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路堤荷载下桩土非等应变条件和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桩间土竖向与径向位移、桩土侧面产生相对滑移以及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等特点的复合地基桩间土竖向变形模式,推导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沉降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桩土单元体范围内的桩间土平均沉降值作为复合地基沉降,进一步推导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总沉降量、下卧层压缩变形量的理论计算表达式(两者之差即为加固区压缩变形量)。理论分析表明,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小于同深度天然地基压缩量,复合地基下卧层压缩量小于天然地基下卧层压缩量,复合地基总沉降量小于天然地基总沉降量。同时,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以及现场实测结果三者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由碎石桩和CFG桩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对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探讨桩型配比、桩径、桩长、CFG桩桩体刚度和碎石桩桩体渗透性等设计参数对多桩型复合地基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地震期多桩型复合地基的动变形小于碎石桩复合地基而大于CFG桩复合地基,震后沉降量相对较小,在工程设计时碎石桩与CFG桩的桩型配比宜为4∶5;随桩体长度、桩体直径和CFG桩刚度的增加,多桩型复合地基地震期的竖向动变形逐渐减小;随碎石桩桩体渗透性的增加,多桩型复合地基中的超动孔隙水压力减小,震后沉降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激振法和衰减测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块体振动响应进行现场试验,分析了该复合地基在不同激振方式下的振动反应规律,提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抗压、抗弯、抗剪刚度系数线性关系。同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两种测试方法对于碎石桩复合地基测试结果的适宜性,这对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及动力基础的天然地基的设计、试验和研究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冠泽  张季超 《华南地震》2014,(Z1):187-192
针对某海滨城市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难题,综合分析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场地条件复杂、工期紧、要求高的情况下,采用CFG桩-网复合地基对深厚软土路基进行加固处理。解决了深厚软土沉降和砂土液化等问题,详细论述了CFG桩-网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成桩试验和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加固隧道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荷载-位移)、s-lgt(位移-时间的对数)以及s-lgp(位移-荷载的对数)曲线没有明显可以确定极限承载力的特征点,根据规范采取控制沉降的方式给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并可以此作为设计依据。根据数值模拟中钢管桩的总沉降量以及荷载沉降"归一化曲线",数值模拟可以作为现场试验的必要补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桩身轴力呈"D"状分布,最大值为59.8 kN;在距桩顶2 m桩长范围内有负摩阻力产生,其余部位均为正摩阻力,负摩阻力最大值约为130 kPa,正摩阻力最大值约为50 kPa,且桩身中性点并不唯一;桩身上部有弯矩产生,但数值很小,对钢管桩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
某高层建筑物原设计为人工挖孔扩底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层软弱以及地下水影响无法扩底成桩。本文介绍了对上述工程实施的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后注浆技术提高了人工挖孔桩单桩承载力。基桩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果表明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碎石桩排水和应力集中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后复合地基的抗液化能力,并与自由场液化地基的抗液化能力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碎石桩复合地基修正“Seed简化法”,可应用标准贯入试验对液化地基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排水作用,而对其密实作用的研究很少,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沉降计算理论落后于工程实践.为了在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动力模拟试验中模拟碎石桩的密实作用,设计了大型堆叠式剪切模型箱,并采用振动沉管法在振动台模型箱中进行了碎石桩的震后沉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较好地模拟碎石桩振动沉管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刘汉龙  顾湘生 《地震学刊》2010,(Z1):181-186
根据软土地基上修建城际快速铁路路基遇到的沉降控制问题,结合近年来相关城际快速铁路的软基加固试验研究和工程建设情况,简要介绍了几种适用于城际快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新技术,包括PCC桩复合地基技术、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技术、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技术、桩板结构技术等,讨论了沉降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单桩复合地基上块体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轴对称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和现场试验,系统地分析了搅拌桩、碎石桩的长度、直径和波速及其桩身缺陷对单桩复合地基上圆形块体竖向振动速度导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块体的低频速度导纳幅值比共振频率更能稳健地反映出复合地基的性状变化。本文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复合地基动测理论与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9组桩基施工为例,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建立了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等级和监控量测频率。对西村站9组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值及计算值分析的结果表明:9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现场实测值与采取加固措施后的近接分区桩基沉降计算值基本一致,仅桩基X J27和X J31略有不同,现场实测值略大一些,桩基X J27由C区变为B区,桩基X J31由D区变为C区;桩基X J34沉降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加固措施的施工质量未达标以及开挖到桩基X J34相应位置时对围岩扰动过大;提出的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桩基沉降现场监测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李琦  李瑞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2):246-251
传统基于碰撞回弹系数Stereo-mechanical方法在分析建筑地桩基础的沉降位移过程中未考虑地桩基础碰撞的能量损耗,造成分析结果存在准确性和可信度较低的问题。因此提出改进的Kelvin建筑地桩基础碰撞沉降分析方法,以解决基于碰撞回弹系数Stereo-mechanical法存在的问题。采用线性阻尼构建Kelvin模型,分析地桩基础碰撞靠近阶段和回弹阶段的阻尼做功,构建地桩基础碰撞转换单自由度体系振动模型,实现对地桩基础的相对沉降速度和相对沉降位移的有效运算,基于建筑地桩基础碰撞沉降发生初始和结束时刻的能量和动量守恒定理,得到建筑地桩基础的最大沉降位移,实现对建筑地桩基础沉降的有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提高地桩基础沉降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工程软弱土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后的静载荷试验结果,对CFG桩、桩间土荷载分担及桩土应力比随外荷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次试验的极限桩土应力比。这些试验结果和分析结论对指导西南地区软弱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部结构对桩基础地震应力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群桩基础应变幅值的分布规律以及上部结构对桩应变幅值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上部结构使桩的应变幅值大大增加,改变了桩应变幅值变化的趋势。在桩基础设计中应考虑上部结构对桩基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