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开采进入尾声,深部煤层的勘探与开发成为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为了探索瞬变电磁在煤炭领域的发展突破方向,本文从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及应用等方面对瞬变电磁法用于煤田探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首先介绍近年来瞬变电磁法在地面和井下的最新进展,包括时变点电荷载流微元理论、瞬变电磁全空间理论、修正式中心回线法、电性源短偏移深部探测法、小回线大电流法、矿井强干扰处理技术、地形影响校正技术、联合时-频处理技术、以及在井下和有低阻覆盖时观测数据的处理技术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说明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领域的应用效果.最后,展望了瞬变电磁法在煤田领域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电性源近场探测理论和全空间物理场基础理论,开发精细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地面-井下联合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频电磁法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勘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能否充分发挥出非地震勘探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优势,检验电法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有效性,是当前在页岩气勘探起步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在研究和总结含气页岩密度、极化率、电阻率等岩石物理特征基础上,在四川盆地南部筠连地区开展的物性调查、时频电磁法勘探试验工作.勘探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志留系龙马溪组(S1l)具备开展电法勘探工作的物性条件,时频电磁法具有勘探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总被引:32,自引:18,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测井、物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装备、处理解释技术的现状及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分别从测井技术的方法、井下仪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方面和地震勘探的方法、震源、检波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方面介绍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田物探与矿井物探技术的6大突出进展,即三维地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地震资料精细处理与动态解释得到推广、地震勘探正在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跨越、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矿井物探技术重新得到重视、以“嵌入式”服务为标志的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模式出现了可喜创新等;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加快我国煤炭物探技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对今后煤炭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边界元算法是一种计算量小,方便有效的处理开域电、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法勘探正演领域.本文详述了用边界元算法对电法勘探中电、磁场进行的正演数值模拟,包括稳定电流场的直流电剖面法、直流电测深法和充电法,大地电磁场和人工源谐变电磁场.其中涉及了2D、3D地电体的正演计算和地形校正.对于目前应用广泛的人工源电磁法的3D边界元数值模拟,提出了六点具体的研究发展方向,希望对今后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抗干扰编码电法仪的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电法或电磁法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采用伪随机编码的脉冲序列作为激励源,应用通讯领域的伪随机编码相关检测技术和信号过采样等先进技术,开发出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电法勘探硬件采集系统和资料处理软件系统.通过仿真检测和在不同勘探领域的实测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的抗干扰编码电法仪达到了预期效果,展示了优越的抗干扰能力,可以用于城市、矿山、电站和铁路周边等强干扰地区的电法勘探.  相似文献   

7.
金属矿电法勘探由于受限于探测深度和复杂矿体形态的解释,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探中难受重视.安徽庐江泥河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矿区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矿体形态以及矿体的大深度赋存状态给地球物理勘探特别是电法勘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研究电阻率/极化率法在大深度复杂金属矿体探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泥河铁矿某勘探剖面为例,在实际矿区的地质模型基础上通过简化建立了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采用偶极-偶极装置及二极装置,对矿区进行直流电阻率/极化率数值模拟.提出采用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法以解决传统有限元法截断边界所引起的问题.理论和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法相比传统有限元法,能显著提高计算的效率和精度.偶极-偶极装置的视电阻率断面图较二极装置能更好的区分不同地层及磁铁矿异常,而根据铁矿高极化特性,探测深度相对较大的二极装置的视极化率断面图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异常体位置及范围.  相似文献   

8.
刘国安 《华南地震》2019,39(2):130-135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是未来勘探的必然趋势.地震作用下的横断层地质构造对金属矿、 能源矿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拥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等条件复杂的场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单一电法勘探可能存在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必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首先阐述了激发极化法、CSAMT法等电法勘探的基本内容和各自优缺点;然后,在分析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能有效反映地下地电差异,在大深度范围有效反应地电断面电阻、 极化率参数,互相校正验证;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推断地下异常,提高横断层的金属矿产勘探效率和效果.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横断层地质区域的金属矿勘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实践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有效、 可行.  相似文献   

9.
1991年12月2日至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桂林地球物理学会在桂林举行了第2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54个单位的77名代表和3位苏联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自第1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会议以来9年中的进展,主要为:1.单一方法发展到综合物探,当时只用直流电法和少量地震方法,目前,无线电波透视法、多频地面地磁法、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波法、瑞利面波法、高精度重力法、核物探、遥感等方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岩溶物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勘探在地学研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方法种类较多,在各类物探方法的具体工作中,了解相应方法所能探测到异常体的深度范围,对物探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地面重力与磁法、常用的电法、放射性方法以及常用的各类航空物探方法在找矿等方面的众多实例勘探深度的研究,总结归纳了现阶段各种常用地球物理方法的勘探深度.总结发现目前重力勘探的找矿深度一般在400 m左右,最大可达到897 m;在地质构造研究方面勘探深度在10~20 km之间,结合其他物探方法最深可达到150 km.目前磁法勘探找矿深度一般在400~500 m,最大深度可达到989 m.电法勘探分支方法较多,多数电法的勘探深度在200~300 m;瞬变电磁法的勘探深度集中在300~400 m,最大可以达到1500 m;大地电磁法的勘探深度集中在700~800 m,最大可达到1800 m以上.放射性勘探主要集中于地表至200 m以浅的放射性矿产勘探.并以典型实例说明各种物探方法可达到的最大深度,研究了影响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根据总结得到的各类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对不同物探方法所适用的地质研究领域与深部找矿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际工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钻孔空间进行孔中地球物理探测是矿井勘探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钻孔物探技术可以有效延伸勘探的距离、范围,提升对孔周地质条件的勘探精度.文章结合国内常用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近年来矿井钻孔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面对当前国内煤炭开采深部化、地质条件复杂化的发展形势,以及安全精准开采对地质探查的高精度要求,分析了矿井钻孔物探技术在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仪器设备、工程应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井下钻孔地质地球物理精细探查技术体系、孔中多地球物理场协同观测及耦合分析、井下钻孔随钻多场多参数采集技术与装备、综合提升煤矿井下探测信息智能化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出未来发展思考,为矿井钻孔物探技术与装备持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勘深]简称“物探”.用物理学方法和原来来研究地质构造情况和解决找矿及勘探中问题的学科.地下各种岩石或矿体都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以这些差别作为研究基础,对利用各种不同的物理方法测出的数据加以分析,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主要有五种方法:磁法勘探、重力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物探工作不仅可以在地面上进行,也可在地面下(井中、坑道中)、海洋和空中进行.它也用来解决建筑工程的地质问题以及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方法在城市地震活动断层精确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讨论了城市地震活动断层精确定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城市的强干扰背景,利用可控震源,采取频率扫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互相关技术,可以有效压制强振动干扰,实现城市市区的地震勘探;对于两盘无明显断距的走滑断层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和电法勘探方法进行联合精确的定位;并结合实例讨论了电法勘探的精确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超高密度电阻率法是Australia ZZ Resistivity Imaging研发中心积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全新的电阻率法勘探理念,是电法勘探从手工时代向计算机时代的一次跨越式发展,采用一次布极,采集所有可能组合电极间的电位信息,信息量较常规电法在信息量上翻了40倍以上,并且避开视电阻率概念,利用处理软件直接反演获取断面真电阻率值,针对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地面物探方法可以勘探清楚的土洞、煤窑采空区和岩溶等复杂地质问题,我们采用该方法分别对机场岩溶和土洞、煤矿运煤巷道、隐伏小煤矿采空区和复杂地质病害隧道进行了试验勘探,经钻探验证,准确率在6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复杂地质的工程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域电法在水底隧道物探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比瞬变电磁(TEM)等其它物探方法,其中高密度电法(DC)采用不同排列布置可达到不同勘探效果和深度.以中缅输油管道工程澜沧江8号断面水域电法勘探为例,采用单极-单极排列由48电极的水下电缆,96米排列长度达到了近90米勘探深度.对电阻率剖面给出地质解释,通过与水中地质钻孔柱状结果对比,说明这种方法在水域物探中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矿生产的发展趋势,说明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板水问题是当前煤矿深部开采中所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综合论述了煤矿深部开采中所用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地震勘探技术、矿井直流电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及地质雷达等勘探技术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电法数据的采集方面:传统的电法勘探数据采集量少、时间长,从而效率较低,通过研究地震勘探中并行数据采集的优点,使电法勘探数据采集模拟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方式.并行电法数据采集采用两种主要的采集方法:一种是单极供电(称为AM法)、另一种是双极供电(称为ABM法).本文主要通过对数据量的分析比较得出: 在同样电极组合条件下,并行采集物理点的数据是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而成二次抛物线增长,从而使电法勘探数据采集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18.
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它们是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结构中多以石油为主体,而我国基于本土的优势资源和特点则以煤炭为主体.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腾飞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日益大幅度的增加,使得煤炭资源的深层勘探,即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的勘探与开采必须迅速提上日程.当然在开采过程中的难度亦必随之增大,特别是深层复杂构造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属性;机械化的适宜采掘技术;高浓度的大量瓦斯溢出;介质与结构的高应力状态;地下温度的升高和大量涌水等灾害.因此必须引入当代高、新技术,强化高精度探测与数据采集和对介质破裂过程的高分辨动态监测与防范.同时必须提高煤炭的高效和多元化综合利用;特别是煤炭液化和发展洁净煤技术,以达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能源--煤炭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并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
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电法勘探的发展历程,分析、比较了电法勘探发展的各个阶段、各种频率域电法的优点和不足,着重介绍和论述了an序列伪随机电法具有主要频率成分丰富,各主频信号强度基本相等不随频率增高而减弱,频率间隔对数均匀、分布合理,覆盖的频率范围宽等一系列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频率域电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密集柏油公路网和坚硬水泥地面给地下遗址考古勘探造成了很大困难,传统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需要插置电极,无法在城市环境中使用。电容耦合式电阻率法采用非侵入式的方式,通过特制电极与大地形成电容器产生电流进行电法勘探,特别适合城市硬地表介质的条件。为了检验电容耦合式电阻率法在城市遗址考古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在地处杭州市主城区的吴越捍海塘遗址进行了电容耦合式电阻率法探测试验,采集多个收发距的电法数据,对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将反演结果与考古发掘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的电阻率图像推断结果与考古发掘结果基本吻合,电容耦合式电阻率法是城市遗址考古勘探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