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11月11日,在我们拍照小行星(1274)Delportia的底片上,发现另外一颗小行星,移动方向与(1274)相似,光度稍亮一些。经连续追踪,到12月17日为止,共得到十三次观测。挑选其中三次观测,算了一个椭圆轨道,以其轨道根数与星历表比较的结果,已经可以初步肯定是一个新的小行星。以下表1中载出了所有观测的位置和O—C之差,其中注有(*)的是用来计算轨道的凤测。  相似文献   

2.
這四顆小行星(1)是紫金5號(P.O.5),共有七次的觀測。但是在1957年12月份裹所觀测的兩次,從軌道計算結果,證明這最後兩次的,是屬於另一顆小行星的。(2)是在觀测久已失蹤的小行星(1125)China時拍攝到的。觀測的弧長有七十天。很有可能它就是失蹤的中華號。但還有待攝動計算,把前後相距三十年的觀测,聯系起來才能够作最後的肯定。(3)是紫金6號(P.O.6)。經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號數為1957 VA。觀测弧長約六十天。從短弧初軌算得的星曆表,曾發表在國際天文協會天文電報组的快報No.  相似文献   

3.
1974年冬,我们在使用400/3000双筒镜进行的观测工作当中,发现了一些小行星.其中有两颗小行星,轨道近日距较小,轨道倾角较大.发现的时候,正当它们大冲之后,比较靠近地球,显现出颇为快速的视运动.对这两颗星,我们分别追踪得到14次与7次观测,均各有五十多天的弧长.现将观测数据和据此计算出的轨道根数列表于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计划1958年我们以1P21光电倍增管构成的光电光度计附着于紫金山天文台的60厘米反光远镜上观测小行星(4)Vesta 和(15)Eunomia 的光变曲线,得到比较满意的桔果.我们认为凡冲日时亮于10 5的小行星而光变幅不小于0 1者,它们的光变曲线,都可能借我们现有的设备加以观测.估计能满足这条件的小行星约有三十颗.眼前的情况是曾经有一度冲日的光电光变曲线的小行星,不到二十颗.有数度冲日的光变曲线,从而可以算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成功飞掠4179号小行星,获得了最高分辨率优于3 m的系列可见光图像.使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成像相机辐射定标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绝对定标系数和相对定标校正矩阵,校正原始小行星图像及定标数据,同时反演成像时刻小行星表面辐射亮度.根据Hapke对Nicodemus反射率定义标准在行星科学应用中的具体描述,获取小行星半球反照率.在R、G、B谱段上,小行星表面平均半球反照率分别为0.208 3、0.126 9和0.134 6.小行星表面半球反照率为0.156 6.首次使用基于空间光学成像的方法获得了4179号小行星表面光谱反照率,并获得了4179号小行星的表面反照率分布图,对行星科学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寿村 《天文学报》2019,60(5):115-117
<正>接触双小行星是一类明显由两部分结构相接而构成的单小行星.地面雷达观测结果表明直径大于200 m的近地小行星中大约14%为接触双小行星,而且目前3个小天体探测任务(隼鸟号、嫦娥二号和罗塞塔号)的探测目标也都具有接触双星结构.接触双小行星是一类重要的小行星类型,对其形成机制开展研究能够为深入理解小行星的形成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紫金山天文台发見的小行星紫金一號的初步軌道和跟踪觀測的星曆表,已經發表於本學報的三卷一期第1-3頁。這軌道祇根據從一月廿日到二月三日十四天觀测的弧长來推算,準確性當然不會很高,我們按照這星曆表所給的方位,繼續着作攝影觀测,一直到三月廿三日为止。以後星光變得太弱,我們便再也觀测不到了,起先觀测所得的位置和星曆表很相符合。但越到后來,观测與計算之差,很快的加大,  相似文献   

8.
这里发表的小行星位置是在1958年下半年内所作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反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号数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表中标以 P.O.代号的是本台观测到的、星历表中未能对认出来的小行星.每次观测所用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部分选自 A.G.星表.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比较而得的数值.观测者栏中“钰”表张钰哲,“家”表张家祥,“车”表车一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天文学中,无处不闪耀着空间天文的"身影",就连"身体瘦小"的太阳系小行星也不例外。第一艘观测小行星的空间飞行器是"伽利略"飞船,它发射于1989年10月18日,是用来观测木星的。它在飞往木星途中顺便观测了两颗近地小行星,一颗是951号"加斯帕",另一颗是243号"艾达"。1996年2月17日第一艘专门测量近地小行星的飞船--"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升空,其任务主要是测量433号"爱神星"。"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的初始轨道位于黄道面内,周期为两年,这允许它在飞行途中可观测其他小行星。1997年6月27日当它与253号"马泽尔德"相遇时,"举起"其"…  相似文献   

10.
将相互逼近(Mutual Approximation)技术从天然卫星的天体位置测量拓展到小行星和邻近盖亚(Gaia)星表参考星的相对位置测量,希望获得更高的小行星位置测量精度.使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 m光学望远镜在2020年11月11~12日对小行星702(Alauda)进行了观测试验.在观测资料中,目标小行星共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26日凌晨北京时间4时54分到4时59分左右,1号小行星(谷神星)将掩食双子座一颗9.3等恒星TYC 1896-01388-1u,掩食带从中国北部地区穿过,希望有能力的爱好者能观测这一天象。不过被掩星比小行星本身还要暗,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两颗亮度相当的星逐渐接近,最后合为一体,也是很有趣的现象。从预报中可以看出,东经112  相似文献   

12.
掩星情报站     
在气温逐步升高的时候,月掩亮星的现象似乎也多了起来,在六月份的四次月掩星中,有两次被掩星亮度在3等左右。小行星掩星适合观测的有三次,其中6月3日的3449号小行星掩星和6月15日1333号小行星掩星的掩食带均经过广东省和台湾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四次冲的观测资料,计算了(16)Psyche小行星的自转.结果如下: (1)极点坐标是λ_(P1950)=225°,β_(p1950)= 5°; (2)顺向自转; (3)恒星周期为P_恒=0.~d17483120±0.~d00000010 =4~h11~m45.~s42±0.~s01. 在1955、1965和1980三次冲期间,太阳、地球和该小行星的空间相对位置几乎一样,且观测曲线也大体相同.因此,可认为,该小行星的自转轴至少在20年的观测期间内是无进动的。这个结论和小行星自转轴不进动的假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掩星情报站     
今年有多次月掩亮星现象,在本月的三次月掩星中,就有两次月掩亮星现象,分别是10日早晨的月掩人马λ星和27~28日的月掩狮子o星,这两颗被掩星亮度都比较亮,也更适合于观测。发生在我国境内适合观测的小行星掩星也有十次,其中2月17日凌晨在同一地区附近可能会连续两次观测到3056号小行星掩星。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同一小行星连续掩两颗恒星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本台60厘米返光望远镜和1P21光电倍增管,外加黄色滤光片 GG11,获得小行星433号大冲时的三条光变曲线.并且,在该小行星的形状取三轴椭球体和在几何反射定律等假定之下,给出了关于该小行星的光度变化理论.根据理论光变曲线和实测光变曲线的比较估计了关于该小行星的形状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观测角     
2月1日虹神星冲日7号小行星又称虹神星(Iris),是英国天文学家罗塞·海德于1847年8月13日在伦敦发现的。虹神星半径999千米,自转周期7139小时,冲日的亮度为81等。2月1日虹神星冲日,在巨蟹座中。日落时,小行星在东地平线上升起,整夜均可观测。2月1日前后均是观测的有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行星的精确定位照相观测,来决定星表的赤纬系统差是苏联微星星表编制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佘山观象台自1955年开始,即参加了这项工作.从事于十颗(第1,2,3,4,6,7,11,18,39,40号小行星)明亮的小行星的精确定位照相观测.这里所发表的是1955—1956年内.所得的结果,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是怎样取得这些结果的.  相似文献   

18.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10.02. 1642 (26+0) 84(0+1)2001.11.01. 0 (0+0) 26(0+0)2001.11.30. 2013 (50+0) 16(0+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从9月份开始、小行星的观测和发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在过去的一个月之内,发表小行星的观测  相似文献   

19.
柯朴 《天文爱好者》2010,(10):28-31
新发现:小行星上有水冰 据2010年4月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的杂志报道,有两个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对直径200千米的第24号小行星“司理星”(24Themis)的最新观测结果。借助于美国宇航局设在夏威夷的红外线望远镜设施(Infrared Telescope Facility),他们都观测到了一种红外吸收特征,预示着该小行星表面有薄薄的一层霜冻,还有一些未知的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月份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08 863(10 0) 123 (5 4)2001.09 1420(28 0) 52(1 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在8月4日的小行星通报上,小行星中心改变了从年初开始的每两期公布一次新的小行星命名的惯例,而在这一期继7月份的小行星命名之后,继续给出了新的小行星命名。这使得9月2日的小行星通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