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5,(6):44-46
在防雹作业中,为了集中火力,不失战机地轰击冰雹云,我们将空炸炮弹的点火发射改为撞击发射,提高了发射速度。又在发射药(黑火药)内,混合一部分无烟火药(硝化棉),提高了发射高度。工艺定型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7,(3):26-26
土炮弹的弹壳是用黄胶泥压制成的。为了提高泥壳的抗压力,我们将压成的胶泥壳阴干后,请本地砖窑代烧成砖弹壳。这样处理后,提高了弹壳的抗压力,而每个成本只增加五分钱。用烧制弹壳装配的炮弹,发射药盒由原来的85克增加到130克(最大可用170克),发射高度由原来的500米左右增加到1,000米左右,又由于弹壳坚固,引爆药可以适当减少,导火索可以适当延长,瞎火、炸膛都大大减少;而烧成的弹壳厚度也有所减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6,(3):5-6
我们针对礼花炮弹存在的膛炸、瞎火及返潮问题,改进了礼花炮弹的结构、工艺及材料保管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膛炸问题我们发现膛炸问题与很多因素有关:(1)黑火药有一个很大缺点就是吸湿性强,受潮后即使晾干威力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6,(3):29-29
目前苏联防雹作业中,除了使用火箭外,还应用防雹炮弹“埃布鲁斯-2”。60年代到现在,在中亚、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等地仍广为使用。这种炮弹口径为100毫米,弹头是铸铁的,底部呈半球形。为了保证炮弹发射时的稳定,弹头下部装有导环。试剂筒(内装75克碘化银或碘化铅或235克氯化钠)放在弹头的中部,筒的周围是炸药。弹头的顶部安有一种DB-32专门定时引信,可使炮弹在飞行途中的预定时间爆炸撒出试剂。在-10℃情况下,每发炮弹能产生10~(13)—10~(15)个活性核。由于采用高能炸药和薄的铸  相似文献   

5.
杨维林 《气象》1984,10(3):33-33
我国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将碘化银37高炮弹,用于人工降雨和消雹作业,为减轻农业灾害,促进农业增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使用这种人工降雨炮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使用的催化剂——碘化银较多(每发炮弹内装4—6克),因而白银耗费量较大;二是爆炸后弹尾部碎片较大(最大的单块约重200克),落地时影响人畜和房屋的安全。 有关工厂从1978年开始,在科研单位和使用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助下,经过几年努力,研制成功了“83型人工消雹催雨弹”。该弹的特点是: 1.每发炮弹只用1克碘化银装于上下炸药柱中间,其成核率和产生的冰晶数不低于旧炮弹,甚至还有所增加。 2.采用已定型投产的37高炮大威力弹作为催化剂的运载体,炸药量较旧弹增加90%,综合爆炸威力增大80%以上,作用空域广并能提高消雹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用于人工增雨防雹的高炮数量已发展到250多门,用弹量也成几倍的增加,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高炮群。随着作业规模的扩大和用弹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数未爆炸的炮弹,原因多出在炮弹引信上。人工增雨专用炮弹引信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其前提条件是按规定搬运、操作和储藏炮弹;如果违章搬运、操作和储藏炮弹,炮弹引信又是不安全的。为充分说明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引信的构造和各部件动作。1 引信的构造引信由5部分构成:①引信体;②着发装置———由击针、雷管、雷管座、耳轴、凹型体组成;③自炸装置———由击针、…  相似文献   

7.
俞香仁 《气象》1977,3(9):16-16
在人工降雨的高炮作业中,气象员根据不同的云况、仰角和引信,要求高炮炮手按一定弹距发射炮弹,一般为每隔300、400或500米打一发。而炮手在作业中,足有密位数(即把炮管旋转一周分为6,000个密位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省飞机、高炮人工降雨工作自7月21日开始,于8月30日圆满结束。飞机共作业降雨18架次,飞经7个地区37个县,累计作业面积7万4千平方公里,全省7个县(市)开展了高炮人工降雨,发射碘化银炮弹2000多发,作业35次。今年飞机,高炮降雨都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流云,特别是强对流云就其生成条件和类型的不同,有的是输对称结构,有的是非轴对称结构。但无论对哪种结构的对流云进行人工影响作业时,每次都以不同射击组合形式发射几十发至上百发炮弹.这些炮弹在空中爆炸后就会形成众多的点源,而且每个点源在环境风场和湍流场的影响下互不干涉地扩散,这样在它们扩散的空间范围内必然会形成叠加的催化剂浓度场,但是高炮发射炮弹的射击组合有多种形式,本文仅在作轴对称对流云中点源爆炸催化剂扩散的基础上来探讨高炮以前倾梯度射击组合形式发射时多点源产生的催化剂叠加浓度场的计算方法,初步得到了对流云中点源的扩散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防雹增雨炮弹(简称炮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炮弹滞留在膛内的故障现象、原因、排除方法和避免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今后工作中遇到或排除此类故障时,避免伤亡事故再次发生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6,(3):7-7
在发火装置方面,我们曾先后用过擦火和点火等方法,但是冰雹天气风雨交加,土炮弹的发射难以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拉火管应用于土炮弹发火。通过试用,效果良好。它的优点是:不怕风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用导火索控制时间,危险性小,一个人可以控制几门土炮,节省人力。拉火管的简单结构(见图1、2):由一根长60毫米,  相似文献   

12.
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吐着火舌飞向云层,像一只所向披靡的大鸟,在空中穿行,大约10秒钟,又传来噗的一声轻响,炮弹在云层爆炸了……因为负责洛阳局的气象宣传工作,这几年经常到人工增雨(雪)阵地现场采访,有很多感受.记下了一些采访日记,整理了两篇,和大家一起再去体味一番,看那人雨炮弹、火箭炮弹飞向天空时的感觉吧.  相似文献   

13.
高空气象探测中非球炸及重放球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库车探空站近10年非球炸和重放球个例的值班记录,分析了造成库车站非球炸和重放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三七”炮弹聚能分散碘化银成冰核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石安英  樊慧新  丛澜 《大气科学》1982,6(3):315-323
本文介绍了经改装后“三七”炮弹产生聚能效应,分散碘化银从-4.0~-20.0℃范围内,各温度下的成冰核效率。这种方法1克散装碘化银在-4.0~-20℃范围内,产生的冰核数目,比目前广泛应用于人工降雨、防雹碘化银“三七”炮弹(内装4克压制成型碘化银)平均成核率高1个量级。 在检测碘化银“三七”炮弹成核率中,采用了多云室、统一本底气、严格封闭云室顶部、大容器稀释、瞬时检测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引起的误差,减小了在针管中稀释造成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测冰核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吐着火舌飞向云层,像一只所向披靡的大鸟,在空中穿行,大约10秒钟,又传来噗的一声轻响,炮弹在云层爆炸了……因为负责洛阳局的气象宣传工作,这几年经常到人工增雨(雪)阵地现场采访,有很多感受。记下了一些采访日记,整理了两篇,和大家一起再去体味一番,看那人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6—17日,“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与“全区气象局长工作会议”同时召天,会上总结了2006年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部署安排了2007年工作任务。2006年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效显著。一是精心组织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年8架飞机累计作业137架次,增雨飞行387小时;全区244部地面火箭累计作业1195次,发射增雨火箭弹5597枚(其中新型火箭3968枚)。进一步扩大了增雨作业的规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遍布全区的700余门高炮,共作业1748次,发射炮弹66042发;二是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人影科技水平,按照区局的总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雷达资料量化人工增雨作业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多普勒雷达的VIL(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ETP(回波顶)产品,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发射时间,根据以往人工增雨作业的经验,建立适合当地数学模式,定量计算作业中发射的炮弹用弹量、方位角及发射仰角。并通过2005年2月17日的人工增雨作业检测计算参数的可用性,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式可以实现人工增雨作业定量化,且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如果人工增雨炮弹弹丸在空中不爆炸 ,既起不到增雨效果 ,又易造成事故 ,危及地面人员安全或损坏建筑物。1 弹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要弄清楚弹丸不爆炸的原因 ,须弄清弹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弹丸由引信、弹体、高爆炸药组成。引信是用来引爆炸药的装置 ;弹体是用来盛装炸药和安装引信的 ,弹体后有曳光管 ,曳光管内装有曳光剂 ,曳光剂燃烧发出红光 ,以便于观察弹迹 ;高爆炸药内混有碘化银 ,在爆炸时将碘化银播撒出去。引信由引信体、着发装置、自炸装置、保险装置和传爆装置组成。着发装置在击中目标时引爆弹丸 ;自炸装置在规定的时间引爆弹丸 …  相似文献   

19.
通过碘化银等物质的引晶催化作用,对某些云系人工增雨的试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已进行了多年,有一定的效果。我们根据省政府的决定,于1988年在定西县开展抗旱人工增雨科学试验。由“三七”高炮发射带有碘化银的炮弹,轰击具有一定降水条件的云系,促使自然降水过程时间延长,降水量  相似文献   

20.
铵油发射药     
《气象科技》1976,(8):26-26
1975年7—9月,青海省互助县防雹工具科研组在县防雹器材厂的协作下,试制成功了铵油发射药。经试验,原装无硫火药500克、射击高度2,300米的“互助三号”火箭,换装520克铵油发射药并在结构上稍作改进后,射击高度平均可达3,100—3,600米(声光差10秒左右),部分火箭达到了4,000米以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