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兰州地磁台GM3磁力仪基线值变化特征和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兰州地磁台2002年GM3磁通门磁力仪观测基线值数据,分析了基线值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把影响因素定量掺入到对基线的平滑过程中,将得到的结果与FHD-1仪观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做比较,得出基线值主要受温度系数和漂移影响。在对基线值进行平滑时定量考虑温度系数对基线值的影响程度,是提高地磁最终观测结果精确度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虚拟日变台进行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由泰安、武汉、崇明、杭州4个地磁台观测资料计算出蒙城地磁台相应的虚拟地磁数据,其磁偏角、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三个要素与真实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7、0.9946和0.9806,验证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地磁观测数据空间插值的有效性.其次,选择东部和西部测区分别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建立各地磁矢量测点位置的虚拟日变台并用其进行通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日变通化精度,对于地磁台站稀疏地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磁台站观测有相对记录和绝对观测2种,相对记录数据需经基线值改正后方可得到地磁场要素的实际值.磁通门经纬仪是获取基线值的基本设备之一,在地磁观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台站采用的磁通门经纬仪需人工操作,人为因素会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影响,因在偏远地区和环境恶劣地区无法实现地磁绝对观测,造成地磁绝对观测的空间覆盖空白.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自动化磁偏角和磁倾角地磁绝对观测,必将推动地磁绝对观测技术创新与发展.自动磁通门经纬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磁偏角和磁倾角自动化观测设备,采用无磁材料和压电电机,通过优化设计与改进加工工艺,以及引入多参量误差补偿算法,有效克服和消除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该设备在河北涉县台、吉林合隆台、陕西乾陵台和北京白家疃台等台站开展了长时间的实际观测,并与台站的人工磁通门经纬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自动磁通门经纬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人工磁通门经纬仪水平.该设备也通过了中国地震局前兆设备入网测试,功能和性能指标符合地磁台站地磁绝对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和地电同台观测是较为常见的,地电测量时的供电干扰会引起同台地磁观测数据的变化,造成地磁观测精度下降.本文在分析产生地电供电干扰的机理及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噪声辅助的基于极值特征尺度的干扰辨识,对采用线性差值辨识出的干扰区间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填充.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成都、洛阳、徐庄子和蒙城四个磁电同台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电供电对地磁资料的干扰辨识精确度方面和干扰抑制损失上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辨识精确高,抑制损失相对与传统滤波器达到最小程度.在抑制地电供电干扰,提高地磁观测精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磁观测中干扰抑制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磁观测数据不仅具有学术研究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国家基础战略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地磁台网中近1/3地磁台站正日益受到由外界人工电磁干扰源的干扰,产出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下降.如何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对干扰进行辨识是目前地磁台网运行中数据处理的热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从地磁观测数据中分析及抑制方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入手,对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地磁数据分析及干扰抑制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作为现代信号处理的演化的新方向,介绍了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中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在地磁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展望中谈及.研究发现,智能信息处理是地磁数据中干扰辨识及抑制领域有效技术和今后发展趋势,也是地磁观测数据综合处理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有效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
喀什地磁台旧址由于受到环境的干扰,将搬迁至新台址观测,为了延续观测资料,对新旧台址进行了并行观测。本文通过对喀什地磁台新旧台址并行观测的相对观测数据、绝对值数据以及绝对观测基线值精度的分析,经过对两测点D,I,F,H,Z地磁要素的比较,认为新旧台址观测的数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通过点位差校正,可将新旧测点的数据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地磁台担负着监视全国地磁场变化,为地磁学、震磁关系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地磁数据,为区域磁测提供通化数据,部分台站参加国际资料交换等任务。我国地磁台的地磁观测系统由绝对观测和相对记录仪器所组成,这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状况。地磁台提供长期、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主要体现在:①产出连续可靠的地磁信息磁照图。②精确测定地磁场绝对值。③编制地磁观测报告、磁暴报告等供资料交换使用。近年来,由于地震监测、地磁学科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地磁观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地磁房湿度不易控制,湿度太大、变化较快等都易引起地磁数据异常变化,经多年观测经验,研制一套地磁房湿度变化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地磁房湿度变化,据此进行科学方法除湿,从而确保观测数据稳定、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在定襄地震台地磁观测中,地磁仪易受到发电机的供电干扰,文章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找出干扰的原因,并提出排除方法。同时,对影响地磁观测的其他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地磁观测资料的精度,保证仪器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地磁日变化记录准确度标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定量考察地磁相对记录仪器记录到的地磁日变化的准确程度,对我国地磁台网中7个地磁台站2009年度的日变化准确度标定基线值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选取成都、喀什2个台站2009年、2010年的数据,研究标定基线值随地磁日变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时段,D、H、Z三分量基线值的变化幅度及测量误差很小,在选...  相似文献   

11.
Geomagnetic depth sound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xploring deep structure of the earth. There are dense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China,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to obtain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transition zon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mantle beneath China.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C-responses estimation methods which are applied now cannot get the stable C-responses for many observatories. Thus, a large amount of geomagnetic data is wast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geomagnetic data, the estimation of C-responses needs to b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quality of China's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data, such as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the length of the record, the types of data(absolute and relative observation)and data discontinuity condition, many geomagnetic data are abandoned, this limits the resolution of mantle electrical structure studies.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techniques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ata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he available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the meantime, the stability of the C-responses curve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1)obtaining the stable spectrums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for each frequency by the BIRRP(Bounded Influence, Remote Reference Processing)software, and using the global smoothing technique to suppress data noise on geomagnetic data; 2)As for the geomagnetic data which only records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the D, H and Z components and doesn't have the baseline value,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is decomposed by the approximate estimation method to obtain the C-responses of the relative variation data, and then the relative variation data is used directly for the C-responses estimation; 3)the effects of discontinuous data and short-record data on C-responses estimation are discussed.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data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C-responses, and when the data length is shorter than 5 years, we can hardly get the available C-responses whose periods are longer than 40 days. All these experimen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ata processing of these kinds of observation data; 4)for coastal observatories, the ratio method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ocean effect on the C-responses functions. After carefully processing the data of more than 100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China by the above techniques, the stable C-responses function of 42 observatories is finally obtained, among them, the number of the observatories with C-responses ranging from 1.3 to 113.7 days is 24, and the observatories with C-responses ranging from 1.3 to 42.6 days are 18. The techniques of this paper can process heterogeneous data well and obtain more stable C-responses, which provides more basic data for high-resolution geomagnetic depth sounding inversion research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I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套仪器有相同的观测精度,除了均值有较小的差异外。两套仪器的观测数据无系统偏差,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场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炜  晏锐  邵辉成  张国强 《地震地质》2012,34(1):138-144
2009年12月,甘肃天水、陕西乾陵等地磁台Z分量观测差值出现台阶式异常变化,同期陕西关中地区宝鸡、乾陵、周至等台站地电场观测也出现同步异常变化.经调查落实,确认此变化是由宝鸡—德阳±500kV直流输电工程试运行引起的.高压直流输电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地磁观测中的一类干扰异常.根据对宝鸡—德阳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邻近区域各地磁台站实际观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安培定理和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了理想状态下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相符,从而从机理上解释了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原因.由于计算时没有考虑不同地磁观测系统的差异和地下电性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磁坐标和地理位置的关系,利用Newton迭代法推导了地磁北极的计算公式;根据Klobuchar模型中电离层电子含量与地磁位置的关系,给出地磁位置的表达式;进而建立了GPS观测量估计地磁北极的模型.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得出1)Klobuchar模型属于全球性的电离层估计模型,对于区域性电离层信息描述的不十分准确,建立区域化Klobuchar模型将更有利于地磁北极的估计;2)利用泰勒公式将Klobuchar模型线性化的过程中,公式仅取其一阶项,将会影响模型的精度,有待于提高模型的展开阶数;3)实际中地磁北极的估计结果受初始值得约束;4)不同计算方法和模型对结果的可靠性有所影响,试图选择其它估计过程和方法,提高估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四分位法可用于描述包括偏态分布、分布不明和分布末端无确定值等任何分布资料的特征,并且可以去除数据中大数的影响,较均值、标准差等更为稳定.针对地磁日变化数据的复杂性,不同时段数据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引进四分位法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提取地磁日变化中来自地磁场扰动、仪器记录错误、人为干扰以及可能与地震的孕育有关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化仪器及地磁资料作一准确评价,利用太原基准地震台地磁相对和绝对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兰州、乾陵、红山地磁台的地磁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基准地震台相对观测仪器M15、GM4运行稳定,能够真实记录场源的变化,绝对观测仪MingeoDIM优于CTM-DI。同时存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和存在背影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京地磁台1987~2012年已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资料,对北京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对进一步认识了解北京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以及应用北京地磁台的资料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流动地磁矢量观测数据进行日变通化时,需借助周边地磁台站长时段连续观测分钟值数据,以计算测点处观测时刻至通化日零时HDZ三分量变化量,而台站实际相对记录数据多存在相邻两日非正常台阶差值,需予以消除,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选取满洲里、德都、蒙城、泰安、静海、隆尧、锡林浩特和长春8个固定地磁台站2020年5月相对记录数据,讨论HDZ分量的连接阈值。为筛选得到更多的台阶值,首选较小值进行连接尝试,分析台阶值在相邻两台站的同步性,并统计台阶值出现前后连续分钟值的正常波动幅度,讨论台阶值的合理性,进而对阈值进行调整,得到3个分量的合理阈值分别为1.0 nT、0.35 nT和0.4 nT。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台站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存在差异,根据需要可适当提高阈值,尤其是Z分量阈值。  相似文献   

19.
对德都地震台2011年1月-10月的基线值资料进行整理,用FHDZ—M15地磁组合观测系统F值和G856人工观测F值,分别计算基线值,对观测值和基线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绝对观测中用人工观测F的重要性,地磁组合观测系统FHDZ-M15的稳定性,以及相对记录仪与绝对观测相互验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