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山东临朐县城东北20km的尧山脚下,有一个生物化石宝库——山旺化石宝库。在宝库中有丰富的硅藻土页岩,呈灰白色,层层叠叠,薄如白纸,稍经风化层层翘起,宛如一册巨大的书本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世人称之为“万卷书”。赋存在里面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古生物化石,就是“万卷书”中的象形文字。它真实地记录了当地在距今2400—1400万年间的沧桑变化历史。硅藻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也是山东特色矿产之一。它是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是由单细胞硅藻类长年累月沉积在淡水湖底,体内原生质分解,以硅酸为主要成分的遗壳成层集积而成。化石硅藻的体积极…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河南省古生物化石资源家底,对全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系统调查评价和归纳总结,对部分重要的化石点进行科学挖掘和深入研究,建立全省古生物标准实体化石标本库和古生物化石数据库,进而研究河南古生物化石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规划,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河南省财政厅于2005年末启动了“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河南省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化石勘查发掘”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牵头承担。两年多来,项目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两项目组全体同志不畏艰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布展提供了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陈列布展标本,  相似文献   

3.
高度认识古生物化石的价值 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根据现代生物的研究和对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结果说明,地球早期是没有生命的,直到32亿年以前,海洋中才有了低等的菌藻类生物,经过32亿年的演化至今,生命才演化出植物界和动物界,从水生到陆生。 生命的演化历程是那么神秘,虽有一代伟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但他的理论对今天在地层中一个界面发现大量的物种,又束手无策难以解释。化石的价值不仅可以破解这些“难已解释” 的问题和现象,还在于化石得以保存的过程难,石化的条件复杂,以及发现化石机遇难…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比较丰富,为我国的重要产地。已发现4科、8属、12种。恐龙蛋是陆相上白垩统的最主要化石之一。本文初步讨论了蛋化石的时代与层位以及上、下白垩统及其与下第三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并据蛋化石的结构特点,结合微体动物、植物化石,论述了白垩纪由温暖潮湿逐渐转变为炎热干燥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5.
大连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裂隙溶洞发育 ,洞穴堆积物中蕴含了丰富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和古文化遗物 ,在境内陆地和附近海域陆续发现了 30余处化石点。在众多的化石点中尤以古龙山遗址和大连动物群最引人注目 ,前者在同一地点内采集到 377种上万件的脊椎动物骨骼化石 ,并伴有石器、骨器、灰烬等远古人类活动的遗物 ;后者包括了 2 8种早更新世的小型哺乳动物 ,这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首次报导。这些事实说明了东北地区不只是仅有晚更新世的动物群 ,至少还有早更新世的大连动物群 ,即使在晚更新世 ,也不只是单一的披毛犀 -猛犸象动物群 ,还存在着具有从华北向东北过渡性质的古龙山动物群。今后工作中应注意寻找古人类及中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 ,加强对全新世动物遗骨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研究了采自扬子地台北缘早寒武世早期地层中的大量海绵骨针化石。依据骨针化石的形态特征提出了海绵骨针化石的形态分类方案。总共记述了18类,28种类型。其中重点描述4个新的骨针类和11种新类型。为研究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的出现、发展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7.
信息在线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鸟类学者,于7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在我国辽宁朝阳发现了一种新的原始鸟类化石,这件化石据称是我国境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原始的一种鸟类,学者们已将这种鸟类命名为“原始热河鸟”。  相似文献   

8.
沙户口砾岩层分布于北流县南部石科地区。在云开大山变质杂岩地域为首次发现。其成因异议较多,概括有三种看法:一是沉积成因的“底砾岩”;二是浊积岩;三是构造角砾岩。经反复多次观察和取证,笔者认为可能属冰川沉积——冰碛层。它具有如下特征: 砾岩层层状特征非常明显,产于加里东期片麻岩中,顶界面不太清楚呈过渡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郑州市董寨村发现的纳玛象化石的地质时代,提出了与考古界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纳玛象化石的地史分布和伴生动物组合特征的分析,以及化石产出岩石与附近相关地层的对比,确认董寨村出土的纳玛象的地质时代,并非“距今40~50万年”的中更新世,而是介于晚更新世早期丁村动物群与晚更新世中期萨拉乌苏动物群之间,距今约10万年。通过对化石动物生态习性的分析,认为当时郑州一带的气候条件同目前我国北亚热带北界,淮河~秦岭蒂相近似,但比现在稍干燥;该时期郑州一带的自然景观,西部丘陵山区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东部平原区为稀树草原,郑州处在林缘地带。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石刺丝孢学术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一届会议是在美国召开的,主要研讨内容涉及珊瑚、海绵、层孔虫和古杯等门类化石的领域。第六届学术会于1991年9月9~14日在德国明斯特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是来自欧、美、亚、澳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30余人,其中我国代表6人(有2名是在国外工作的访问学者),亚洲国家还有日本和朝鲜的代表。东道主德国和美国代表人数最多。大会共收到论文225篇,在大会上作报告约120篇。另外约有30余篇论文以“专栏”形式在会上展出。会议报告内容大致可分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化石刺丝孢研究两部分,前者涉及化石刺丝孢的发展,演化和生物地理分区,化石刺丝孢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产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瓶状微化石2属3种,进一步证实瓮安生物群中已具有最早的能分泌硬体的原生动物存在。通过对这些瓶状微化石的立体形态、岩石薄片中的切面形态及外壁结构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在外壁具单层或多层结构,壳壁成分为磷酸钙质等特点,与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相类似,但在化石的大小和外形特征方面又与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非常一致。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而且为探讨具分泌硬体能力的原生动物的起源、分布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化石是由自然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山东境内化石丰富,已知属种有上千之多。如古生代的三叶虫、鹦鹉螺、腕足、海百合、蕨类植物,中生代的恐龙、昆虫、叶肢介、瓣鳃、腹足、鱼、裸子植物,新生代的哺乳、爬行、两栖、鱼、鸟、昆虫、蜘蛛及被子植物等化石均已被发现。山东有名扬海内外的山旺化石“宝库”,这是个不足1km2的古火山口盆地,被以纸状硅藻页岩为主的沉积物所充填,叠厚数十米,内有极其丰富的精美的枝、叶、花、果、虫、鸟、鱼、兽化石,又名“万卷书”。这里集中反映了新生代中新世一个完整的热带生物群落。化…  相似文献   

13.
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小壳化石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第一幕,对于揭示后生动物起源至关重要。对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宽川铺组第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中发现的动物球状胚胎化石进行大量观察,发现了两枚Olivooides-like的新型动物胚胎化石。此类化石的胚胎表面并非Punctatus Emeiensis常见的密集分布的典型或非典型的尖刺状结构,而是呈基端具螺旋状环褶、末端较圆滑的锥状突起。新型动物卵的发现暗示了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动物化石卵的多样性很可能发端于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  相似文献   

14.
泥河湾盆地的化石和旧石器遗址与泥河湾古湖、古河道有极强的相关性,如果发现了湖滨相和河流阶地的沉积地层,那么下一步很可能发现古人类活动留下来的化石和旧石器遗址。本文按照广义DEM的定义,将DEM的表达对象“地形表面”改为“泥河湾更新世湖相沉积层”称为湖相层DEM,泥河湾更新世湖相层DEM的建立可以大大推进泥河湾地区的古人类活动及古地理环境的研究。本文通过提取湖相层的三维地理信息,以禾尧庄剖面为例,研究了露头信息的泥河湾更新世湖相层三维地理信息提取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剖面的三维地理信息,基于LiDAR点云的数据特征设计滤波方法,针对剖面采集点的距离近似相等,采用回波强度进行区分植被及土质,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回波强度滤波后的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利用RGB信息设置阈值,区分植被和土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经过手动去噪,得到干净、地层信息完整的剖面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做为湖相层DEM建模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我国豫西晚前寒武系白草坪组中发现的一种可能的蠕虫状后生动物实体化石:Ruyangia Cylindrica Hu et Meng,1989。化石产于砂岩表面浪成波痕之波谷中,圆筒状,已压扁,中空,可见长度4.5~9.5cm,直径4mm左右,虫体外壁具体环,环背间距1.5~2mm,虫体一端较大,具平行纵向边缘的纵纹,可能为头部;另一端渐尖,可能为尾部。与该实体化石伴生的有大量遗迹化石。已知白草坪组的时代超过1400Ma,因此,该实体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地球上后生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等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地球上先有了龙尔后才有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从龙到鸟是如何进化的,目前还是一个待解的“扣”。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的地方发现了一枚鸟化石,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始祖鸟的生活在1.45亿年前的鸟化石。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又陆续在该地区发现六枚。到了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辽宁西部一个叫四合屯的小山村,突然“飞”起了一“群”生活在中生代的“鸟”,不能说遮天盖地,但也成方成阵了,着实叫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惊呼了一阵子。辽西的鸟化石首先是一位叫阎志友的农民老爹发现的,他把这枚化石标本无偿地献给了国家。辽西发现了鸟化…  相似文献   

18.
渐变论 法国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居维叶在研究化石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化石不同,而且地层越老化石越简单。他认为不同地层中所以含有不同的化石是由于地球过去多次发生灾变所造成的。每次灾变使生物全遭灭绝,然后上帝又重新造出新的物种,由于上帝每次创造物种时忘记了过去物种的模式,因而新物种就与以前的物种不同了。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1830年发表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驳斥了居维叶的灾变论,阐述了地球渐进变化的思想。认为地球表面以及它上面的无机界和有机界是在水成和火成这两种自然作用相互作用下逐渐变化的。这就把自我发展变化的思想引进了地质学,粉碎了“上帝创世说”。  相似文献   

19.
汝州地区上寒武统底部新发现一个平行不整合面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铁质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下伏地层缺失及生物化石带不连续等。它是中寒武世晚期 ,由于海平面下降、地表暴露、沉积相朝盆地方向迁移产生剥蚀截断而形成的。依据岩石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 ,作者对汝州地区的上寒武统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 ,并认为晚寒武世地层为一较完整的具Ⅱ型界面的Ⅲ级层序。  相似文献   

20.
苏梅 《国土资源》2003,(11):35-41
引子 公元20世纪90年代 三塔鸟、孔子鸟、中华龙鸟……中国辽西古生物化石使以朝阳为一方的辽西大地一夜成名。 辽西,成为中国古生物界学术研究与科学探索的天赐宝地,成为世界各种肤色的古生物学者朝圣的“麦加”。 然而,刚刚摘了贫困帽子的当地农民不约而同把化石作为快速致富的“芝麻开门”,他们扔下了锄头,拿起了镐头上山了,化石贩子吃住在村里、就地“采购”。一时间,私挖滥采非法贩卖之风甚嚣尘上,走私暗流涌动。在美国、欧洲、韩国和日本多次发现走私出境的辽西古生物化石,有的标本保存之完好,价值之珍贵,常常令国内古生物界的专家学者扼腕叹息,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