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切实做好奇石市场综合整治及泰山石保护工作,泰山区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重点强化四项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奇石市场整治及泰山石保护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泰山区奇石市场综合整治及泰山石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在小井花卉市场设置现场办公室。二是强化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汉时刘展、阮肇采药在天姥山遇仙的传说。山水诗鼻祖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天姥山伐木开径留下的“谢公道”,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天姥山的记梦诗……。天姥山的浓厚文化积沉和绚丽山水风光,勾起了千百万人对天姥山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六月荷花开满池”。中国著名藏石家、山东赏石名家李荣武的奇石画册中,有许许多多的石上荷花,大部分属于泰山石。也许古老的泰山历史悠久,其石也有古气。历史记载,1.35亿年前,就已经有了莲属植物。成石之后,被人们发掘出来,变成了今天的石上荷花。  相似文献   

4.
正"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琥珀》,描写的是一块内含有蚊蚋的琥珀。在李白的诗句中也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很久以前琥珀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太湖石俗名花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广义的太湖石是指各地在岩溶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碳酸盐岩岩块,具有悠久的开发利用历史,被称为观赏石之冠,在国内外颇负盛名。千百年来,太湖石一直是中国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太湖石在国内更受青睐。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有“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罗浮之次焉”的说法。说明至少在唐代太湖石已经被广泛开采利用,并以太湖地区者为上乘。  相似文献   

6.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头诗句。天姥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积淀深厚,为历代诗人所钟情,唐代鼎盛时期,孟浩然、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诗人游览其间。留下了众多遗迹和不朽诗章,形成了一条飘飘逸逸的“唐诗之路”,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明珠。天姥山因唐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名山。今天,天姥山下的国土人,更是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倾注了无限的汗水和心血。  相似文献   

7.
正观赏石是国人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石头,尤其是有观赏价值的奇石、美石、雅石,是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力的,是大自然无私赐予我们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百灵鸟"、艺术"小精灵"。可谓:"石不能言最可人"。从石头说开去石头是一首无声的诗。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为讴歌石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一位歌石的高手。他在赞美《太湖石》中娓娓道来:"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相似文献   

8.
唐代人喜欢写鹏,《全唐文》与《全唐诗》中留下了大量与“鹏”有关记载。鹏的形象内涵在唐代的不同阶段是不尽相同的,它与国运联系紧密。初唐,鹏的形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熙熙攘攘、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盛唐,鹏的形象反映了意气昂扬、绚烂多彩;中唐,则回归到对《逍遥游》主旨的阐发,反映出遁世的态度;晚唐,出现了以《庄子》中“蝴蝶”“螳螂”等朝不保夕的小虫为描写中心的文章,表现出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对李唐王朝的离心。  相似文献   

9.
为严格保护泰山石资源,禁止私采滥挖泰山石,取缔乱摆乱放、非法买卖奇石的行为,4月7日泰安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从4月初到5月底将集中开展泰山石保护及奇石市场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搞好此次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及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有一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这次去龙江县农村采访,工作之余,登上了山不算高也不算有名的碾子山,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张九龄是唐代岭南诗人之宗,他留传下来的200余首诗中,题咏或咏及岭南的诗篇将近50首.与唐代绝大多数岭南诗不同,张九龄的岭南诗流露出明确的“岭南”乡邦意识,在他的笔下,岭南不是蛮烟瘴雨,而是环境优美,山川明秀,风物宜人.透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把握张九龄对于岭南乡邦所抱有的完全不同于非粤籍诗人的特定感情  相似文献   

12.
梨树     
<正>在豫北老家,梨树与桃树、杏树一样,都是受欢迎的果树。因梨谐音为“离”,在老百姓看来意寓不吉祥,所以只能栽种在闲置的园子或野外场院。梨树原产于我国,属于蔷薇科梨属植物,至今已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诗经·召南》就有《甘棠》这首诗,甘棠,即棠梨、杜梨。《广志》也曾写道:“洛阳北邙张公夏梨,海内唯有一树”“关以西弘农、京兆、右扶风界诸谷中梨多供御。”《齐民要术》对梨树嫁接、栽植、采收、贮藏等均有详尽记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编写《中国近代地图志》天文图篇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天学家在创立“浑天说”,制造观象仪,实施天文观测和天文大地测量,制作天文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始于战国时期“石申夫”编制的第一个恒星表,汉代“张衡”创建的“浑天说”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唐代“张遂”首次完成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元代郭守敬完成27个点的纬度“四海测验”与“水准测量”等,以及迄今发现的《战国前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西汉壁画墓四象二十八宿星图》、《敦煌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过洋牵星图》、《恒星屏障图》和《赤道南北两侧总星图》等均为同时代世界首创古天文图,并以科学的天文图制作方法,展示出中国古地图大家庭中的佼佼者风范,在中国传统地图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考古人员在沅陵县境内,发现一枚官印——“元陵”,他们认为这是战国甚至更早时期的官印.由此,不少学者认为,沅陵之名应源自“元陵”.《湖南日报》记者文热心、肖军发表《“元陵”探秘》文,对此作了深入报道. 实际上,“元陵”一词在唐代就有记载.在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一座坛山上,建有唐代宗李豫的陵墓.《旧唐书·德宗纪上》载:“已酉,葬代宗于元陵.”这里写的“元陵”,不是地名,意指“第一座坟”.“陵”者,丘也,也称大土堆.《诗经·小雅》称之为“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古代君王的坟墓“高大若山”,称为“陵”.  相似文献   

15.
美玉养颜     
玉除了能祛病强身之外,还有美容养颜的奇效,被西方女士们称为“东方魔玉”。唐代著名歌女庞三娘,本已是面有皱纹的半老徐娘,但她善于化妆美容,所以宛如妙龄少女一般。传说在她美容武器中,就有一件非常厉害的特种玉石。在《御香缥缈录》中也有记载: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  相似文献   

16.
巧音竹韵     
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续梦,巧英乡这片绚丽竹海,早已齐名天姥山而闻名于世。文人墨客欣赏竹海风韵,定然众多追随者赞美诗文已频传。有着竹海之称的新昌县巧英乡与奉化市、宁海县相接壤,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描写的新昌天姥山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河南省测绘工程院编制的《邓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河南省首个通过评审的县级“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评审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说明和内容汇报,审阅了文本资料,经过质询、答疑和讨论,一致认为,《规划》编制依据充分、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8.
1月18日,由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承担编制的《邓州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河南省首个通过评审的县级“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在评审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说明和内容汇报,审阅了文本资料,经过质询、答疑和讨论,一致认为,《规划》编制依据充分、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9.
说到福州的寿山石,清代诗人朱彝尊曾赞曰:“天遗瑰宝生闽中。”在福州当地.寿山石被称为田黄。常有“黄金易得田黄难”、”一两田黄三两金”,“田黄上两,价比黄金”等民谚。  相似文献   

20.
寻找彩虹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女儿坐在书桌前读着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虽是跟着拼音念得磕磕巴巴,但起码把字音读准了。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她似懂非懂的样子,很是欣慰。屋外的天灰蒙蒙的,屋里是空气净化器呼呼的声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