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发出。意味着以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为开端的新土地管理体制和机制,至此完成了初步构建。但令笔者担忧的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仍把“以地生财”和建立“土地财政”而获得地方发展资金的目标放在了任期内的目标责任之首,不惜手段“经营土地”。他们在“以地生财”、“第二财政”和“经营城市”的口号下过度介入房地产市场,有的甚至歪用“招拍挂”政策,让地价飞涨,天价土地频出。在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加上相关税收,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地方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经营--经营城市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营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的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在对经营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在经营城市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提出应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经营在经营城市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城市土地经营带动城市其他要素的经营,建立以城市土地经营为主体的经营城市的两个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并就具体实施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澳门的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光民 《热带地理》1999,19(4):324-330
以综合地理学原理分析澳门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资源开发史实, 指出填海拓地与经济发展关系和未来经济发展路向: 应充分利用路乙水连贯公路两侧的大片滩涂。着重阐明土地开发中, 研究土地承载力和淡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性。同时, 提出今后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对策: 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 稳定发展博彩旅游业, 开发大型旅游景区, 发展省、港、澳旅游大三角; 在工业方面, 应建设路乙水—横琴开发区, 以高附加值产品创汇; 搞好交通运输网络、整治环境、强化社会治安。实现以“博彩旅游生财“、“商贸服务生财”和“高质产品生财”, 继续繁荣澳门经济。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和土地市场发育对城市房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建双  周琳  虞晓芬 《地理科学》2021,41(5):863-871
在分析土地财政、土地市场发育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城市房价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土地市场发育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城市房价的影响。考察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房价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土地财政和土地市场发育对房价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土地市场发育在土地财政与房价的影响过程中存在调节作用,强化了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土地市场发育在空间上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抑制了房价上涨;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和土地市场发育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提出房地产市场的改革需要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和土地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的互相配合。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经营是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土地经营的基础,而城市土地经营对城市规划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城市土地经营视角下,城市规划具有刚性与呆滞、体制和机制的约束等缺陷,而城市土地经营也由于经济利益冲动等原因对城市规划产生冲击.因此,作者哌认为,要实现两者的协调互动,应从革新城市土地经营理念、建设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城市土地经营模式等方面发展与完善城市土地经营.并且,应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经营的响应,主要响应路径包括强化社会公共政策理念、加强经济思维以及改革城市规划体制等,以此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经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研究近几年来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的情况与问题,提出加强对商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识别并测度地方政府土地型融资风险,探究风险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及作用机理,有益于地方政府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控土地型融资风险。本文构建地方政府土地型融资风险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中国30个省市2005—2018年的土地型融资风险状况;采用聚类分析法对风险进行分级,揭示地方政府土地型融资风险的时空特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区域、多维度地探究地方政府土地型融资风险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1)土地型融资风险贡献权重最大和最小的指标分别为债务负担率和公共财政收支比。土地型融资二级风险中,债务风险的贡献权重最大,市场风险的贡献权重最小。(2)考察期间,全国地方政府土地型融资风险呈上升态势,且有从中西部向东部蔓延的趋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型融资风险程度整体较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风险程度较高,且逐年上升。(3)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地方政府土地型融资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及显著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地方政府治理土地型融资风险须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采取系统纾解措施。  相似文献   

8.
彭补拙 《地理学报》2002,57(5):627-628
由谭术魁教授撰写的《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化经营研究》专著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共计20万字。该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在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文字叙述与图表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经营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充分吸取外国及台港地区土地经营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并融注现代营销学思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土地经营构想。该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土地财政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从土地财政的概念、成因、影响以及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以期为我国的土地财政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近几年来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的情况与问题,提出加强对外商开发经营成片土地管理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智平 《西部资源》2022,(1):160-162
2017年9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先建后补"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内国土资字〔2017〕441号),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土地整治"先建后补"项目."先建后补"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大力推动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有序流转,实现了土地经营模式的"五统一",最大限度发挥了高标准基本农...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还需要土地财政发挥正向作用,加之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隐形市场的存在以及国家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财政必然驱动农村建设用地入市。选取2001—2015年土地财政与农村、城镇建设用地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区域临近原则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我国31个省份(未含港澳台地区)土地财政驱动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作用程度由高至低划分为7个区域。驱动程度最强的区域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潜力相对于国有土地出让面积的替代作用最小。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对于农民财产性增收贡献、增加区域生产要素及推动经济增长、减少地方政府征地引发的社会弊端及其程度区域差异显著。从鼓励农民参与投资开发、建设土地指标储备制度、指标异地流转入市等方面,构建兴利除弊的区域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演化是新产业进入、旧产业退出的过程,新产业为区域创造新发展路径。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区域产业演化表现出路径依赖,而外生的制度因素可以改变新路径的方向。基于中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历年土地财政和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Logit条件回归模型在城市-产业尺度实证检验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技术关联促进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产生。②土地财政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的产生。③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总体上加剧了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阻碍了我国产业突破既有发展路径和实现转型升级。④土地财政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给增长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内生产业发展,强化了技术关联对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效应。在中部,土地财政的扩张效应促进了区域发展及其路径突破,区域产业演化受产业转移影响,不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在西部,土地财政抑制了区域发展,本地技术关联的影响不显著。在东北,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供给增长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演化存在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4.
解决土地碎片化的制度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采用文献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土地碎片化现状、原因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土地碎片化的制度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碎片化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所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1田埂面积多而导致的耕地资源浪费;2地界纠纷多而导致新技术新产品难以推广;3谈判成本高导致农地资源无法合理进行配置;4机械水平低导致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成本产值率也随之下降等。必须要通过明晰产权关系、构建市场平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广"良田良种良法"等政策措施来逐步破解中国土地碎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5.
赵云  王华 《西部资源》2014,(3):31-31
<正>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了解到,在第24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步入的第14个年头。2014年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明确地阐释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6.
陈建文 《西部资源》2019,(3):179-180
当今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面临这很多的困境。很多地方的土地利用不够科学,存在很多荒废土地的问题。目前,在土地复垦和开发整理等方面急需进行科学管理,改变目前的现状,需要详细研究土地管理措施。本文基于土地复垦以及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加强土地管理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关系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利用2005-2016年全国31个省(市、区)土地财政与工业产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在省级尺度空间上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在时间上表现为升—降—升—降的"M"形演变特征;2)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规模因素与产业结构因素,前者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后者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3)根据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并针对各区域不同情况,对合理协调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关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福兴 《中国沙漠》1984,4(1):16-22
本文把石羊河流域看作一个完整的生态整体。从地形、地表组成物质、海拔高度、人类经济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土地的分异因素,同时按照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联系生产原则等划分了12个第一级土地类(相当于"土地系统"、"地方"),61个第二级土地型(相当于"土地单元"、"限区")。最后,就就第一级土地类的基本特征和利用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困境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性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践,梳理出现阶段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两种主要模式: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基于我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现有模式,发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实际,构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指标体系。依托该指标体系,借助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土地经营的规模进行剖析,继而将分析结论与土地经营规模的成本—效益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土地规模经营需注意的4个关键点。并根据在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某村的实地调研情况,对该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最佳规模和最大规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对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理论能够较好地与实际结合。依据分析结论及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于斌斌  苏宜梅 《地理研究》2022,41(2):527-545
中国的土地财政体现了增长目标短期化下的发展模式。考虑到土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特征,本文将土地利用效率分解为土地规模效率和土地技术效率,并基于2004—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机理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 土地财政与土地规模效率之间具有“倒U型”特征。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土地财政对土地规模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由促转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且长期效应较之短期更明显。② 土地财政与土地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土地财政对土地技术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由抑转促”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是财政科技支出所致,尤其是长期效应较之短期更明显。③ 房地产投资在土地财政影响土地规模效率中的调节效应为负,在土地财政影响土地技术效率中的调节效应为正;产业结构升级在土地财政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中的调节效应为正。以上研究结论为优化土地财政收支、加强土地产权保护、健全官员长效考核制度、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消化房地产过度繁荣带来的发展压力等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