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功率激电在吉林某铜矿新一轮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键 《物探与化探》2002,26(5):364-367
以电法勘探理论为基础,介绍了运用大功率激电方法在吉林通化二密铜矿新一轮找矿中发现新矿体的工作过程,指出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充分研究工作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恰当地选用物探方法,合理进行工作部署,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细地研究了吉林通化二密铜矿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及异常特征,确定了W、Sn、Sr、Cu、Pb、Zn、As、Ag等具有明显找矿指示意义的元素异常模式。同时结合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建立起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化二密铜矿地球物理特征及综合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洪建  王信 《吉林地质》2000,19(3):45-54
二密铜矿是我国省重要铜矿床之一,是比较典型的火山热液型矿床,具有成矿时代新、控矿构造形式多样、矿体产状类型复杂等特点。通过近几年的综合物探普查工作,新发现了数处铜矿体,经初步地矿区及外围的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吉林二密复式火山机构及成矿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松顶山为中心的二密复式火山机构,受东西向基底断裂与近南北向壳断裂叠加部位控制.中心(松顶山一带)为先期闪长质次火山岩侵入,闪长质岩体边缘接触带附近发育寄生火山口(次一级),并充填花岗质次火山小岩株,构成破火山机构环状构造(内环).二密铜金矿床各矿段主要铜矿体集中于花岗质岩体内及其附近,总体分布和方向又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通过成岩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本矿床除铜矿外,还具有金的找矿前景,并给出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菊霞  郝俊杰 《河北地质》2006,(1):16-17,32
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南部邯邢地区铜矿找矿线索的分析对比研究,指出该地区具有比较优越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比较好的矽卡岩型铜矿找矿前景,提出了在该区进行铜矿找矿工作建议及如何选择工作区。  相似文献   

6.
甘肃镜铁山铁铜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强 《甘肃地质》1995,4(1):54-61
在讨论镜铁山铁铜矿床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而进行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甘肃桦树沟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桦树沟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环境的地球化学演化与成矿的关系,建立了桦树沟铜矿床的找矿标志,原,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对比表明本区次生异常与原生异常具有同样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铜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找矿类型分析,提出析的铜矿找矿类型,探讨铜矿预测,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铜矿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具有有利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但与目前已发现的铜矿资源量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说明内蒙古境内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皆具有铜矿成矿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表明其具备了寻找铜矿床的最有利的前提条件,找矿潜力很大,并指出了铜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瑞雷波技术在工程场地勘探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雷波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工程物探方法。因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无需钻孔且分率较高等特点,在工程场地勘探与评价中有广泛用途。基于瑞雷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理论,阐述了瑞雷波在工程场地勘探与评价中的现场测试技术和室内资料整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评价瑞雷波技术在工程场地中的勘探与评价效果。结果表明,瑞雷波技术能有效划分工程场地地层和正确评价工程场地类型。  相似文献   

12.
应用跨孔地震CT技术检测锚基基础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孔地震CT技术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手段,文章叙述了地震CT技术原理及其具体工作方法,并通过锚基基础断裂探测实例与效果,指出跨孔地震CT技术和已知地质资料相结合,将在地质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种类、基本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传感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尚需研究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14.
探地雷达概论——暨专辑序与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惠濂 《地球科学》1993,18(3):249-256
  相似文献   

15.
柴敬  袁强  李毅  王帅  孙亚运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6):1100-1108
室内模拟试验是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光纤传感测试是一种高精度、实时性、分布式和并行式的测试技术,构建物理模型试验光纤传感测试方法,推动了模拟试验技术的进步,为现场工程可以提供更可靠的指导。本文列举了常用模型试验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综述了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在5个方面应用模型试验光纤传感测试的进展,并对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形式、温度补偿、传感器标定、布设工艺等应用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光纤与模型材料变形同步、协调和相容的关系。表明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多尺度、多源信息模型试验研究将成为未来岩土力学与工程室内试验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为背景,研究了主塔基老虎山地基岩体缓倾角裂隙、断层、海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洞、海蚀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桥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单孔声波和地震波测试、跨孔声波CT、压水试验、现场大剪试验、数字钻孔摄像等方法在该工程的应用,取得一系列定量的确定的地质结构参数,提出精细化勘察的概念,后期工程施工验证了精细化勘察资料的正确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公路工程地质遥感的技术优势和实际作用;介绍“雅安-攀枝花市公路送线工程地质遥感图像综合解译”的技术思路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归纳在公路工程地质评价和论证中遥感图像综合解译的独特效果;指出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勘察中越来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也是当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多孔性海底沉积层的声速、密度、孔隙结构等声学参数是描述海底地质的重要信息,也是声场数值预报、沿岸工程建设地点选择等工程应用中所必须的参数。本文从海底后向半平面不完全投影的散射特性出发,拓展医学上的衍射CT技术,重新推导出收发分置测试系统目标散射强度和相关图像剖面频谱样本的关系式。运用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建声场图像模型,通过收发分置散射声场的有限稀疏样本,完成单一方向入射线性调频波条件下的剖面图像信息反演验证,得出影响声学参数精度的调频波频率间隔和测量方向数,进一步反演多孔性海底沉积层的孔隙度和平均阻抗指数。与基于网格剖分的数值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计算效率提高约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The technique of geolog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which geological conditions can be known in advance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widely adopted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Because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single-method prediction techniques, a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combin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with engineering geology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his method could make excavation more economical and safer b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uch predictions. It uses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asures such as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 (TSP) to detect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head, and measur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deduces the precise results either in the tunnel or on the surface. Compared with single-method techniques, its advantages include high resolution, speed, ease of use, and low cost. By compa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rious techniques and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 TSP203 with the measures of investigation and deduction in engineering geology, we show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comprehensive method and its favorable prospects. This contribution also provides a new concep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unnel geological predic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中的声波CT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景勤 《江苏地质》1997,21(2):111-114
CT技术在工程地质中主要用以解决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工程地质力学等地质问题。结合实际讨论了声波层析成像中设备的选择、观测系统的建立和资料处理等问题。工程地质中的实际使用证明了其效果良好。与工程地质中使用的其他物探方法比较,CT具有成图效果好、直观、不受文化层和地表障碍物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