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记风速计风速大时风速笔尖跳动 ,风速小时笔尖不跳动 ,这是因为继电器接触点上的火花碳影响所致。可打开风向风速计下面的盖子 ,取下风速继电器保护盒 ,用 0 6号金相砂纸把接触点上的火花碳除去 ,仪器即可恢复正常。自记风速故障的处理@陈成恩$禹州市气象局!河南禹州452570  相似文献   

2.
丁国超 《气象》1985,11(7):24-24
当EL型电接风速仪电磁铁中的衔铁被磁化后,便可出现风速不跳的故障。 检查办法:风速笔尖不跳时,如发现风速电磁铁吸住不放,在用手扳开衔铁时略感到有吸力,但在  相似文献   

3.
台站现用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记录器的方位笔杆和风速笔杆,易产生挪位现象.经检查发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风向风速笔杆工作中笔尖压力调整螺钉松动而产生的.在各笔尖压力调整螺钉丝口接触处沾上一点橡皮泥.在长时间内既使笔尖压力处于适中  相似文献   

4.
自记风速计风速大时风速笔尖跳动,风速小时笔尖不跳动,这是因为继电器接触点上的火花碳影响所致.可打开风向风速计下面的盖子,取下风速继电器保护盒,用06号金相砂纸把接触点上的火花碳除去,仪器即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李汉惠  俞善贤  顾强民 《气象》1986,12(9):24-24
电接风速仪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测风仪,但它只能自动记录平均风速,瞬间极大风速必须依靠人工及时读取才能得到。这不但不够方便,而且极大风速漏测的可能性极大;而达因风速仪却能可靠地记录瞬间极大风速。本文从分析电接风速仪的最大风速与达因风速仪的极大风速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一个由电接风速仪的最大风速推测极大风速的简易计算方法。经实际验证,效果较好。 一、基本资料与对比分析 玉环县坎门气象站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拔海高度96.2m。该站装有EL型电接风速仪和达因风  相似文献   

6.
钱子强 《气象》1984,10(9):33-33
电接风仪记录器的自记笔尖划线时易将笔斗内的墨水外溅,尤以风向笔尖较严重.经则污染自己  相似文献   

7.
三次观测站夜间风的记录从EL型电接风记录器自记纸中读取。但由于记录器测风功能的限制,自记迹线不能反映瞬时出现的大风。因而三次观测站不可避免地漏记夜间出现大风这种天气现象。为了取全风的记录,我们以不影响原仪器性能为原则,给EL型电接风指示器附加夜间大风显示电路。经试验和考察,证明其性能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陕西省EL型电接风向风速自记纸和气温自记纸数字化预处理、扫描、质量检查、数据集制作等数字化建设过程及数字化成果数据集,方便用户有效利用数字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 EL 型电接风自记记录整理中,十分钟平均风速两个特殊记录的处理存在争议。争议之一:当正点前十分钟风速自记记录的第一次跳跃迹线正好在正点前十分时间线上,最后一次跳跃迹线正好在正点时间线上时,记录的整理,或是将这两次跳跃均作为十分钟平均风速的一部分;或是将正点前十分时间线上的一次跳跃舍去,只将正点时间线上的一次跳跃作为十分钟平均风速的一部分。争议之二:当正点前十分钟风速自记记录的第一次跳跃正好在正点前十分时间线上,而最后一次跳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对新疆风区有自记风记录的4个参照站2min与10min时距的风速统计序列在参考测站“元数据”直接进行迁站前后一致性订正、时次一致性检验与订正、高度一致性订正以及观测、测量系统一致性订正基础上,采用SNTH、POTTER、CUSUM等手段进行了客观的非均一性检验与均一化订正。结果表明:(1)对于达坂城与阿拉山口站而言,EL型感应仪使用期,2min与10min时距年平均风速序列并未因风的观测与记录系统由EN型测风处理仪替代而间断。EN型测风处理仪使用期,10min时距平均风速序列也并未因感应仪的变更而间断。(2)达坂城、哈巴河、托克逊站2min时距统计序列均在1980s年代存在间断现象;(3)阿拉山口、达坂城、哈巴河站2min时距统计序列在2005年观测系统改变前后的间断具有一定不确定性;(4)EL-J电接式自记仪使用期,哈巴河气象站10min时距平均风速统计序列在1992年前后出现了有别于2min时距统计序列的间断现象;(5)阿拉山口、哈巴河、托克逊参照气象站的年平均风速序列经客观均一化订正后,仍然存在显著的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代替代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的指示器和记录器,避免了挑取电接风自记纸十分钟风向风速和最大风向风速主观性影响,删除两分钟风向风速观测的人为因素,风向风速实现完全定量观测。但使用中发现如下两种情况须注意: 报警风速是根据阵风风向风速设置,取样采用三秒钟平均风速;航危报报警风速为自动设置,采用当前风向风速即1秒钟风速;风速采样周期不同,报警风速与航危报报警风速有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初,我局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出现故障,风速记录器笔尖不跳(划平线),但风速指示器正常。考虑到这套设备使用不久,加之风速指示器又正常,故初步判断故障出在室内。检查步骤如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版)为依据,结合人工整理风向自记纸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EL型电接风向风速自记纸数字化风向识别方法。文中对识别方法进行了介绍,包含风自记纸扫描图形的数字化精度和扫描分辨率、风向迹线自动跟踪提取、风向判断、人机交互等,并利用11个台站100张风自记纸对基于该识别方法研发的数字化软件进行了测试,风向识别正确率达97. 2%,表明该风向识别方法可以应用到EL型电接风自记纸数字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14.
正点巡视仪器时,如果发现自记仪器出现钟表停摆或钟筒被卡故障,及时排除也将造成部分时段(甚至近1个小时)内的记录中断缺测。如果仪器感应部分正常工作,自记笔尖能作记录划线,则该故障是钟筒不转动而使自记笔受感应变化在原处上下划线作记录,形成一条直线,直线记录上限点与下限点应该是缺测时段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在整理记录挑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要把上述极值与自记记录正常时段内的极值作比较,进行合理判断,不能因为记录出现缺测而轻易将日极值按缺测处理。这种现象处理适用于气压、温度和湿度自记仪器,不能用于EL型电接风记录。  相似文献   

15.
台站推广应用的 EN 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用 CMOS 微处理器、HR—8型计算机替代 EL型电接风的电器机械记录部分,增加瞬间风向风速的观测,基本满足台站对风资料观测的要求。但使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其记录的资料可利用价值比 EL 型自记风的资料低得多,并不  相似文献   

16.
电接风风向笔尖跳动时引起的墨水污染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技术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已找出一种可行的防止墨水污染的简单办法,观介绍如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电接风风向笔尖的动作过程,当自记钟内两分半钟时间触点电接时,有一个或两个风向电磁铁线图通电,吸引衔铁动作,带动相应的风向笔尖划线。而笔尖的复位则靠固定在调节块上的簧片来完成。作用于瓷片上的力是一个弹性振动的力,会引起笔杆抖动,同时笔尖墨水斗中的墨水随之诚出,污染自记纸和仪器,轻则影响美观整洁,重则影响风向记录整理。受生活中的“挑水防溅法”启发,我…  相似文献   

17.
由于 EL 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笔杆根部宽、头部窄,使用过程中,固定在笔杆上的笔尖容易滑动,形成各风向及风速笔尖划线时间不一致,造成记录整理的困难。现介绍一种固定笔尖的简易方法。先把该仪器的五个笔尖调到同一时间线上,然后用钳子夹紧笔尖爪套,拿铬铁沾松香把爪套和笔杆焊接在一起。注意松香焊接  相似文献   

18.
EL型电接风风向、风速记录机构担负着风向及平均风速的记录任务。及时地针对风记录机构所记录迹线问题,做出正确调整,这对气象台站观测员来说很有意义。 1风速划线部分   现象( 1) 风速划线一端超出边线,而另一端不到边线。   调整方法:拧松笔杆根部的最后一个螺丝,用手扳动笔杆,转动凸轮再试,反复调到合适时为止。最后把笔杆固定螺丝钉拧紧,这叫笔位调整。   现象( 2) 风速划线两端都超出边线。   调整方法:这是由于笔尖外移造成的。把笔尖沿笔杆向内移动,移动凸轮再试,直至合适。最后用尖嘴钳把笔尖的套爪夹紧…  相似文献   

19.
保持气象自记记录迹线的清晰,是正确整理和使用自记记录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为碰到记录模糊或间断而伤脑筋,尤其是达因风向风速自记记录,在秋冬干燥季节往往出现记录间断,而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又易产生墨水滴到自记纸上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常由于加注墨水不当,墨水浓缩或因笔尖渗水不良引起的。除了采用通常处理这类故障的办法外,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用一节直径3毫米;长18至20毫米的塑料管,前端剪成45°左右斜角,中段剪一个10毫米长的凹口,套在笔尖上。前端距笔尖端约1.7毫米。这样就  相似文献   

20.
电接风向风速计发生故障或停电、电压偏低、感应部分冻结、安装维护不当等,使自记迹线不正常或缺测,记录如何处理?谈一点体会。一、风速:正常情况下,计算正点前十分钟内的风速,是按迹线通过自记纸上水平分格线的格数来计算。若因风速记录机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