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河岸土地利用往往改变河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河流功能产生影响。通过总结城市河岸廊道功能以及国内外城市河岸规划土地利用的实践,分析了河岸土地利用对城市河流廊道功能的影响,并以上海苏州河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河河岸规划土地利用方式提高了河岸开放带宽度,改善了河岸舒适性,控制了河岸建筑高度,有利于保护和开发苏州河河流的景观、遗产和经济廊道的功能。干流河岸在自然廊道功能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与支流的部分河段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2.
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颖  盛静芬 《地理科学》2002,22(1):12-17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水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景观功能,水源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等。滨水地段是城市的珍贵资源,需很好从“人地和谐相关”与“生存环境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并对广州市珠江两岸滨水区域的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1)浚深与疏通内河航运,使珠江干流成为多功能的水道;2)利用深水潮流通道,扩大建设“虎门”海港;3)珠江滨水带景观规划必须具备层次性与地带性;4)保证沿岸留有充分的公共空间、娱乐场地和绿地林带;5)提高堤围的设防标准至10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6)沿海潮滩、沙洲、岛屿在原养殖与农业开发的基础上,开展田园风光旅游与度假旅游;7)沿岸水污染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遗产廊道是绿道基础上形成的概念,融休闲游憩、文化与生态保护于一体。本文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技术尝试探讨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新途径。主要的思路是:把遗产和生态休闲活动作为一种空间水平过程,基于土地利用属性和遗产廊道元素的不同阻力分布,模拟其空间扩张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确定适宜建立廊道的区域。依据公众偏好调查,和在此基础上的专业人员评价,来确定土地利用属性和遗产廊道元素的阻力系数。在有关探讨的基础上,针对一个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地区———浙江台州市案例,进行了较详细的呈示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具有巨大比较优势的空间领域,是当前城市发展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对城市滨水空间研究多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在收集和整理近10年来国内众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实体景观设计、开发规划管理及与滨水城市的关系等方面对城市滨水空间研究作以系统总结,并从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展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基本背景下,理解新加坡建设“特色全球城市”的目标;探讨在该目标的驱动下曾一度衰落的新加坡河滨河区如何实现空间功能的转变与再生,成为兼具社会开放性与包容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空间载体,并推动新加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全球城市”目标的实现;最后总结了其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下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朱桃杏  吴殿廷  陆军  鲍捷  郭谦  李瑞 《地理研究》2014,33(1):157-166
城市河道是集城市生态保育、娱乐游憩、居住生活、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对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的利用目前存在价值利用与控制难以协调的矛盾,构建城市河道公共休闲价值评价指标对城市河道休闲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目前公众对城市河道休闲的识别要素,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休闲空间评价、城市河道生态健康评价等研究,将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适宜性指标归纳为资源特性、形态特性、功能特性、文化特质、公共特性等5个维度共42项指标;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易操作性等特征,在指标权重确定上,使用最常用的关联矩阵法,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差异;利用确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测度了北京城区已治理的14条河道的公共休闲适宜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生态景观特征较好,但实用性有待加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朱桃杏  吴殿廷  陆军  鲍捷  郭谦  李瑞 《地理研究》2014,33(1):157-166
城市河道是集城市生态保育、娱乐游憩、居住生活、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对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的利用目前存在价值利用与控制难以协调的矛盾,构建城市河道公共休闲价值评价指标对城市河道休闲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目前公众对城市河道休闲的识别要素,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休闲空间评价、城市河道生态健康评价等研究,将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适宜性指标归纳为资源特性、形态特性、功能特性、文化特质、公共特性等5个维度共42项指标;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易操作性等特征,在指标权重确定上,使用最常用的关联矩阵法,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差异;利用确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测度了北京城区已治理的14条河道的公共休闲适宜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生态景观特征较好,但实用性有待加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会空间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城市实体结构是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影响因子,而城市交通廊道又是最活跃的一种城市实体要素。交通廊道对城市社会空间的作用有侵入、隔离、接替等。本文以北京市德外大街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交通廊道对所经过的社会空间的影响。就其理论意义而言,从一个侧面挖掘了美国地理学家莫迪“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中城市实体层面对社会空间层面的作用机制,即交通廊道是通过切断社会空间关联来影响所经社会空间的。就其实践意义而言,提出在城市大型交通廊道建设中,应该注意保持城市居民生活基本空间单元的完整性。同时指出城市社会空间是一个有机体,不同类型的城市社会空间单元在适应实体空间变化上存在差异性。帕森斯的AGIL理论可以解释德外社区为什么可以积极地适应交通廊道的侵入。  相似文献   

9.
傅春  邓俊鹏  欧阳欢蕤  付耀宗  张静 《地理科学》2022,42(11):2028-2038
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点–边”数量关系建立水系环度(α)、节点连接率(β)和网络连通度(γ)3种水系连通性评价指标,绘制出南昌市水系“节点–廊道”有向图,并以城市湖水体引流化污为切入点来优化城市水系连通性。研究表明:① 南昌市城区水系存在廊道空间分布不均匀,湖节点与其他水系节点连接的廊道较少等问题;② 优化后的城区水系相较于现在水系,其中水系环度(α)提高75%,节点连接率(β)提高14.88%,网络连接度(γ)提高14.63%。在城市水系连通性优化中,不应过分追求连通性而盲目增加湖泊廊道,应在连通性与湖泊连接的廊道数量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关系,以免水体污染物在湖泊中淤积。  相似文献   

10.
公共文化空间感知价值是评测公众对其使用的文化设施及其环境和服务等感知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大众休闲的时代背景,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法,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对广州市中心城区展览展示类公共文化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8个场馆进行调查,分析和提取公众体验感知价值维度和构建感知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展览展示类公共文化空间感知价值评价体系由9个维度(场馆价值、成本价值、人员服务价值、辅助设施价值、资源品质价值、休闲价值、配套服务价值、基础设施价值、资源管理价值)和38个评价细项构成。通过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找出公众对展览展示类公共文化空间感知价值评价因子的期望与绩效表现的差异,客观评价广州市中心城区文化场馆服务绩效,并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