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南阳 《中国地名》2013,(1):72-73
呼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在史籍《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在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  相似文献   

2.
毛烏素沙地南沿的历史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北辰 《中国沙漠》1983,3(4):11-21
据《史记》周本纪、秦本纪、匈奴列传及《汉书》匈奴传等记载, 西周初年(约当公元前11世纪), 武王乘推翻殷王朝之势, 驱逐严允(即匈奴)于泾渭之北, 可知当时泾、渭以北都是玁狁的活动区。严允是游牧民族, 从而可以想见今之陕北及鄂尔多斯在三千多年前乃是严允族的游牧地区而不是周人的农耕地区。  相似文献   

3.
仕女图《昭君出塞》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昭君出塞创作的。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以"良家子"被选入宫,成为西汉元帝时的宫女。她因出塞远嫁至漠北的匈奴,为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之阏氏,成为巩固汉朝稳定,通免战争的使者,而名垂史册,留芳千古。为了纪念她,后世画家以她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昭君出塞》仕女图,成为绘画界的千古绝唱。《昭君出塞》与《西施浣纱》《貂婵拜月》《贵妃醉酒》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王昭君以"落雁"之美著称。汉元帝  相似文献   

4.
高昌故城     
正西域与中央政权发生关系,始于汉朝。当时西域有许多小国与游牧民族,最强的要算匈奴了。汉初,国力与军力尚不能与匈奴抗衡。但到了汉武帝时,汉朝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于是汉武帝便谋划着与匈奴开战。汉朝想与匈奴的敌人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张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使西域的。他在西域13年,虽没能说服大月氏联合汉朝攻打匈奴,但却将他造就成了"西域通"。前124年,汉武帝派卫青指挥大军向匈奴开战。在张骞的协助下,汉军节节胜利,很快便打通了西域。这样,西域  相似文献   

5.
作为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虽在《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等正史中有所记载,但是,对于她为何出塞匈奴,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6.
《西部资源》2008,(3):59-59
匈奴在秦朝建立之初,仍辖战国时期活动范围。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在它的管辖之内。匈奴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单于庭,于现今阴山地区。公元前214年匈奴败于秦后,北退700公里,放弃了鄂尔多斯高原和乌加河河套地区,主要活动在阴山山脉及其以北地区,以秦长城与中原地区为界。  相似文献   

7.
文化视点     
战国时期分布在内蒙古地区的北方民族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221),在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民族。匈奴战国时期见于史书记载的北方游牧民族,是最早统一了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区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民族。它兴起于战国时期,衰落于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匈奴初期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及河套地区。战国中后期,匈奴广泛分布于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东邻内蒙古东部的东胡,西毗河西走廊一带的月氏,南隔长城望燕、赵、秦诸国。战国末年,秦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南北为匈奴所有,成为赵、燕、秦战国…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0,(1):26-26
<正>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有郡县辖地的汉人,还有匈奴人、乌桓人和鲜卑人。匈奴东汉初年,匈奴大力扶持占据中原北边诸郡的割据势力,并重新进入塞内,占据了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公元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匈奴贵族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原驻牧于漠南地区的八部匈  相似文献   

9.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大同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大同地域属赵国,汉代置平城县,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建安末年废县。秦朝,大同分属雁门郡、代郡。秦朝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09,(3):28-28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6座汉长城城障遗址,对于研究汉朝与匈奴战争和军事防御具有重要意义。长城城障z是指驻扎在长城周围的军事营地。此次发现的6座汉长城城障遗址位于乌拉特后旗朝格温都尔镇,沿后旗境内的汉长城向西延伸,分别是德格都毛赖古城、呼勒生西城、呼勒生东城、苏亥古城、哈登扎德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0,(10):40-41
长城不只中国有,世界上一些国家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也修建过长城。电影《亚瑟王》中,一道近似中国长城的高墙曾多次出现。与亚瑟源白神话不同,这道高墙名为哈德良长城,来源于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科学》2019,39(9):1407-1415
《盐铁论》是记录汉朝时期关于盐铁酒榷均输及对匈奴关系的辩论的一部重要著作,能够较典型地反映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过程。构建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理论分析框架,继而基于该分析框架对《盐铁论》中的地缘战略辩论进行详细解读。《盐铁论》中辩论双方“权衡”的要点包含匈奴对汉朝产生的威胁程度、领土扩张所带来的收益大小和相应地缘战略的合法性3个方面。从思想、方法、目的等比较中西方地缘政治研究差异,指出“权衡”思想为西方主导的地缘政治理论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五)王夫之所说李陵为匈奴"效死以战",是指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时,他与匈奴大将军率三万匈奴骑兵与三万汉朝骑兵在浚稽山的一次作战,对手是初领兵的一位文官,汉御史大夫商丘成。奇怪的是,双方兵力相当,经过长途跋涉  相似文献   

14.
相传,秦始皇时代,楚地女子孟姜女,哭倒秦长城800余里。后来被秦始皇胁迫来到荣成,还哭过两次,这究竞是怎么回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完成统一六国后,每年都遭到来自黄河以北匈奴部落的侵扰,为了肃清守内,稳固江山,不惜征调天下民工去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没有逃脱此难,他也被征调去了。两年后孟姜女仍不见丈夫归来,不远千里为丈夫送寒衣,闻知丈夫被折磨致死,并压在长城底下时,孟姜子悲愤难忍,放声痛哭,竞惊动了天地,哭倒长城800余里。长城乃社稷屏障,秦始皇怎能轻一了得,等到孟姜女被筑城大将解押到他面前…  相似文献   

15.
乐安说:《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孙武故里在乐安有铁证 广饶说:《山东历史》《辞海》说孙武故里在广饶是唯一 惠民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武故里在惠民无可争议 临淄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山东通志》说孙武30岁才离此地其故里就是临淄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元365年和392年,前秦帝国的氐族皇帝苻坚与北魏王朝的开国君主拓跋珪,都曾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巡游。他们之所以对这片土地发生兴趣,都与制服这里的铁弗匈奴有关,也都涉及到古河套中一个神秘的地名——木根山。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0,(3):57-57
<正>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渊率兵攻克长安,灭亡西晋。从此,我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割据时期。这一时期,统治内蒙古地区的割据势力,主要有代、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和铁弗匈奴等。  相似文献   

18.
杨雯 《中国地名》2011,(2):70-70,72
一、任务概述(一)任务来源。针对长城保护工程,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信息共享,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0月26日签署了《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联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合作协议》。协议除了明确测绘部门和地方文物部门在长城资源调查中各自的任务分工外,还明确两局在今后全国文化普查等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保护中,加强地理空间资源的应用,加强针对文物的电子地图的开发合作,促进推动地理信息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保护中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洛宾说"最美的旋律在中国西部"草原民族对自然境界、生命境界、历史境界和人生境界的理解、歌颂、膜拜、欢悦,充分体现在胡笳的旋律里和歌舞的欢乐中。从贺兰山岩画那充满着图腾崇拜、蛮野氛围的原始舞蹈的凿刻图案,到历史名著《蒙古秘史》中描写蒙古人在跳庆典舞蹈时热烈豪放得"直  相似文献   

20.
倒马关,长城“内三关”之一,又名常山关,《战国策》称其鸿上关。据《幾辅通志》记载,倒马关在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