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区是大白菜主要产地之一,川区和半山区均可栽培。全区每年栽培约1300亩,总产量500万公斤,占蔬菜总产的30%。大白菜亩产在丰年可达5000多公斤,但欠年只有1000多公斤。年际间产量不稳的原因,主要与受病害的影响以及与播种的迟早有关,而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我区大白菜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基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生长一秋,供冬、春半年食用,它产量高,耐贮藏、耐运输,但多病害,产量不稳定。其原因主要是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当遇适宜气象条件大白菜就丰收。反之,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而在栽培管理上又不能适时地创造或改变小气候环境,就造成减产。崂山城阳青大白菜驰名于国内外,有一个很长的盛产过程,由于种性退化不抗病近于夭折。近年来辗据减产的教训,总结、探索出气象与栽培管理条件对大白菜生长影响的关系,从而使全区的大白菜由夭折转复兴。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历年种植大白菜面积约二万亩左右,每年除自销外,还可外销6万吨.大白菜性喜冷凉气候,在石河子全生育期只有80~90天时间,生长时间短、且季节卡得很死.所以,大白菜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 一、石河子的气候生态与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及对产量的影响石河子大白菜在一般年份亩产3吨左右,但因气候、栽培技术、病虫害、品种等原因,其产量年际变化较大.1985年和1986年由于气候反常,主栽品种“小包心”种性  相似文献   

4.
1985年北疆沿天山(精河——昌吉)一带,大白菜遭受普遍性的大面积病虫害,冬白菜大量减产,造成了上述地区冬菜的紧张局势.大部分地区产量比历年减少百分之七十以上,乌苏至沙湾的白菜全都死光了.普遍病症是:白菜植株矮小,叶面卷曲,皱缩,大部分不能包心,蚜虫密集为害;有的虽包了心,但受病毒病和霜霉病之害,叶脉上有褐色坏死条斑以至腐烂,这与白菜生长期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大白菜的生长以温和湿润而阳光充足的气候最为适宜,也就是说温度、日照、降  相似文献   

5.
1新疆棉花主要病害与气象1.1苗期病害棉花苗期病害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至现蕾前期间发生的病害,它的发生发展,与棉苗生长的强弱。病菌数量的多少和播种后所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播种的棉籽发芽后半个月内,营养生长要靠本身储存的养料,并需要15-2()的温度才能出土。出土后当两片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刚出现的阶段,是棉苗生育最弱的时期。这时子叶内储存的养分已消耗殆尽,而真叶的光合作用还很弱,因此抗逆力最差。如果遇上低温连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菌侵害,不利棉苗生长,降低棉花抗病能力,可造成多种病害流行。回.1.1立枯病棉…  相似文献   

6.
石鹏皋  何祥照  李开林 《气象》1982,8(9):25-26
麦类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气候型病害。是麦类生产上的严重威胁。我省中部和南部麦区,特别是沿江滨湖地带,病害流行频率高,为害程度重。为作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本文根据麦类赤霉病的病原生物学和病害流行学,对作物的发育阶段、发病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对感病阶段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以常发重病区广济为例,试作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长期预测预报。现分述如后。 一、气候条件是赤霉病流行的决定因素 大面积的感病寄主,充足的菌源及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是引起赤霉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其中,病原菌和感病品种的大量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棚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通过调节棚内小气候条件来抑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态防治方法。本文通过田间温度控制对比试验,建立病害与温度控制的相关模式,为确定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蚕豆与气象     
在我地,蚕豆原系十边种植。随着科学种田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蚕豆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来,蚕豆是我县的主要夏熟作物之一,占夏粮种植总面积的1/3左右。蚕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绿肥和饲料(青蚕豆是青饲料,蚕豆做粉后,粉渣又是精饲料)。但蚕豆产量低而不稳,常受病害威胁。为了掌握蚕豆生长的气象条件,和病害作斗争,我们对蚕豆生长规律、蚕豆病害和蚕豆田间的小气候作了认真观测研究,分析了蚕豆生长与发病的气象条件,注意掌握天情、苗情、病情,及时向公社党委汇报,抢在阴雨天和病害大发生之前突击用药防治,在1975年病害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夺得了蚕豆丰收。  相似文献   

9.
《气象》1977,3(4):23-23
赤霉病是三麦生长后期流行的主要病害,严重流行年份不但影响三麦产量,并且病麦的毒素对人、畜健康有害。近年来我们分析研究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初步得出了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预报公式。  相似文献   

10.
邹平县1993年夏季气象条件与玉米叶斑病马焕香(邹平县气象局·250200)玉米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生长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已在不同地区多次流行成灾。70年代美国小叶斑病大流行,减产165亿公斤,损失产值约10亿美元。邹平县1993年大叶斑病普遍发生,其...  相似文献   

11.
王娟  卓静 《陕西气象》2012,(1):30-31
采用TM影像对太白山1988—2010年冬季积雪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m以上的山顶及山坡两侧,积雪面积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2010年积雪面积为90.84km^2,1988年积雪面积为95.98km^2,23a积雪面积减少了5.14km^2。深雪区面积急剧萎缩,浅雪区的面积增加。2000年深雪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2.5%,2010年深雪区面积仅占总面积的26%。23a间太白山积雪面积在波动中减少,积雪厚度也在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虎林市是水稻生产大市,水稻种植面积现已达6×10^4 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4%。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原因,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绝产。稻瘟病发病轻时,谷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可使水稻成片枯死,颗粒无收。近几年来,虎林市水稻发生稻瘟病最严重的是2005年。本文分析2005年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庞振潮 《气象》1980,6(3):33-34
浙北平原是我省重要的产粮区,实行麦、稻、稻三熟制。麦类赤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1954—1977年24年中,重病5年,中病12年,轻病7年,中、重病年占70%以上,严重影响春粮的稳产高产。麦类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受各种因子的影响,气象因子尤其重要,有人称此为“气象型病害”。气象因子一方面影响病菌的转移、繁殖和越冬,即影响菌量,另一方面影响大小麦抽穗至灌浆初期病菌的侵染。我们分析了秋、冬气象条件与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关系,以农谚为线索,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制作麦类赤霉病预报,效果较好。 秋、冬气象条件与麦类赤霉病流行 我省广为流传的农谚:“烂田种麦,有草无麦”,“烂冬油菜,燥冬麦”。所谓“烂田”、“烂冬”分别指秋季和冬季雨水过多。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生态因子,特别是温度、湿度因子,对黄瓜生长发育、病害发生程度以及产量产值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采用和推广栽培实用技术,控制保护地小气候条件,创造出黄瓜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降低黄瓜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商丘1955 ̄1988年34年气象资料和大白菜生长特性,得出商丘郊区大白菜最佳适播期和收贮期。经推广使用,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名扬海内外的“胶州大白菜” “胶州大白菜”诞生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美丽富饶的海滨城市胶州。早在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重要部落东夷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以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为传承的三里河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胶州物产丰富,水源优质,气候宜人,为大白菜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SNOMAP算法及ARCGIS软件,利用2000—2017年Landsat TM数据提取秦岭主峰太白山积雪面积及冬半年雪线,同时结合1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太白山积雪变化情况,太白山积雪变化与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与气象观测数据及监督分类结果的比较,应用SNOMAP算法提取太白山积雪面积结果可靠;2000—2017年冬半年,太白山积雪面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较2000年积雪面积减少的年份有13 a,平均减幅为1410%,减幅最大的是2014年,为2868%;太白山冬季雪线高度均在3 000 m以上,且雪线高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积雪面积与冬半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与平均气温相关系数更高,积雪面积与冬半年平均气温相关性较降水量大。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6,(1):19-22
赤霉病是我省三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蔓延趋势。研究并防治三麦赤霉病,对贯彻毛主席关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伟大指示,完成我省农业生产指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年气候条件的变化是致病轻重的决定因素。本文根据有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宜播种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熟制的相互关系,得到农作物潜在播种面积,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其他因子对其综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实际播种面积增长缓慢,空间差异明显,华中实际播种面积占比最大而新疆最少,西南、华中、东北和新疆面积增加,西北、华南、华东和华北减少;在≥10℃积温指标下,1986-2009年我国潜在的不可耕地面积平均值相对1961-1985年减少约34.33%,一年一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仍占约50%面积,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地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综合≥10℃和≥0℃两个积温指标,我国潜在播种面积缓慢增长,与实际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他综合因子则在总体上对潜在播种面积的增长有微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绿一号”代号D0809 ,系中国农科院1983年从“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引进。我区自1988年春由柳州地区科委首先引种并在本站设立分期播种试验项目。本文仅就1988年~1989年两年的播期试验结果,对该品种的生长特性与气象条件作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