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为了适应高采样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新型地磁仪器对磁偏角和磁倾角观测的需要,应用GPS测定了改造后的兰州地磁台的7个观测墩(一个临时观测墩)至2个方位标志的方位角,共取得了13个方位角参数,使兰州地磁台在地磁偏角测量或仪器验收比测中可供6套仪器同时观测,并可做到全天候观测。  相似文献   

2.
墩差测量和仪器比测是地磁观测中最基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观测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震磁异常通常为几nT至几十nT。因此,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地磁预报地震具有深远意义。对嘉峪关地磁台仪器比测和墩差测量的方法及结果作了简要总结,供兄弟台站借鉴(文中所用的比测数据和墩差测量数据是北京台传递的标准结果)。  相似文献   

3.
精密测定地磁台观测室内的墩位差,它对于统一标准、仪器比较、验收仪器,实现观测工作正常化,标准化至关重要。地磁组于1993~1996年在北京台3#与5#观测墩上,连续4年使用G856质子旋进式磁力仪测定地磁总强度F21次,笔者对774个数据进行了统计,其结果是,3#与5#墩之差值ΔFB(3-5)=-3.57nT,标准偏差SF=±0.45nT。并对墩差的测量方法、复测次数、以及数列与数据组的选择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从1986年秋至1987年夏,《地磁台网标准化问题研究》课题组用7种不同类型的地磁绝对值观测仪器在北京地磁台6个观测墩位上经过认真系统地观测试验,在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实现了我国地磁矢量测量实用标准的建立。并于1987年10月与民主德国Niemegk台的矢量质子旋进磁力仪进行了国际比测,同时由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组织了验收并会同国家地震局科技司主持通过了鉴定。当时因与Niemegk台的矢量质子旋进磁力仪比测中对  相似文献   

5.
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配备2套GM4-XL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地磁观测,探头置于同一地下地磁房。自2017年以来,2套仪器每年夏秋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现象。从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及台站背景噪声、数据预处理等角度,对2017年以来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与山西省其他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差值检测,结合地磁房附近地质条件、地下地磁室及观测墩建设、降雨等因素,分析认为,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数据漂移的原因在于,夏秋季降雨致土层渗水,玻璃钢罩密封性较差,探头室地面积水,造成观测墩基不稳,使得置于观测墩上的仪器探头水平状态改变,进而引起观测数据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地震局利用天津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对区域地磁台站的地磁观测室进行改造,拆除原有混凝土浇筑的观测墩及墩基,安装无磁大理石观测墩,拆除原屋顶新建木结构屋顶,对室内进行保温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及施工环节的磁性控制是磁房改造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整理成都地磁台墩差及天文方位角的观测资料,对测量仪器比测方法、观测人员、测量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技术成果,并以便查表的形式给出了成都台新旧观测室等11个仪器观测墩相互间的F、I、D、H、Z各地磁要素的墩差,以及各墩与目标、标志的方向角、方位角。本文还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成都地磁台良好的观测技术条件和稳定的观测质量,这些资料对于台站标准化,数字化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海安地震台在地磁观测项目迁建过程中,对地磁观测墩体材料,尝试采用钢化玻璃替代弱磁性石材,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工作对今后地磁台站建设改造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乌鲁木齐地磁台测量标志方位角的方案、测量方法、原理。利用已有的观测成果,采用几何转换的方法精密测量了新建成观测室内的6个观洲墩相对于2个方位标志的方位角,成功的将旧观测室原标准墩方位角数据迁移到新观测室内各观测墩上,观测精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使新观测设施能够及时投入到观测工作中。并对地磁观测环境改造完成后的全面测量工作作出规划,在知识、技术上都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磁台天文方位角测量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北京地磁台天文方位标志的选点定位、造标埋设、方位角的测量方法。对8个观测墩位一个测点进行了方位角测量。通过计算方位角绝对精度ΔA=2.49″,平均观测均方差M=±1.14″,相当于三等天文观测精度,能满足地磁偏角6″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自"九五"数字化改造以来,作为国家数字台网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连地震台配备了数字地震观测系统(CTS-1),使台站的地震观测水平和观测质量有了质的飞越。大连地震台通过长时间对不同类型及不同震中距的地震震例分析、讨论与研究,总结出了大连地震台的地震波形及震相特征。大连台使用CTS-1记录波形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地磁观测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仪器观测室建设具有难度,本文介绍了大连地震台按照《地震及前兆数字指导规范(试行)》要求建设磁通门仪器室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连地震台在实测中,经常观测到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部一带的地震S波较理论到时提前约数秒到达.2002年至2011年,记录到该地区145例具有此种显著异常的震例.该现象与台基无关,全国地区均可观测到.震例分析发现,可观测到该现象与未观测到明显异常的台站在全球范围内大致呈四象限分布,造成该异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震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连地磁台是国家基准台,也是大连地震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测环境受到附近工厂的干扰,1993年大连地磁台搬迁到大连市西郊的甘井子区辛寨子镇由家村。目前,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磁观测环境再一次受到干扰,必须选择新的台址。本文主要介绍新、老地磁台的台址情况、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并视步探讨了新台址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为其他地磁台的搬迁改造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用德都台2011—2012年的地磁基线值数据,来分析绝对观测数据、相对记录数据和温度数据对基线值的影响。通常基线值的主要影响因素除温度外,还与人为观测误差、湿度和记录墩的稳定性有关。首先保证绝对观测固定为同一人员,确保人为观测误差忽略不计,再排除湿度与记录墩的不稳定性,最后利用回归分析计算方法,得到基线值数据与温度数据的回归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表明地磁基线值与温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再以此回归方程来判断我台地磁数据的好坏,为更好的改进我台地磁观测数据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GPS同震位移场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利用高精度水平仪对LS05、LS06等6个GPS连续观测临时站观测墩进行了倾斜测量,对SCTQ墩面水准点高差进行了复测,并对该区域地表变形进行了调查。倾斜测量结果表明,LS06等5个站观测墩相对建站时均无明显倾斜。LS05站观测墩标的确相对建站时发生了倾斜,估计其倾斜量在0.4°~1.2°,倾斜方向以NW为主。无论该点倾斜发生于哪个时段,均不影响同震位移以S向运动为主的特征。对SCTQ基准站观测墩面水准测量结果表明,该站点观测墩非常稳定,未发生倾斜。野外地表调查表明,地壳挤压缩短变形特征较为明显,LS05测点周边确有SW向加速运动和剪切变形现象。综合分析认为,LS05、SCTQ和LS06等GPS测点表现出的左旋应变释放特征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增大测量极距和提高供电电流2种实验途径,探讨提高兴济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精度,结果表明,提高供电电流能明显提高兴济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且与供电电流提高倍率相当,而增大测量极距效果甚微。其原因是,提高供电电流是在干扰幅值不变情况下增大人工供电电位差,而增大测量极距使人工供电电位差和干扰幅值同比例增大,二者相抵,对观测精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南京地震台、新沂地震台和郫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邻区4次MS 5.0以上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发现:同一台站、不同测向地电阻率的测值大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测值大的测道地电阻率年变化较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定襄地震台2套FD-125氡钍分析器及其配套定标器分别为FH-463A与BHC-336的测氡仪系统,从定标器阈值设定、观测数据稳定性及数据一致性方面,开展定标器阈值设定对比试验和水氡测值同步对比观测。结果表明:FH-463A定标器测氡仪系统水氡数据标准误差更小,精度更高,稳定性更佳;BHC-336定标器阈值为0.7 V的测氡仪系统,其主样和副样的标准偏差和均值标准误差最小,较其他阈值观测数据稳定;BHC-336定标器与FH-463A定标器分别使用0.7 V阈值和2.0 V阈值,其测氡仪系统水氡观测数据的同步性和稳定性较好。按2014年修订的学科规范,确定BHC-336定标器选择0.7 V阈值时可获取稳定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