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省洪雅县气象站和重庆市南桐气象站,是四川省开展云天观测较早,搞得比较好的站,这次我们去这两个站学到了不少东西,受到了教育和启发。洪雅、南桐的云天观测工作,是在1977年上海宝山云天观测经验交流会议以后正式开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认识明确,方法对头,观测仔细,制度健全,使用认真,在两年多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云天观测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观测方法,建立了云天观测预报工具,提高了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这是县站预报中一张真正的天气图——云天观测图。翻开1982年8月21日我站的天气预报簿,一个红字刺心地跳入眼帘——评分为“0”。作为一个预报员看到这个“0”,是多么的寒心啊!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这一次预报上的失误,我们是十分后悔的,悔不该的是:  相似文献   

3.
云天观测已经列为地面气象观测新规范的第四篇,是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求省、市、自治区气象局和气象台站制定项目普遍开展。但是在全省学习执行新规范会上,对开展云天观测的意义,进行云天观测的必要性,云天观测的具体项目和记载方法,以及经实践检验的作用如何,提出了不少的问题。直至各地举办练训班时,还有同志认为云天观测没有必要作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列入规范,不应由地面组进行观测记载。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以求回答,同时为了修订好陕西省云天  相似文献   

4.
观云识天气     
毛绍安 《气象》1977,3(8):20-20
云天观测是县站做好短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常常能反映出未来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并能预兆本地具体天气的变化。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体会较深的几个例子。 (一)高积云。它是一年四季常出现的,对这种云的系统观测,有助于报准未来三天的天气。在春夏两季,发现了高而薄的高积云时,就得连续观测:如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佘修平同志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研究,并结合我站开展预报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座谈。对佘修平同志文章中第一个问题提出“县站就不能离开气象台的天气形势、环流背景,而独立做预报”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同意的。我们认为,县站预报工作只要真正作好了,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预报,而且还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县级终端的预报系统与地面观测系统被集成在一块,而大多数县站的预报工作与观测工作是相互独立的,这就必然地存在着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便。为此,我们建成了一种方便实用的县站网络,为县站的业务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天空出现的各种云体,都是天气变化的某种反映,对未来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云天观测是县站做好短期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常能反映出天气系统的转换、持续和演变。所以,认真系统地观测云的形状及其发展演变,有很重要的意义。高积云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从它的外形、结构、排列、色泽以及成因可分为: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荚  相似文献   

10.
朱官忠 《气象》1978,4(11):10-10
做好县站预报,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县站预报工具和方法。我国县站预报从1958年诞生以来,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创造了曲线图、时间剖面图、点聚图等各种县站预报工具,为我国县站预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县站预报工具和方法,还有待于继续开展县站预报工具的研究和改革。 为了适应县站独立制作预报的需要,一种好用的县站预报工具或方法,必须具备:①反映天气过程较明显;②反映天气系统的能力较强,③对本地未来天气(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有较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汤梧松 《气象》1983,9(4):24-26
因子的挑选对作好预报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普查资料挑选因子的方法很多,鉴于目前县站计算工具缺乏,因此应选择简捷有效的方法。我们采取的简捷程序是:符号相关→序列相关→最优预报序列。  相似文献   

12.
一、预报思路 1、我县大-暴雨是副高与高原低值系统在我地上空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强降水,大多属于副高西北缘辐合区“东高西低”东亚环流型,是一些中小尺度系统和不同层次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机制复杂,为小概率事件,随机性强,预报难度大。 2、县站解释预报是在市台分片指导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从本站要素变化入手,为增加部分信息量,再结合指示性强的个别指标站,作好解释预报。 3、为了保证预报方程具有一定解释能  相似文献   

13.
预报基本建设是提高预报质量的基础工作和有力措施。实践证明,我省自一九七三年开展预报业务基本建设以来,凡认真抓了此项工作的县站,预报质量都稳步上升。不重视预报基本建设,没有认真搞的县站,则预报质量徘徊不前。提高不快,就是有所提高,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预报基本建设包括那些具体内容?各地提法不一致,内容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局蹲点工作组与长安县气象站研究,并征求部分县站意见,提出我省预报业务基本建设统一提法应是:“建立和健全基本资料,基本图表,基本方法,基本档案。”并且拟出了具体内容。以便各站执行。在执行中应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按照“三个三结合”的原则,主攻实害性,关键性天气,力争在一两年内完成“四个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省观测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记录、编码简化现象,使测站云天记录失去三性。我站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提高全站观测员云天观测水平,拟定集体观测云天的制度,通过多次集体观测,找出了不能正确判定云天状况的种种原因,从而提高了全站观测员独立观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学习和运用群众看天经验,作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我站自1967年1月开始建立了专门的天物象、云向观测簿。遵照毛主席“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我们将历年的天物象观测资料作了初步整理,并结合天气学原理分析得出一些预报指标,在日常短期预报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县站信息资料的来源,选取单站常规观测资料,利用相关性原理,寻找不同时段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用于制作预报。  相似文献   

17.
自五十年代中期县站开展预报工作以来,我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级预报、逐级具体的预报业务体系。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实践,它在发展我国的天气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扩大气象服务经济效果方面,做出了贡献[一]。但近若干年来,县站预报准确率无重大突破。人们试图从技术方法上求得改进,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8.
曹鸿兴 《气象》1978,4(10):15-17
本文就县站天气预报发表一些见解,提出了若干供讨论的概念和观点。讨论仅限于把县站预报视为预报科学的一个分支,即进行学术性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发展我国的县站预报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高翔明 《气象》1982,8(2):14-14
MOS(模斯)预报即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是一种动力-统计学预报方法。它将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资料样本和某一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样本用各种统计技术推导出预报方程,然后用数值预报的结果作预报因子,进行气象要素预报。就当前国内外预报技术水平来说,它是将大尺度数值预报转化为局地要素预报的较有效的一种预报方法。它考虑了数值预报的偏差,以及地方性气候特点,而且对模式的更替也不太敏感。它可以吸取一些数值预报的物理量场作为预报因子,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近几年都已把它投入业务使用,用它来为地方台站提供“指导预报”,我国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研究。随着传真机的普遍使用,县站也有条件利用气象中心发布的数值预报资料来作局地天气预报,这促使县站预报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地向客观化、定量化迈进。1981年我站开始接收日本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自治区局长会议精神,我区县站预报的管理,又从业务科调整到气象台来管,具体由我负责.因多年不管县站预报,情况不熟,不知如何来管.所以我在接受这个任务后,急忙跑了几个站,了解了一些情况,谈一点看法. 县站预报搞了几十年,县站预报建设和准确率到底提高了多少?不可否认,近10年来是我国气象事业大发展的年代,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按预报业务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内发达地区正在调整预报台站的布局,部份县站成为中心预报站,多数县站变成服务站.这在发达地区可能是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