩。由这些含矿岩石组成大小悬殊、形态奇异的地质块体赋存在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底部的微晶白云岩中。该矿为机械搬运沉积而成,既与白云岩非同一时期,又与附近超基性岩体无关,其时代尚待进一步查明。  相似文献   

3.
石英的成因标型特征和找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的标型特征,用于查明矿床及其他地质体的成因和找矿评价,已获得成果,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笔者曾论述过脉石英含金性评价的矿物学标志。本文着重讨论石英的成因标型特征和某些矿产的找矿标型特征。如所周知,石英具有形态、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包裹体等方面的标型特征。这些特征用于判明矿物、岩石、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因类型者,可称之为“成因标型特征”:对找矿、评价具有直接指示意义的,则可称之为“找矿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贵州沉积型镍钼钒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沉积型镍钼钒矿与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密切相关,文章从该类型矿床的时空产出特征、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征、赋矿层位与含矿岩系、控矿因素与富集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特征诸方面,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成铅锌矿田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内,该区铅锌矿床点星罗棋布,含矿建造为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床的生成和分布明显受层位控制,矿床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岩型和沉积变质再造型。本文以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为例,探讨典型矿石组构特征,分析区域变质对岩矿石结构、构造的影响,对比不同矿床类型矿石结构、构造差异,对本区矿产地质及成因研究和勘查找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波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00-1016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西缘发现的大型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之一。为研究同德石墨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采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并开展山地取样工程、岩矿测试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同德石墨矿产于古元古代前震旦系康定岩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中,赋矿岩石为云母石英片岩。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近南北向展布。矿石矿物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及少量铁质矿物等。矿石自然类型为云母石英片岩型,工业类型为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其原岩为一套含碳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碳质主要来源为有机物。物探自然电位梯度呈正负相伴,最低电位和梯度值为零的位置往往指示了石墨矿体的顶面中心;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呈带状向深部延伸的低阻异常指示了石墨矿体的深部赋存形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区域变质阶段,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省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背景,产出特征及成矿机理,对数以千计的矿床(点)进行了简化归类,共划分出:与侵入岩有关、与火山岩有关、蚀变岩型、热液成矿、沉积成矿、沉积再造成矿、表生成矿等七个矿床类型及与玄武岩有关、与细碧—角斑岩有关、层带状、断裂型、上古生界沉积铝土矿、中生界沉积镁矿、下古生界寒武系底部黑色页岩层中多元素组合及中生界含铜砂岩等八个矿床亚类型。  相似文献   

8.
四川拉拉铜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富铜矿床,其矿体均赋存于河口群变质岩系中,具有典型的层控特征,因此对这套变质岩开展原岩恢复工作能更好地限定其矿床成因,也可对区域下一步的深边部找矿提供指示。通过对赋矿变质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原岩为一套泥质粉砂岩-细碧岩的岩石组合。其中,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及白云石英片岩的原岩可能为泥质粉砂岩,而石英钠长岩、变火山角砾岩及变火山凝灰岩的原岩可能为细碧岩。河口群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为裂谷环境。结合矿体似层状、透镜状的层控特征及已有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认为该矿床存在早期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型铜矿化,根据其围岩类型,可能属于"别子型"成矿亚类。本区此类矿床下一步找矿工作的方向为铁镁质火山岩与硅质碎屑岩的界面。  相似文献   

9.
陆相红层型铜铅锌矿床与红层盆地热卤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兵 《中国地质》2018,45(3):441-455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是中国发现的首个产于陆相红层盆地中的红层型铅锌矿床,对其成矿作用及成因有多种不同认识,但都将其归入现有的一些矿床类型,如喷流沉积型、砂岩型等,却均不能反映其独特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为此,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全国陆相红层盆地及其矿产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等方面对比分析,认为乌拉根铅锌矿与中国大量产于陆相盆地内红色建造中的红层铜矿,在矿床特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的结果,是同一类型的矿床。红层型矿床是地洼区的特有矿产,是地球地质演化到地洼阶段才出现的新的矿床类型,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矿系统,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矿床类型——红层型矿床是合理的,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铅锌矿找矿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概况、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内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结果表明,矿体展布主要受石英斑岩的断层破碎带构造控制;石英斑岩体为银矿体的主要矿源体;石英斑岩岩浆的侵入在粉砂岩、含泥粉砂岩与角闪黑云石英二长岩体沉积接触的地质界面中,这种封闭构造环境中利于富集形成高品位的银矿石;矿化富集用与不同构造的交叉、构造形变强度、岩石破碎强度以及蚀变交代强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将石英斑岩的断层破碎带及接触蚀变带作为银多金属矿找矿方向.石英斑岩断层破碎带中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蚀变,是该区银矿找矿的一种地表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