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山在地理上并无确切的界线,一般习惯将河西走廊以北、直至中蒙边境的诸山脉统称北山。这个范围在地质构造上包括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库鲁克塔格—马宗山台缘隆起带及北山优地槽褶皱带等三个单元。本文所指北山在地理上仅限于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穹塔格—马宗山以南和河西走廊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东起于北山煤窑、双堡塘  相似文献   

2.
天山地质构造及演化史   总被引:71,自引:17,他引:71  
天山横跨中苏两国.在我国境内,呈东西方向延展,长逾2000公里.本文研究的范围是中国天山部分.它包括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以北的我国境内整个天山山系.以往,按照地质构造学的观点,一般是将柯坪塔格和库鲁克塔格划入塔里木地台,而其它诸山脉则归于天山地槽褶皱系.  相似文献   

3.
玉龙某些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杂岩中的熔融和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荫清 《地球学报》1984,6(1):85-106
<正> 玉龙铜(钼)矿带地处西藏东部,其大地构造单元属三江褶皱系金沙江优地槽褶皱带的青泥洞—海通复背斜带。区内发育有觉拥—德钦大断裂,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沿觉拥—德钦大断裂带西侧分布有不同时代的侵入岩和火山杂岩。其中部分二长花岗斑岩体强烈蚀变,发育铜(钼)矿化,构成北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闻名于世的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图1)。  相似文献   

4.
方鸿慈 《地质论评》1964,22(6):479-484
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都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宽台山(统称走廊北山)以南的北西西向狭长平原。这一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祁连地槽的山前拗陷,在这拗陷盆地里堆积着巨厚的第四纪地层;其中并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  相似文献   

5.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泥盆纪地层概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 甘肃省的泥盆系包括海相及陆相两大类型。海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北部的北山及南部的西秦岭两个地区;陆相泥盆系分布于甘肃中部的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区。从古生物群及沉积岩相特征可以看出,北山北部(马宗山以北)的海相泥盆系与新疆准噶尔、内蒙古及大、小兴安岭等地类同,说明当时是处于同一个海域,而北山南部(红柳园一带)及西秦岭  相似文献   

7.
唐巴勒地区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南部艾比湖以北.研究区范围西起拉巴河,东到苏乌尔,南起戈壁,北到弧形断裂(图1).该区历来被认为是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在新疆进行地质工作的同志将其称为玛依勒—齐尔加里东隆起或加里东褶皱带.  相似文献   

8.
河西系为李四光教授1955年在河西走廊和甘肃、青海交界地区建立起来的多字型构造体系。1978年《亚洲地质发展轮廓》指出:“河西系为中生代中、晚期以来发生、发展的一组北北西方向隆起带和坳陷带。其构造方向与新华夏系遥相对应,但其规模远不及后者。发育最为明显的为阿尔泰隆起褶皱带和毗邻的大湖坳陷带,以及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地区出现的一系列呈多字型排列的隆起带和坳陷带”。河西系在本区南、北均很发育、它能否穿越天山东段—北山地区便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1978—1980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三室天山组对天山东段—北山地区构造体系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河西系在该区的存在。笔者在参加该项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鹰咀红山地区处于天山—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山段落公婆泉—石板井褶带中,按地层区划属北山分区穹塔克—马宗山小区。地理座标为东经:99°33′—100°15′;北纬40°59—41°10′。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行政上归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管辖。鹰咀红山地区,地层出露虽然简单,但地质构造却较复杂,特别是断裂构造甚为发育,同时各期次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并伴生有钨、铁、铜、铅等内生金属矿产,故不少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甘肃北山区的钙碱系列岩浆活动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雪亚 《地球学报》1984,6(3):151-165
<正> 甘肃北山位于河西走廊之北,广义的北山区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及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地区,西与新疆天山山脉东段相接,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阿尔泰山脉为邻,面积约十八万平方公里。北山区位于中朝—塔里木地块北侧,它属于天山—内蒙古古生代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山势东、西高而中部低,挽近以来已趋准平原化,呈现出一系列断续的剥蚀丘陵和中低山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一、地质概况拉硐超基性岩体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北东约15公里处,在构造上分布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走廊南山复背斜柏树台倾伏背斜东倾伏端与前期花岗岩接触带上(图1)。出露面积约8平方公里,是北祁连山地区较大的岩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地槽到底有多长?在大兴安岭一带分布的地层主要是泥盆纪和石炭纪的,其岩性与锡盟的地层相同,应为内蒙地槽的东延部分,黄汲清认为阿拉善是属于太古代的地块,但在阿拉善一带亦发现了石炭纪的化石,证明阿拉善在古生代即被海漫,因而阿拉善地块是不存在的,当时应该是地槽;向西额济纳旗、再向西黑鹰山、马宗山一带为华力西期的褶皱带,至哈密附近敦煌系中亦发现了古生代化石,所以认为东起大兴安岭,经原来的满蒙地槽,西至天山褶皱带,整个这一长条是相连着的。  相似文献   

13.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沉积建造特征及其多旋回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优地槽褶皱带是巨大的中亚-蒙古地槽的一部分,属克拉通间地槽,它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四个时期的地槽沉积物组成。根据沉积建造特征,可分成三种成因类型:(1)大陆边缘裂谷型优地槽;(2)岛弧型优地槽;(3)大陆边缘裂谷-岛弧型优地槽。此外,还可以划分出对偶性冒地槽和地中海型冒地槽。它们分别代表该优地槽褶皱带不同发展阶段地槽分化的产物。就沉积建造而言,该优地槽褶皱带具多旋回发展,表现在下部陆屑建造、蛇绿岩建造、安山质火山岩建造以及上部碎屑岩建造都具多旋回性。该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可以划分成早期旋回(O-S)、主旋回(D-C)和后期旋回(P)。主旋回之后,西准噶尔已成褶皱山系。优地槽褶皱带多旋回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地槽迁移的过程。大陆边缘裂谷的发生和消亡与古大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因此一般而言,古大洋板块的多旋回俯冲可以导致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山区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区在构造上包括组成天山地槽褶皱系的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天山中间隆起带、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及塔里木地台北缘的库鲁克塔格断隆和柯坪断隆(图1).天山地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中条—扬子旋回、加里东旋回、天山旋回(海西旋回)、印支一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伴随地槽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均有程度不同和规模不等的岩浆侵入及喷发活动,而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往往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并具多期、多次的  相似文献   

15.
麻扎塔格地区地层、地貌及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塔里木—西昆仑的盆山耦合关系、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油气资源分布的影响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卫星照片解译、野外变形观察、剖面实测、地球物理资料解释等手段,对该地区晚新生代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麻扎塔格构造带为典型的逆冲—褶皱带,并探讨了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的构造指向、活动时限、隆升速率及缩短速率、东西方向的延伸等问题,取得如下认识:1)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为西昆仑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前缘部位,和田河气田就是处在逆冲前锋背斜顶部,晚新生代变形作用已明显地改造了塔里木盆地南部及中部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并促成了和田河气田的形成;2)麻扎塔格山在中新世末(约7 Ma)和中更新世(约780 ka B.P.)经历了两次构造隆升,后一次形成了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和麻扎塔格山现今的地貌特征;3)估算出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中更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约为0.26~0.4 mm/a,缩短速率约为0.9 mm/a;4)认为麻扎塔格逆冲—褶皱带向西应与同属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带前缘的喀什背斜相连,东端的突然消失可能是由于东段和田河附近存在北东—南西向的走滑断层造成。  相似文献   

16.
水洞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内,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1]。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通过化探分析确定了Au元素异常范围,且物探异常区与相应的化探范围内蚀变带相吻合,为该区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裴耀真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11-113
甘肃北山锰矿带位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穹塔格-马鬃山断裂带南侧,主要类型有风化淋滤型及沉积变质型.文章通过对不同锰矿类型特征、控矿条件的分析,对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卡姆巴尔达硫化镍矿床产于北北西向,由超镁铁、镁铁和长英质火山岩和沉积岩构成的太古宙绿岩带里,这个绿岩带由卡尔古利向南延伸达120公里。在卡姆巴尔达地区绿岩带宽达7—8公里,并以主要断层为界,西部以含年轻沉积岩的绿岩带与断层并列,而东侧与沉积岩—长英质火山岩以断层相隔。绿岩带以北北西向的紧密褶皱为特征。见有例转褶皱和高角度走向断层,有些地区有交错褶皱,在卡姆巴尔达的局部地方,  相似文献   

19.
青海温泉——瓦洪山深断裂带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温泉—瓦洪山深断裂带,是通过地质分析和卫星象片解译方法发现的。它处于东昆仑地槽褶皱系与巴颜喀拉地槽褶皱系邻接地带,斜贯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南起兴海县温泉以南,经鄂拉山、三泉湾、龙格尔及共和县瓦洪山等地,再往北西进入乌兰、天峻县阳康等地,呈北北西—南南东向展布。带宽一般为10—20公里,在本区内长约180公里(下图)。以现有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该深断裂带存在的依据、活动特点及其在区域普查找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某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北山某黑钨矿区,位于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北山华力西褶皱带,白山—狼娃山复背斜西段南缘。单脉型石英脉黑钨矿床和云英岩型浸染状黑钨矿床(简称脉钨矿和云英岩型矿床)的生成,在构造上严格受矿区南北两侧近东西向区域性白山—狼娃山压扭性深大断裂所派生的北东向扭张性断裂所制约。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容矿空间,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充填有少数矿脉(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