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省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居民的潜在国内出游力作了地区差异分析,得出对居民潜在出游力影响最大的3个因子,验证了吴必虎等提出的结论,同时还提出了户均人口和农业人口百分比对潜在出游力的影响。根据21个地级市的因子总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广东省内居民潜在出游力强弱的5个不同级别的地区,指出了目前广东省居民潜在出游力最强的地区,这对于各旅游目的地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在广东地区进行促销宣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目前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流产生地,以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中的39个城市为空间单元,选取18项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潜在出游力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得到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规模辐射、城市规模集聚、城市人口素质等是影响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四个主要因子;②中国城市居民潜在出游力的空间分异格局为“四、三、二、四”,即39个城市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存在北京、上海、广深三个极点,沿海与内陆两大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空间分异带,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四大游客流产地;③经过与城市居民的实际出游力进行相关分析,模型得到了充分验证。城市居民整体出游力空间分异格局的研究对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定了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测定区域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和方向;比较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新疆各地州产业结构转换可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外向性是影响新疆地州产业转换的主要因子;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等因素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转换速度与转换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出游力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及客源市场开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出游力理论内涵分析,基于"推-阻-拉"理论修正了出游力测评模型,对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进行测评,并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出游力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主要分布于夏春两季,旺季短、平(淡)季长;各月出游力呈现"倒海鸥"形变化规律。2)出游力逐年增长,且高峰值集中于第三季度,呈现出厦门周边地区出游力强且季节性差异大,西北和东北出游力弱且季节性差异小的特点。3)出游力呈现空间集聚格局,但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冷热点呈现"东南-西北"方位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热点区域分布于省内及周边地区。4)厦门客源市场可分为强出游力区、较强出游力区、一般出游力区和弱出游力区4个等级。5)经济发展水平、空间邻近效应、气候舒适度、旅游资源差异、交通成本和休假制度是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关伟  王雪 《地理研究》2009,28(4):990-1000
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多种数据源,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进行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可将影响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归纳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因子、区域产业结构影响因子、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子、投资因子和人口因子等5个因子;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将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表达为影响因子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可知各影响因子对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因子的影响作用最大,人口、农业产业结构影响因子的作用其次,投资因子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6.
异质性是旅游流研究亟待拓展的内容。以北京、武汉和西安为案例客源地,基于2017年获取的城市居民出游行为大样本问卷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地图分析法等方法,从客源地视角对自驾车、火车、飞机3种交通方式旅游流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 随着出游交通时间的增加,自驾旅游流呈指数衰减,火车和飞机旅游流呈正偏态分布。② 3种交通方式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自驾高到访率区域围绕在客源城市周围;火车与飞机高到访率区域远离客源城市。③ 不同交通方式黄金出游空间具有共轭性,距客源城市球面距离0~400 km区域为自驾黄金出游空间,400~1 200 km乘火车(包括动车和高铁)6.00 h可达区域为火车黄金出游空间,1 200~2 600 km区域为飞机黄金出游空间。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异质交通方式黄金出游空间共轭模型,刻画了自驾车、火车、飞机3种主要交通方式黄金出游空间的位置和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测度能源消耗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并从经济、产业、科技、环境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三角地区与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浙江、江苏两省。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利用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种数据源,运用相对变化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轨迹、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及人均量呈递减趋势,但仍然呈粗放利用状态;②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率呈高位态势且地域分异明显,交通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对变化率较大;③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因子归纳为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政策制度3类,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知各影响因子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城乡关系是以流为载体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城市与乡村区域的动态演变过程,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子;城乡关联是城市与乡村地域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区域发展具有制约性影响,探讨城乡关联度对促进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乡关联度,从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城乡关联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产业化测度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产业化水平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旅游产业化的内涵,从效度、效率和效益3个维度分析影响区域旅游产业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了7个项目指标和24个因子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2004年的旅游产业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及采用此法做综合评价的原理和步骤,并用两个方面的实例具体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这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经济因子和人文因子对中国区域旅游经济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选取 2 5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 ,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 ,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中国旅游经济区域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长江三角洲区域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竞争空间主体、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方式、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变化,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于国内外经济竞争压力、企业跨地区发展、政府间经济合作、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出长江三角洲实现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领域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申玉铭  邱灵  任旺兵  尚于力 《地理研究》2007,26(6):1255-1264
结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聚类分析和Theil系数探讨中国三大地带间、三大地带内和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程度、市场发育程度、交通通信水平、经济全球化水平和人力资源丰度是影响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31个省(区,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发达、次发达、较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五个基本区域类型;中国服务业空间分异的基本格局总体稳定、略有波动;不同省(区,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差异水平扩张迅速,而三大地带间、地带内的区域差异变动较为缓和,东部地带内省际差异进一步扩大,对全国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前,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正在迅速发展,山东省地处中国的东部沿海,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这就为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山东省2006~2010年的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旅游经济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6个方面14个指标,对影响山东省国内旅游收入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收入与居民生活水平联系最为密切,与交通因素关联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显著特点就在于信息、知识等各种类型的智力资源取代工业经济的资本上升成为新的、决定性的终极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在研究智力资源涵义的基础上,选取了投入、产出、环境支持、智力资源4个系统30个不同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来定量研究中国智力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从而进一步分析出影响中国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的4个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程度、行政区标准问题、历史因素和区域文化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1998—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002篇产业集群文献为样本,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构建2W1H(2W—What、Why,1H—How)框架,再分1998—2005、2006—2012、2013—2019年3个时期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旨在发现集群研究领域知识基础的模块划分、模块的内在逻辑以及...  相似文献   

18.
申玉铭  邓秀丽  任旺兵  黄霖 《地理研究》2012,31(7):1269-1279
创意产业从提出开始,就引起世界高度关注,并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各国纷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梳理,总结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构建了创意产业发展支撑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支撑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现阶段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科学规划;聚焦若干重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增强集聚效应;强化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中西部地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将创意产业与本地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创意中心。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研究成为一种新范式、新动向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相关的评估理论和方法不断呈现.费用——效益分析从整个社会角度分析评价系统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净贡献,是一鉴别和度量系统经济效益和费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实现系统资源最优化配置,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目标.旅游是一以人的目的性活动为主体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文化诸要素相互作用、互相渗透、彼此影响的耦合系统.包含着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当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满足)和满足环境成本最小化(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层面.表现为一旅游经济、环境、社会复合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本文基于费用——效益的系统经济性分析,构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旅游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模型,以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