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黑龙庙—野獐成矿带赋存于五朵山花岗岩体的中西部,位于五朵山岩体西成矿带内侧。本文从多种因素来探讨黑龙庙—野獐金多金属矿的成因与五朵山花岗岩体的特殊时空关联性:五朵山岩体西成矿带中的各类构造带,如断裂带、片理化带、节理以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这些应力耗散结构场所的物质活性相对较强,属地质薄弱带,矿液(成矿流体)易通过和运移。岩体中的断裂、剪切带在成矿过程中所扮演的只是导矿构造与应力释放场所;矿床矿化受限在断裂带中,热液蚀变则以接触带或断裂带为中心向两侧递减;流体作用的结果表现为Au元素丰度自接触带向岩体中心逐渐减弱至消失矿体富集与花岗岩并无成因联系,五朵山花岗岩体仅仅作为金矿的围岩而并非矿源提供者;金矿的成因中矿质源自底部的基性超基性岩基底,金矿区与加里东期五朵山花岗岩体的成因成矿在空间与时间的过程中具有阶段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何玉州  高阳  于洋 《江苏地质》2017,41(2):207-211
野獐—黑龙庙成矿带赋存于五朵山花岗岩体的中西部,位于五朵山岩体西成矿带内侧。从地质背景、矿床特征、产出类型等几方面,对野獐—黑龙庙金多金属矿与五朵山西成矿带的成矿一致性及其特殊性进行系统性对比,探讨了金矿的成因以及与加里东期五朵山花岗岩体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关联性,阐述了岩体中断裂、剪切带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传输媒介与应力场作用,认为五朵山花岗岩体仅为围岩,并非矿源提供者。  相似文献   

3.
东秦岭五朵山花岗岩体及金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在五朵山花岗岩中的矿床(点)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成矿流体及矿床成因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主要控制作用,它起着沟通深部与浅部的作用,并使深部的含金流体沿断裂破碎带上升、沉淀而成矿。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这一规律对寻找同类型的金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锡田地区矽卡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锡田地区矽卡岩型钨锡矿产于锡田花岗岩体哑铃柄部位的内外接触带.钨锡矿床赋存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之矽卡岩中及受断裂控制的碳酸盐岩岩块内;矿体产状、形态、有用组分的分布明显受矽卡岩及断裂构造控制.碳酸盐岩地层、花岗岩浆侵位、断裂构造是区内钨锡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柴家庄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李子园—吊把子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丹凤群地层中,严格受NE向及NNW向断裂控制。矿床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区域变质期、构造热液成矿期及岩浆热液成矿期4个阶段,属沉积变质—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金矿床。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的NE向、NNW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  相似文献   

6.
杨根生 《西北地质》2007,40(4):36-42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柴家庄-庞家河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丹凤群中,严格受NE向及NNW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丹凤群、印支-燕山期酸性侵入体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的NE向、NNW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赣南牛岭矿床是一个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矿化产于马岭岩体南西外接触带上泥盆统三门滩组砂岩中,北东向再里断裂、野坑山断裂和岩体接触带构造共同构成矿区的构造格架,花岗岩体"超覆"于上泥盆统地层之上。野外调查表明,野坑山断裂走向为NNE-NE,倾角70°~87°,构造面平整,见水平擦痕,构造带由胶结松散的构造角砾岩组成,具有矿后新构造特征。根据牛岭矿床层控成矿特点和野坑山断裂左行平移性质,认为野坑山断裂东盘与西盘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剥蚀程度,是牛岭矿床深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河北峪耳崖金矿成矿预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振  魏峰  刘铁侠  许永中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3):217-222,240
河北省宽城县峪耳崖金矿已查明金矿脉(体)148条,其中有盲矿脉(体)96条;金矿体主要产于岩体内及接触带附近,在平面上呈矿体群彼此平行排列,协调弯曲,大致可分为南矿带、北矿带和中矿带;剖面上矿体(群)呈叠瓦式平行斜列,并具等距分布的特征,从北向南有逐渐加深的趋势;金矿成矿受岩体接触带、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等因素的控制;推测矿区及周边的深部存在有隐伏花岗岩体,并同样具有成矿潜力;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提出6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郝泉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志 《甘肃地质》1999,(Z1):78-81
郝泉沟金矿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构造发育,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控矿构造主要是NNE向断裂构造,具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原生破裂构造(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热液运移演化而成。通过对成矿机制、蚀变岩体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探部探矿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为主  相似文献   

10.
湘南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湖南南部的姑婆山岩体北西侧侵入接触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表现复杂多样,是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根据接触带不同成矿区段的空间展布特点、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接触带构造是岩体侵位和区域应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并首次将该侵入接触带构造划分为3种类型,即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双侵入接触-断裂复合型以及捕虏体接触-断裂复合型.明确提出了侵入接触带构造控矿的观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成矿及控矿作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al syst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t rocks,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of ores and mineral associations of ores, quartz vein-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Rushan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Rushan and Tongling styles. Rushan style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Kunyushan complex, include Rushan, Tangjiagou and Tongxishan gold mines. They are distributed along four NNE-trending and sinistral, compresso-shear faults with a right stepping array. 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that the orebodies in neighbouring gold deposits distributed in a single ore-controlling fault zone take opposite pitches. Study of the locating structures of the quartz vein gold deposits shows that the Rushan-style gold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NNE and NE zoning. Therefore,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NE direction of the known gold deposit and the neighbouring NNE-trending fault zones are favourable for looking for gold deposits, and the ends of the  相似文献   

12.
张松林 《福建地质》2010,29(4):289-295
长兴金矿床主要产于长兴岩体钾长混合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交溪组变质岩中,矿体受断裂(裂隙带)控制,呈透镜状、不规则脉状分布,综合分析认为交溪组变质岩为初始矿源层,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使金在有利构造部位形成初步富集,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熊耳山矿集区金矿控矿地质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了豫西熊耳山地区53个金矿床(点),编绘了熊耳山地区金矿床分布图。系统的野外矿床地质观察以及熊耳山地区矿床分布图都显示,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要素为太华群变质结晶基底、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及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太华群处于熊耳山核部,南北两侧以不整合接触带分别与熊耳群及新生代地层相拆离。矿集区45%的金矿床分布于太华群内,从鲁山、熊耳山到小秦岭,金矿化程度增强,而太华群中的金丰度依次降底,显示太华群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为熊耳山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其北侧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次级断层。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马超营断裂以北,明显沿北东向断层成带分布,且矿床的控矿构造也呈北东向,暗示了北东向断层的控矿特征。研究区内发育有花山、五丈山、合峪、太山庙等大花岗岩体和大量石英斑岩脉和花岗斑岩岩脉。花山岩体和五丈山岩体与地层外接触带是控制金矿床产出重要区域,36%的金矿床产出于岩体附近或角砾岩体内,小型岩脉则广泛发育于各金矿床内。本区1∶20万区域化探金含量存在七个异常区,分别与该区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杨文龙 《地质与勘探》2021,57(5):947-958
西准噶尔布兰萨拉地区位于谢米斯台-沙尔布提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区内已发现金矿床、金矿点、矿化点数十处,但目前尚无人对区内的金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下一步找矿方向不明确。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已有的钻探、槽探、化探等资料,结合实地勘察及样品采集等工作,初步梳理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金矿化成因类型。赋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下志留统谢米斯台组,赋矿岩系为火山碎屑岩,岩性以石英脉、硅化凝灰岩等为主。晚志留世中酸性侵入岩与金矿的关系密切。北东向孟布拉克断裂为研究区内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着带内金矿的分布及规模,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的第二级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不同方向构造交汇地段、中酸性侵入体发育地段及金地球化学晕圈分布地段是研究区内下一步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北票二道沟地区流纹质火山岩喷溢发生于167.5-135.36Ma,其西侧又相继有金厂沟梁南花岗岩(127.9Ma)和对面沟斑状花岗闪长岩株(126.3-121.5Ma)侵位。金厂沟梁、二道沟、长皋沟三个金矿床均产于岩株主动侵位在周边形成的放射状裂隙中。区内EW向断裂和NW向断裂复合控制火山岩、花岗岩,NW向鸡冠山断裂是主要岩浆通道,并控制金矿化。   相似文献   

16.
依据甘肃北山拾金坡—南金滩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了区内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共圈出11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特征,划分为4类11处成矿远景区。第一类综合异常处于中酸性侵入岩区,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是寻找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二类综合异常处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地层区,是寻找喷流沉积型铅锌矿、铁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第三类综合异常处于敦煌群地层出露区,是寻找变质热液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四类综合异常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是寻找铜镍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9,18(4):34-40
通过对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提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甘肃北山南带西段金成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洲  安国堡 《新疆地质》2007,25(3):307-312
概述了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归纳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