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容全  邱维理 《地理学报》2013,68(9):1281-1291
周廷儒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新生代地理学创建人。他开拓学科新方向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为地理学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典型范例。周廷儒院士为解决中国何以有特殊的江南湿润亚热带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格局两个区域自然地理学难题,博览古今中外书刊,寻求立足学科前沿的科学答案。他在1960 年提出"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超前学术思想,开创了探讨区域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学新方向——新生代地理学,使中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研究迈上新里程,步入世界前列。周先生明确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地理环境的演变,确立的地理环境演变的时间起点为新生代初期。他所论述的新生代地理演变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① 水平地带被破坏后产生各级区域;② 地理环境演变受主导因素组合定律控制;③ 驱动演变的能源有内能和外能,以内能占优势。同时,他还对地理环境演变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明确了中国自然地理原始水平地带遭到破坏的时代在古近纪末,五大自然地理区主要形成在新近纪及其以来,经过第四纪演变,形成现代中国地理环境的格局。他的论著,特别是"中国自然地理——新生代古地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区域自然地理学时代巅峰研究成果的问世。他提出的"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定理,已经成为当今及未来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当代自然地理学态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1):1-10
认识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态势,有助于把握学术前沿。当代自然地理学不仅研究组成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空间过程和区域差异,也研究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中的各种关系,将一定时间或空间尺度上获得的结果推演到其他尺度,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的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国际自然地理学的新领域可以概括为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过程、景观与环境变化、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全球自然地理学和文化自然地理学。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源于本土地理学并受欧美地理学和俄罗斯地理学的影响,在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学术思想、理论和方法方面,独立的建树和自主创新尚待加强。我国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是走向更加综合、站在全球变化的高度、走向更深入地揭示关键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机理机制、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更加密切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并需要加强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部门自然地理学到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三个自然地理方向及其综合研究、以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基础开展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对地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部门自然地理学到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三个自然地理方向及其综合研究、以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基础开展应用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黄秉维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对地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在科学成果的汇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连续出版了《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国土整治》)和《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  相似文献   

6.
面对变化中的全球环境以及变化中的学科热点,以“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为主题的第一届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于2017年11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聚焦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集成、空间数据挖掘与系统决策等当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内容,通过学科前沿理论的凝练,引导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继续深化;依托理论与方法创新;在典型流域、区域实现了自然地理过程的初步集成,切实服务于人地耦合视角下的可持续社会决策。深化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过程研究、推进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升陆地表层系统观测和模拟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地位,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学科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三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会议(这三次会议是1985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198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学术讨论会;1988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绍祥  查勇 《地理研究》1998,17(2):113-118
该文从进一步完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就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综合研究的内涵,区域综合研究以及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成果的应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综合地理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绍祥  查勇 《地理研究》1998,17(2):112-118
该从地一步完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就与综合自然地理天空有关的几个问题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综合研究的内涵,区域综合研究以及综合自然法理研究成果的应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唐登银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24-1026
黄秉维先生一生致力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是卓越的自然地理学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 在成绩面前他总能看到地理学的弱点和自身工作的不足, 提出革新自然地理学的思想, 从而开启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方向, 对中国地理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为中国20世纪自然地理研究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1.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以基础研究见长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学家根据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划,宏观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与自然区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风险防控、荒漠化过程与防治、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冻土区工程建设、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和地方病防治、自然地理要素定位观测、地理空间分异性识别和地理探测器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指出了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地理研究》2017,(3):F0003-F0003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关注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规律,对自然地域系统进行综合、整体研究的一门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中国兴起以来,综合自然地理学密切关注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等,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和学术大本营,北京大学即为其一。  相似文献   

13.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殻”,它是一个巨大综合体,体内务部分都有局部的特征,所以普通自然地理之外,还有区域自然地理。 区域特征是指“主要的区域综合特征”,它是由各个主要要素的综合状态中表露出  相似文献   

14.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殻”,它是一个巨大综合体,体内务部分都有局部的特征,所以普通自然地理之外,还有区域自然地理。 区域特征是指“主要的区域综合特征”,它是由各个主要要素的综合状态中表露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成  蒙吉军  彭建 《地理学报》2017,72(11):1937-1951
北京大学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缘起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在本校设置的自然地理学学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学科初创和完善等阶段,逐渐形成了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针对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在陆地表层过程及机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生态风险评价与安全格局构建、自然地域系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展望未来,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将持续进行水、土、气、生等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的综合研究,认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对主要自然地理过程和格局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观测数据与地表系统模型融合系统,定量评估要素与过程耦合的区域资源环境效应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划、国土开发整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国家战略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23日至24日,"自然地理学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和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自然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生物地理教学研究会、全国土壤地理教学研究会等7个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与理论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大鹏  刘胤汉 《地理研究》2010,29(4):584-596
回顾和评述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经过几代地理学者的不断实践和理论概括,逐渐形成和蓬勃发展起来。相对于国外研究,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在土地系统分级、结构、演变、系列制图、综合自然区划、自然地带划分、自下而上组合自然小区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与拓展。今后,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应在自然地域系统方面,把自然、人文、生态经济等各个要素进行系统综合,开展综合地理区划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土地系统方面,把尺度、结构、过程结合起来,开展土地结构与演变研究,加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点、驱动力和生态效应研究;在自然地理过程方面,把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综合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系统界面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18.
过宝兴 《地理研究》1989,8(3):121-122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经学会理事会批准于1988年11月1日至4日,在武汉召开了《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部门,计32个单位的50余位代表和来宾。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发展过程中,亟待关注以下前沿领域与方向:①地貌学需要重点加强地貌学与全球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关系研究;②生物地理学有待深化属性地理学、全球变化生物地理学等前沿领域的探索,连接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地理空间分布与人类需求;③水文学需要开展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综合集成研究,发展生态水文学、社会水文学、水文形态学等新兴学科领域;④自然地理学有待全方位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在气候变化国际重大研究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支撑功能;⑤综合自然地理需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⑥自然地理学需深化耦合自然与人文要素及过程研究,建立发展复杂系统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变化环境下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机制和陆地表层系统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50年代自然区划、黄秉维先生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三个新方向、中国自然地理的编写及对北京大学地理教育的关心等几个方面回顾了黄先生为地理学发展而孜孜不倦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